APP下载

甲磺酸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对照研究

2014-03-04胡光涛王国威

重庆医学 2014年35期
关键词:哌啶甲磺酸拉西

胡光涛,宋 航,王国威,黄 一,陆 地,贺 英

(解放军第324 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重庆400041)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在幻觉妄想支配下常伴有兴奋激越、敌对攻击行为,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因此,需要快速、有效的临床处置,以降低暴力和伤害的风险性。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在控制兴奋激越症状时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过度镇静作用强,逐步被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所替代[1]。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商品名:卓乐定,30 mg/安瓶)为第1 个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原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速效针剂[2],为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法,以氟哌啶醇注射液为对照进行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 次修订本(ICD-10)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年龄18~50岁;(2)入组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大于或等于60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评分大于或等于14 分,其中至少有2 项评分为3~5 分;(3)获得受试者或法定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显著或不稳定的躯体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具有QT间期延长及心脏疾病病史者;存在乙醇或药物依赖或乱用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妊娠者;入组后查心电图、血常规、生化指标异常者。入组患者共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平均年龄(28.44±12.63)岁;对照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平均年龄(27.57±11.92)岁。两组间性别、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用药方法 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10~20 mg/次肌内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40 mg;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针剂5~10 mg/次肌内注射,每日总量不超过30 mg。两组药物根据病情4~6 h 后可重复使用,注射每日不超过3 次,观察疗程3 d。治疗中对出现严重失眠者,可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出现明显锥体外系症状者可合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观察期内不合并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药物具体剂量由经治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和患者病情决定,对药物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可随时退出治疗。

1.2.2 评估指标 由另外一位不知道具体用药情况的高年资医师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定。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采用PANSS、CGI-SI评定症状,采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SAS)、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予以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催乳素、心电图等检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24、48、72 h 采用PANSS-EC评 定 兴 奋 激 越 症状,并以PANSS-EC 的减分率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PANSS-EC 减分率(%)=(基线分-治疗后评分)/基线分×100%。有效:PANSS-EC减分率大于或等于50%;无效:PANSS-EC减分率小于50%。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均无脱落病例。两组治疗前PANSS 总分、CGI-SI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两组PANSS 总分及CGI-SI 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PANSS 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I-S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PANSS-EC 减分率评估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2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49%;对照组有效1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 PANSS 总分及CGI-SI评分比较(±s,分,n=43)

表1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 PANSS 总分及CGI-SI评分比较(±s,分,n=43)

a:P>0.05,与观察组比较;b:P<0.05,与治疗前比较;c:P<0.05,与对照组比较。

PANSS CGI-SI组别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72 h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72 h观察组 89.05±13.5974.84±11.46b 6.76±2.344.86±1.57 b对照组 87.43±12.88a70.71±10.64ab 6.28±2.21a 4.12±1.41 bc

两组治疗前PANSS-E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h观察组PANSS-EC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 两组PANSS-EC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PANSS-EC 评分持续减少。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2、6、24、48、72 h PANSS-E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和各观察点PANSS-EC 评分比较(±s,分,n=43)

表2 两组治疗前和各观察点PANSS-EC 评分比较(±s,分,n=43)

a:P>0.05,与观察组比较;b:P>0.05,c:P<0.05,d:P<0.01,与治疗前比较。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2 h 治疗后6 h 治疗后24 h 治疗后48 h 治疗后72 h观察组 20.72±4.2418.53±5.94b 16.86±5.57d 15.38±6.28d 14.44±4.47d 13.52±3.20 d对照组 19.54±3.81a 17.08±5.82ac 16.65±6.19ad 14.90±5.76ad 13.02±5.49ad 12.17±4.53 ad

2.2 不良反应评定 观察结束时,观察组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1%(16/43),低于对照组的53.49%(2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嗜睡、头痛、恶心、口干;对照组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肌强直、静坐不能、嗜睡、震颤、头痛、口干、心动过速。本研究中,心电图异常改变对照组2例,观察组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多为轻度,两组患者观察期均没有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而中止治疗的病例。本研究中,两组心电图监测均未观察到QTc 间期值超过500 ms 的病例。实验室检测显示,观察结束时,观察组血常规、肝功能轻度异常各1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对照组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观察期间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症状的控制力求迅速、安全、有效,以期平稳过渡到疾病的巩固治疗阶段。在迅速控制患者兴奋激越症状方面,冲动行为干预、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药物治疗等都是临床经常用到的措施。其中氟哌啶醇针剂大剂量肌内注射是过去迅速控制兴奋症状的最常用药物。但近来的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这类药物锥体外系症状明显,且可诱发药源性激越等问题,影响了患者的短期疗效,也不利于长期治疗的延续性,有日渐减少的趋势[1]。甲磺酸齐拉西酮是第2 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D2 受体的拮抗作用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对5-HT2 受体的拮抗作用则改善了认知缺损、阴性症状及焦虑抑郁症状。研究表明[3-6],肌内注射甲磺酸齐拉西酮对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兴奋激越行为起效迅速,且不产生极度镇静、焦虑、急性肌张力异常。

本研究采用单盲平行对照研究,在多个观察时间点对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和氟哌啶醇注射液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两组在控制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激越症状方面,观察组在治疗后2 h PANSS-EC 评分即显著降低,说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激越症状起效更快于氟哌啶醇。分析原因可能为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采用先进辅料技术,应用β-环糊精钠作为增溶剂,便于齐拉西酮药物分子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快速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使其在肌内注射给药后1~2 h 达峰,即出现较强镇静作用。本研究中两组在治疗后6 h各时间点PANSS总分、PANSS-EC 评分及CGI-SI 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显著降低,随治疗时间延长,降低更为显著,效果更加明显,说明两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各观察点平行对照研究显示,两组间PANSS-E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药物疗效相当,与熊伟等[7]Meta 分析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对照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对照组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嗜睡、头痛、恶心、口干,多为轻度,患者一般能耐受;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发生率较高,且症状较重,常需对症处理。分析齐拉西酮较少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的机制可能与甲磺酸齐拉西酮对5-HT2A受体的亲和性强于对DA受体的亲和性有关[4]。

综上所述,注射用甲磺酸齐拉西酮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好,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保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Caine ED.Clinical perspectives on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for treatment of agitation[J].J Clin Psychiatry,2006,67(Suppl 10):S22-31.

[2] Greenberg WM,Citrome L.Ziprasidone for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a review of the clinical trials[J].CNS Drug Rev,2007,13(2):137-177.

[3] Cutler AJ,Kalali AH,Weiden PJ,et al.Four-week,double-blind,placebo-and ziprasidone-controlled trial of iloperidon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s of schizophrenia[J].J Clin Psychopharmacol,2008,28(2 Suppl 1):S20-28.

[4] 房茂胜,赵靖平,陈红辉,等.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药物治疗[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0,37(3):171-174.

[5] Ratner Y,Gibel A,Yorkov V,et al.Effectiveness,safety,and tolerability of ziprasidone for treating schizophrenia patients undergoing usual care:a 12-month,open-label,flexible-dose,naturalistic observational trial[J].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2007,31(7):1401-1409.

[6] 陈琦,薄奇静,迟勇,等.齐拉西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急性期伴激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4):217-219.

[7] 熊伟,阳中明.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对照研究的Meta 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24(16):31-32.

猜你喜欢

哌啶甲磺酸拉西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冰糖葫芦
新型CCR5拮抗剂:N-[1-{5-溴-2-[(4-氯苄基)氧基]苄基}-4-哌啶基]-N-乙基吡啶甲酰胺的合成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二例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