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青年工作思想与实践*
2014-03-04肖志伟
肖志伟
(湘潭大学 历史系,湖南 湘潭 411105)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十分关心青年和青年工作,多次对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1]533-534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建国初期,毛泽东在指导青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新的思想,对当时及以后我国青年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术界对这一时期毛泽东青年工作思想与实践的研究,主要从青年团史和青年运动史方面展开,总的来说尚不全面。①著作方面,如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编:《中国青年运动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郑洸主编,罗成全副主编:《中国青年运动六十年(1919—1979)》,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郭晓平主编:《中国共青团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刘保全:《毛泽东的青年观》,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论文方面,主要有胡传健:《毛泽东青年思想略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姚华国:《毛泽东的青年性格及其青年观》,《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陶瑞宇:《浅析毛泽东的青年观》,《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第3期;刘海飞:《毛泽东青年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等等。本文在梳理相关史实的基础上,拟对此作一系统论述。
一、思考和指导青年团工作
1.“巩固地向前发展”
1949年4月11日至18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会上,毛泽东接见了到会代表,并为大会亲笔题词:“同各界青年一起,领导他们,加强学习,发展生产。”在之后的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再次题词:“团结各界青年,参加新民主主义的建设工作。”1950年5月3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颁布的团旗图样,也是由毛泽东亲自审定的。可见,毛泽东对青年团的工作是十分关心的。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后,面对的是急速发展,同时非常复杂的局面。1949年4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大召开时,全国仅有19万团员,发展全国性的青年团组织的任务十分急迫。在党的领导下,各地积极贯彻青年团“一大”精神,把建立和发展团的组织作为重要工作来抓。7月,青年团中央和军委总政治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部队中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要求在人民解放军中普遍建立青年团组织。到9月,全国团员迅速达到90万人,但团的组织发展工作仍然不适应全国解放形势的要求。为此,1949年10月,青年团中央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要求各级团组织“团结广大青年,纠正关门主义”,积极发展团的组织。到次年3月,全国团员总数发展到150万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团员猛增130余万人。在团组织迅猛发展中,一些地方又出现了“打开大门,来者不拒”的做法,片面追求团员数量,没有严格掌握团员条件。此时,青年团中央及时召开了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后要正确地发展团的组织。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召开全军青年工作会议。毛泽东为这次会议书写了题词:“巩固地向前发展”。[2](P124)毛泽东的这一题词,正确地解决了团组织巩固和发展的关系,后被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为发展团组织的方针,使团的组织建设得到了健康发展。
2.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中共在领导青年团的工作中,十分注意照顾青年的特点,保持青年团的相对独立和自主地开展工作,这与毛泽东对党和青年团的关系、青年团的工作方法等问题的思考是分不开的。1952年8月14日,青年团的新任领导人胡耀邦为筹备召开团的一届三中全会,给毛泽东、刘少奇写了请示报告,提出“应从总结工作来解决团的工作一些根本性质的思想问题……这些问题彻底地解决了,其他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16日,毛泽东就及时作了批示:“同意这些意见。讨论团的方针的会议,可在8月21日至24日之间择一天召开。会前我可以与你们谈一下。”[3]2338月23日、30日,毛泽东两次主持党中央会议,讨论青年团的工作,并和刘少奇分别数次接见团中央领导人。在讨论中,他强调,青年团的工作十分重要,“管的是一代人的问题”。青年人有三个特点:“英勇积极,知识不足,前途远大”。在当时情况下,学习是青年们“更加特别突出的”、“共同的普遍的经常的”任务。毛泽东要求青年人既要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又要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同时,“还要注意体育,一定要把青年一代的身体搞好。”[4]588-589毛泽东在会上还给团中央“出了两个题目”:一是党如何领导团的工作;二是团如何做工作,要他们进行研究。[5]961952年11月,毛泽东又具体地向团中央书记处谈了工作方法问题,他指出:一、既要选择典型基层去总结经验,又要经常到下级团委去视察,把“蹲点”和“打圈”结合起来;二、既经常下去跑跑,又有计划地调一些下面的同志(做各种工作的、基层的)上来开调查会,把“下去”和“上来”结合起来;三、既要重视总结先进经验,又要经常认真地检查坏人坏事;四、既要埋头做切实的工作,又要学会写有内容的文章和做有教育意义的报告,与广大青年见面。[6]167
