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结节的影像表现在区分卵巢囊腺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
2014-03-04杨红波杜志泉袁如威龚建平朱江涛
杨红波,杜志泉,袁如威,龚建平,朱江涛
(1. 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2.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1)
壁结节的影像表现在区分卵巢囊腺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
杨红波1,杜志泉1,袁如威1,龚建平2,朱江涛2
(1. 江苏省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2.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1)
目的 探讨壁结节对卵巢囊腺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腺肿瘤的影像资料,分析壁结节的大小、数目及形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囊腺瘤29例,其中6例发现壁结节,结节形态类圆形,长径8~18 mm,边缘光滑,轻度或明显强化。9例交界性囊腺瘤,均见壁结节,单发或多发,明显强化,形态不规则,结节长径10~34 mm。9例卵巢囊腺癌,均见结节或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3例为单个结节,边缘光滑,另6例为多发结节或软组织影,明显强化,形态不规则,结节长径18~40 mm。结论 壁结节在卵巢囊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有意义,结节单发、体积较小、边缘光整、密度或信号均匀提示良性,而结节多、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密度或信号不均提示恶性。
卵巢;囊腺瘤;囊腺癌;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
囊腺瘤和囊腺癌是卵巢最常见的囊性占位,分别占卵巢良恶性肿瘤40%和85%~90%[1],影像学表现相似,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笔者收集2009年6月—2013年6月的经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腺肿瘤病例47例,对CT或MR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以判断壁结节在鉴别肿瘤良恶性方面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15~84岁,平均47岁,浆液性囊腺瘤9例,黏液性囊腺瘤20例,浆液腺交界性囊腺瘤5例,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4例,浆液性囊腺癌9例。临床主要多以腹痛、腹胀、盆腔包块而就诊。
1.2 检查方法
1.2.1 CT检查 患者空腹,检查前口服阴性或阳性造影剂,盆腔小肠充盈,采用GE公司64排Lightspeed-VCT螺旋CT机扫描检查。层厚/层间距 5 mm,患者取仰卧位先行腹部平扫,增强检查采用智能触发技术,行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三期扫描。使用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剂量90 mL自动高压注射,速率4 mL/s。
1.2.2 MRI检查 检查前禁食4~6 h,膀胱适度充盈,常规横断面,矢状位、冠状位扫描,采用飞利浦公司1.5双梯度磁共振扫描机,采用腹部线圈,采用T1-TES,T2-TSE,SPIR,DWI等序列,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GD-DTPA,按照0.2 mL/kg的标准在5 s内快速静脉推注。
2 结 果
2.1 影像学表现 黏液性囊腺瘤20例,均为单侧,CT表现为多囊,大小不一,或大囊内套小囊,各囊腔密度相同或不同,囊壁较均匀,分隔线样改变,增强后囊壁和间隔可轻度强化。浆液性囊腺瘤9例,均为单侧,CT表现为较大的单房或多房囊肿,间隔纤细,壁薄、均匀光滑,囊内密度较均匀,增强后无强化或仅有纤细的囊壁强化,也可有囊壁增厚,壁结节,壁结节形态为类圆形,边缘光滑。 MR征象:单囊或多囊,间隔T2WI为线样低信号,囊内呈长T1长T2,浆液性囊腺瘤囊腔信号多均匀,黏液性囊腺瘤较浆液性信号稍高,肿瘤内常有分隔多房或出血,各房信号不一,可伴有壁结节,低-中等信号,边缘光滑,强化。交界性囊腺瘤9例,CT表现为多房囊性占位,囊壁不规则增厚,一般超过3 mm,均见壁结节,结节边缘毛糙,增强后囊壁及壁结节明显强化,部分病例可伴腹水。本组1例壁局部增厚达50 mm,密度较均匀,左上方见一强化壁结节。MR表现为T2WI含低信号囊液、囊壁或分隔的局限性不规则增厚(大于5 mm),结节后乳头状突起(大于5 mm)[2],大者呈菜花样,增强后明显强化,若囊壁破裂内容物流入盆腹腔,产生大量黏液,形成假性黏液腹膜瘤[3]。卵巢囊腺癌9例,CT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轮廓不清,实性成分多者呈结节状突起或团状改变,肿瘤有不规则厚壁或间隔,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病灶侵犯周围脏器与周围分界不清,腹膜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MR征象呈病灶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T2-SPAIR高等、T1WI等低信号,囊内见多发结节状T2WI/T1WI等信号灶突起,增强后明显强化。
