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猪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4-03-04

乡村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生产区围墙产房

我国猪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养猪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外,还需要严格精细的管理、切实的防疫措施、合格的饲料原料等,而这其中猪场建设可以说是生猪养殖的基础。笔者现简单介绍目前我国猪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供养殖户朋友参考。

一、一味追求规模,缺乏通盘考虑

猪场建设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不是做摆设、做样子的,要遵循实用原则,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猪场建设还要符合生物安全规定,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既要防止疾病传入、传出猪场,也要有利于防止疾病在猪场内的传播。

猪场建设不能只追求规模,并不是规模越大盈利能力就越强。同样的管理水平,规模越大,管理的难度越大,发病率也越高。

此外,猪场的设计和建设还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生产。

二、选址不合理

1.离居民区太近。养猪会造成空气污染(臭味)和噪声污染,因此,猪场不宜离居民区太近。这样一方面可避免与当地居民出现冲突,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人员繁杂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2.离公路太近。道路上的运输车辆繁杂,其中不乏运猪特别是运输病死猪的车辆,还有运输粪便的车辆,这些车辆都是潜在的疾病传播媒介。

3.离其他畜牧场太近。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也可通过苍蝇、蚊子、鼠类、猫等传播。因此,若猪场间距离太近,则疾病很容易通过各种途径在其间传播。

4.要远离屠宰场。屠宰场是疫病的一个重要集散地,携带各种病原体的猪都集中于此,运输车辆的污染往往也很严重,空气、污水中的病原很容易使疾病向外扩散。

5.要远离化工厂及其他污染源。化工厂会造成空气和饮水的严重污染。

6.要选择水源条件好的地方。没有充足、清洁的饮水保障,很难养出质量合格的猪。

7.要选择向阳避风、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电力通讯配套齐全、排水方便的地方建场。以上条件齐备,不仅有利于猪场的保温、通风和污水排放,而且能防止污水倒灌进猪舍,利于清洁和猪舍内部的干燥。

8.避免占用基本农田,最好周边有鱼塘、果林或耕地。这样一方面可起到天然屏障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消化一部分猪场的排泄物,减轻环保压力。

三、猪场布局不合理

建造猪场时,有些养殖户将围墙圈起来后,就在里面见缝插针,哪里有空地,就在哪里建猪舍,不同猪舍混杂在一起。其实,猪场内的房舍布局对疾病防控和生产管理影响很大,在设计施工时必须充分考虑。根据生产模式的不同,可以将生猪饲养分为“两地点饲养”和“单一地点、三阶段饲养”两种方式。

1.两地点饲养。“两地点饲养”是指种猪繁育一个地点,商品猪保育和育肥在另一个相对远的猪舍进行,原则上产房、保育和育肥猪舍要做到全进全出。配种舍、怀孕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要从上风向到下风向排列。笔者建议尽量缩小猪舍规模,做到小群饲养,以利于降低猪的发病率,以一栋保育或育肥猪舍饲养不超过500头为宜。目前,这种饲养模式主要易出现以下2个问题。

①各种猪舍的数量不配套。产房、保育舍应按生产节律分单元进行全进全出设计,一般产房两栏对应保育一栏,保育与育肥栏一一对应。先设计好生产指标、生产流程,然后再设计猪舍、猪栏。

②没有按全进全出设计。现代养猪业疾病越来越复杂,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严格地做到这一点;或者种猪繁育区和保育在一个地点,育肥在另一个地点。

这种饲养模式的优点在于容易控制疾病,缺点在于管理相对费事,运输成本增高。

2.单一地点、三阶段饲养。“单一地点、三阶段饲养”是指在一个环境中分三个区域饲养,分别是种猪和产房区、保育区以及育肥区。采用这种饲养模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设立围墙。猪场设立围墙,不仅能明确猪场范围,防止员工和闲杂人员随意进出,还可以防止野生动物进入。

生活区和生产区也要有围墙,或者以各种房屋隔开,防止员工随意进出生产区。生产区和生活区只能有一个通道,而且要设立消毒池,员工只能从这一通道经过消毒池进出,以防将疾病传入猪场。

②布局。应根据猪场设计规模,确定各阶段全进全出场地布局。虽然有些猪场按全进全出进行设计,但由于猪舍不配套,所以真正饲养时很难做到。有研究表明:整栋猪舍全进全出,可提高生产性能21%~25%;而整个猪场全进全出,可提高生产性能30%。(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生产区围墙产房
箭毒蛙的神奇产房
超越围墙
突然之间
产房外的丈夫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
围墙的信念
夏天的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