1953年6月23日至7月2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6月30日,毛泽东接见了大会主席团成员,发表了《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重要讲话。讲话首先提出了新时期青年团的工作方针。讲话指出:“青年团对党闹独立性的问题早已过去了。现在的问题是缺乏团的独立工作,而不是闹独立性。青年团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但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当中,要有自己的独立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党和团的领导机关,都要学会领导团的工作,善于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照顾青年特点,组织和教育广大青年群众。”[5]96明确提出了新时期青年团的工作方针。
其次,毛泽东为青年团提出了“三个好”的工作目标。他充分肯定了青年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指出:青年团在各方面的革命工作中都作出了很大成绩,“无论工厂、农村、军队、学校的革命事业,没有青年就不能胜利。”他要求青年团在国内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重要阶段,努力“学会领导青年”,使他们和成年人一道,把农业、工业、学校、机关、军队等各方面的工作做好。毛泽东强调指出,14岁到25岁的青年人,既要学习,又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因此,青年在学习和工作上的负担都不能过重,特别是14岁到18岁的青年,其劳动强度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大,青年人就是要多玩、多娱乐一点,要“跳跳蹦蹦”。他为青年团工作提出了“三个好”的目标,要求增加学生的睡眠时间,适当减少初中学生上课的时间,“一方面学习,一方面娱乐、休息、睡眠”,工作学习与娱乐休息睡眠这两个方面要兼顾,都要抓紧。“要为青少年设想”,“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5]96-98
最后,毛泽东从青年的特点出发,对青年团工作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指导。他以三国时的周瑜为例。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虽“是个青年团员”,但却作为东吴统帅打败了曹操。因此毛泽东提出,要充分相信青年人,大力提拔青年干部,扩大团中央委员中青年干部的比例,“要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他还要求,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多数,同时注意先进青年”;团章的“原则性要灵活执行”;青年干部要逐步建立威信。他还要求青年团要“按照青年的特点”,对“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全国人民的总任务”“作出适当的规定”。[5]98-101
毛泽东的这篇讲话,对青年团在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的工作方针、工作目标、具体的工作方法等,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是其新时期青年工作思想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历史文献。其中体现的许多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加强党对青年团工作的领导
毛泽东发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讲话后,为了更进一步地指导青年工作,又于1953年10月批准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对青年团的领导给各级党委的指示》。《指示》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团工作能否健康开展,首先取决于党的领导,因此,“各级党委必须切实注意加强青年工作,必须切实注意加强对青年团的领导。”同时应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要照顾青年的特点,遵照毛泽东提出的“三个好”的方向来进行工作;二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团的独立活动,加强团的系统领导,不要破坏团的组织独立性;三是要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加强党对团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领导,使其充分发挥后备军作用,向党和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干部。[7]422-42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对青年团的领导给各级党委的指示》,体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关于“党如何领导团的工作”这一问题的思考,它和《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讲话一起,为1952年毛泽东出的“两个题目”提供了答案,是建国初期毛泽东青年团工作思想的主要内容。各级团组织在这两个文件的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团结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采取青年喜爱的方式、方法开展独立活动,使青年团工作进入了一个十分活跃的时期。
二、关心青年的学习和健康
毛泽东十分重视青年文化知识的学习,关心青年的身心健康,希望“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8]340
1.重视青年学习文化知识