2.2 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 本组病例中,29例囊腺瘤中有6例可见壁结节,4例为单发,1例可见2个壁结节,1例可见4个壁结节,最小8 mm×10 mm,最大为15 mm×18 mm,结节为类圆形或梭形,边缘光滑,密度或信号均匀,明显均匀强化。9例交界性囊腺瘤中均可见壁结节,2例为单发,其余多发,最多者超过8个,大小不等,密度或信号均匀或者不均,最小11 mm×10 mm,最大32 mm×34 mm,明显强化,部分强化欠均匀。9例囊腺癌均见壁结节或多发软组织肿块影,3例为单发,6例多发,最多超过10个,壁结节最小13 mm×15 mm,最大36 mm×40 mm,1例为类圆形,大小为15 mm×18 mm,信号较均匀,其余形态不规则,密度或信号不均,强化明化。
3 讨 论
3.1 病理 卵巢囊腺瘤分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黏液囊腺瘤以及囊腺癌,其中浆液性囊腺癌最为常见,占卵巢恶性肿瘤的40%~45%,黏液性小于10%[4]。黏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瘤,由于肿瘤上皮细胞呈单层排列,因此其形成的囊壁很薄,囊壁折叠则会在囊内形成间隔,囊壁和间隔厚度一般不超过3 mm,可附着乳头状小结节。交界性囊腺瘤病理上上皮复层可达2~3层,并伴乳头状或簇状赘生物形成,肿瘤包膜破裂,肿瘤细胞及黏液外溢,种植生长,可形成假性黏液瘤[3]。囊腺癌病理上肿瘤上皮异常增生呈多层排列,囊内可见乳头状赘生物或实质成分[5]。 壁结节即囊壁上的乳头状突起,多呈宽基底附着于囊壁,组织学形态多样,在显微镜下分为:反应性附壁(肉瘤样结节);良性肿瘤附壁结节,如平滑肌附壁结节;恶性附壁结节(肉瘤结节),包括间变癌附壁结节、癌结节、肉瘤或癌肉瘤结节[6]。肉瘤样结节通常为良性,其体积较小(最大径0.6~6 cm),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界限清楚,细胞异型性相对较轻,少见核分裂象,不浸润血管及周围组织,多数学者认为是对出血、黏液或肿瘤产物的反应性病变。肉瘤结节或癌结节,体积较大,与周围组织的界限不清,细胞异型性显著,常可见凝固性坏死,瘤细胞侵润血管及周围组织[7-8]。
3.2 壁结节的影像学表现 囊腺瘤壁结节形态类圆形或梭形,体积较小,数量少,CT图像密度均匀,MR图像信号均匀,边缘光整。交界性囊腺瘤的壁结节形态常不规则,通常可见增厚的囊壁,或分隔上显示局限性明显强化的结节,体积相对大,可呈菜花样改变,数量相对多。而囊腺癌壁结节体积大,数量多,有的呈多发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形态不规则,CT密度或MR信号不均,增强后明显强化。这与病理上的表现是吻合的。囊腺癌大多从囊腺瘤恶变而来,是卵巢癌中最常见的类型,CT的特征性表现为囊壁厚、不规则,有乳头状物突出囊外或突入囊内,肿瘤内的软组织成分比例大,并可伴有坏死,病灶中实性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是囊腺肿瘤恶性征象的有力证据[9]。囊壁上乳头状突起(壁结节)是上皮类肿瘤的特征性表现,且壁结节的多寡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大多数良性壁结节数目少且小并局限[1]。
3.3 壁结节的意义 分析本组病例,29例囊腺瘤中仅有 6例伴壁结节,结节体积较小,形态类圆形或梭形,边缘光滑,密度或信号均匀,强化均匀。9例交界性囊腺瘤中均可见结节,结节常多发,数量较多,大小不等,形态多不规则,增强后显著强化。9例囊腺癌中仅两例单发结节外,其余均是多发结节样或团块样软组织,结节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增强后显著强化。笔者认为肿瘤壁结节的最大径大于3 cm、数量大于5、形态不规则、密度或信号不均,边缘不光滑等征象高度提示为恶性 。然而良恶性结节影像学上存在一些交差或相似,如结节均会明显强化,恶性的壁结节也会单发,体积也会相对较小,边界比较光整,这时候鉴别诊断很困难,有待收集更多的病例进一步研究探讨,如结节动态增强的研究等。
[1] 周康荣. 体部磁共振成像[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53
[2] 赵书会,强金伟,张国福,等. MRI鉴别卵巢良性与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的价值[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4):327-331
[3] Hart WR. Borderline epithelial tumors of the ovary[J]. Mod Pathol,2005,18(Suppl2):S33-S55
[4] Manabe T,Hirose Y,Kiryuu T,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endometrial cancer and clear cell cancer[J]. 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7,31(2):229-235
[5] 张亮亮,赵红星. 卵巢囊腺瘤及囊腺癌的MRI诊断[J]. 临床医学杂志,2005,25(6):42-43
[6] 陈乐珍. 妇产科诊断病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79-285
[7] 周祖平. 卵巢黏液性囊性肿瘤伴实性附壁结节[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18(5):519
[8] 涂小予,陈钟伟,盛伟琪,等. 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3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23(5):539-544
[9] 徐海风. 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诊断[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5):446-448
龚建平,E-mail:gongjianpingsz@126.com
10.3969/j.issn.1008-8849.2014.30.039
R711.75
B
1008-8849(2014)30-3394-02
201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