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简讯
2014-03-04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近日在山东考察农业科技工作和夏粮生产时指出: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要把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效运用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推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真正用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汪洋强调,推进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要紧扣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需求,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汪洋还走进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小麦长势,详细了解“三夏”生产情况。他强调,夏粮收获在即,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信息引导和农机调度,确保夏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努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来源:《农民日报》
诸城市:“小农水”带来农民致富“活水”
走进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镇西院社区的蔬菜大棚内,一畦畦绿油油的芹菜、黄瓜、豆角长势喜人,菜地内一条条细小的橡胶管道如蜘蛛网般纵横交错,滴滴清水顺着管道缓缓流出,滋润着每一株秧苗。望着眼前的一切,蔬菜种植户李金廷说:“别看前些日子下雨少,可俺这棚里的菜却一点没耽误长,这多亏了水利上给我们修的这些灌溉浇水设备,今年这大棚的收成肯定差不了!”
这是诸城市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自2011年以来,诸城市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建设思路,积极整合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以渠道、机井、塘坝为重点,分期分批实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小型水源工程,实行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实现项目与项目成方连片,无缝连接,形成规模效益。
目前,诸城已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先后建成昌城镇、枳沟镇、石桥子镇等节水灌溉精品工程,新打维修机井363眼,新建塘坝15座,新增滴灌、管灌灌溉面积2667公顷,改造建设灌区末级渠系62千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7333公顷,改善了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致富增收带来了“活水”。●
来源:中国山东网
漯河市:“科技大军”技术到田
为切实搞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夏粮丰收,近日,河南省漯河市组织“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小麦病虫害防治科技服务专项活动,要求全市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印发明白纸、举办培训班、组织专家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防治小麦病虫害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漯河市共下派353名农业科技人员,举办各类培训班104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20多万份,培训农民5万多人。同时,该市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反复宣传小麦病虫害防控的作用和意义。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漯河市政府近期又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小麦条锈病监测与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区根据今年病虫害发生的特点,重点搞好“两病一虫”防治工作。据漯河市农业局局长吕孟奇介绍,漯河市还成立了五个“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科技服务专项活动督导小组,督导组分包县区,对“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市县专家组开展的技术服务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包村技术人员责任到村、技术到田。
统计显示,截至4月27日,全市“一喷三防”面积达5.7万公顷,占麦播面积的36.1%。●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沈丘县:“科技郎中”给力麦管
“喂,乡农业服务中心吗?俺家有块麦田叶片发黄,该咋办呀?”4月28日,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周营乡谢营村农民谢海明向乡农业服务中心电话求助,20分钟左右,“科技郎中”赵华就骑着摩托车赶到谢海明的麦田给小麦“把脉”,当即开出了有效“药方”,并现场指导谢海明田间喷药。
“科技郎中”是沈丘县农民对农技人员的亲切称呼。为夺取今年夏粮丰产丰收,保证“一喷三防”工作的顺利进行,近日,该县组织乡村干部及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搞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
该县以近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引导农民朋友进行“一喷三防”;组织300余名农技人员分包23个乡镇(办事处),开展田间课堂培训、印刷小麦管理技术要点明白卡等支农服务。为方便农民咨询,该县周营乡还将印有“科技郎中”姓名、联系方式、乡农技服务中心热线电话等信息服务的名片分发至全乡2000余农户手中,使他们随时随地得到技术帮助服务。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县6万公顷麦田已普遍防治一遍,小麦长势良好,为获得今年小麦“十一”连丰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