毛泽东十分关心青年人的学习,要求青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战争状态基本结束,广大党员干部、解放军战士面对的是即将开始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工作。但由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很多干部尤其是解放军战士无暇学习文化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应付纷繁复杂的建设局面的能力明显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1950年8月1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的指示》。《指示》指出:为完成新的建设任务,在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除了执行规定的作战和生产任务,全军要以提高文化水平为首要任务,“着重学习文化”。[9]446-447《指示》还对全军开展文化教育的具体目标、时间分配、教育重点、教学方法等作了详细规定,为提高军队青年战士和干部的文化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还十分重视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1950年底,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实践论》重新公开发表,《人民日报》在1951年前三个月连发三篇社论,号召人们大力学习宣传,这样,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实践论》的热潮。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读过《实践论》后十分佩服,为了进一步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他着手对《实践论》进行逐段解说。1951年3月,《〈实践论〉解说》第一部分在《新建设》杂志发表。为保证解说的准确性,李达又将《解说》第二部分寄给毛泽东征求意见。3月27日,毛泽东给李达复信,对他的解说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信中说:“这个《解说》极好,对于用通俗的言语宣传唯物论有很大的作用”,并建议待《解说》第三部分完成后出版单行本。毛泽东还特别指出,“关于辩证唯物论的通俗宣传,过去做得太少,而这是广大工作干部和青年学生的迫切需要”,希望李达“多多写些文章”来宣传教育。[10]195在毛泽东的关心和鼓励下,1951年 6月《〈实践论〉解说》全文在《新建设》杂志连载完后,7月就由三联书店出版了单行本。1952年《矛盾论》公开发表后,李达又发表和出版了《〈矛盾论〉解说》。这两部《解说》,以其系统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成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宣传、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本,直到改革开放还重新出版。从这两部《解说》的形成和出版过程中,可以看到毛泽东对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是非常重视的。
2.关心青年健康问题
毛泽东从青年的特点出发,十分重视青年的身体健康。他向全国青年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要求,并指出,对青年来说,学习工作和睡眠休息娱乐两方面都要抓紧,而“过去只抓紧了一头,另一头抓不紧或者没有抓”,这一方针必须“改一改”。针对一些同志只注重青年的工作,而不顾他们身体健康的倾向,毛泽东鼓励青年们“顶他们一下。理由很充分,就是为了保护青年一代更好地成长”[5]97-98。
1950年6月19日,毛泽东致函教育部长马叙伦,提出应注意学生们的健康问题。信中指出:“此事(指学生健康问题——引者)宜速解决,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学习和开会的时间宜大减。病人应有特殊待遇。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9]413
1951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华东局、青年团华东工委关于学校工作给各地党委、团委发出电报并报中共中央、青年团中央,其中谈到:“由于国民党长期反动统治的结果,学生体质孱弱,患病者很多。但各地未能很好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之原则,因此造成公立学校之体格最差,大学比中学又差的现象严重存在,这点应引起十分警惕。”电报提出,应适当减少正课时间,照顾学生健康需要。毛泽东见到电报后,批示“这是正确的”,对华东局和团华东工委的做法给予了肯定。15日,毛泽东将此件转给马叙伦,并就学生的健康问题,再次写信给他,指出:“关于学生健康问题,前与先生谈过,此问题值得注意,提议采取行政步骤,具体解决此问题。”“华东局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请与各副部长同志商酌处理为盼!”[10]32-33
1951年秋,毛泽东在与友人周世钊等的谈话中,再次提到青年的健康和体育锻炼问题。毛泽东以《红楼梦》里两位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例,指出他们一个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一个多愁善感、瘦弱多病,“都不太高明”,“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今天需要的青年是有活力,有热情,有干劲和坚强意志的革命青年!”他以院中的花草树木作比喻,说:“院中的花草原来长得很好,昨夜遭受几点钟的风吹雨打,就差不多全部凋零了。但同在院中的树木却不怕风雨的侵袭,依然是枝强叶壮,苍翠可爱。我们的青少年要学树木一样的坚强,不要学花草一样的脆弱!”从提高青年的身体素质的角度,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青年的培养目标。他说:“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是既有文化,又会劳动;既用脑,又用手,既能文,又能武的全面发展的新人。男的决不要学贾宝玉,女的决不要学林黛玉!”[11]76-78
1952年6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在向中央和华北局的报告中称,当时“中学生的伙食,一般仍很差,营养不够,医疗卫生设备少,而功课和课外活动又较繁重,学生健康状况虽较过去好得多,但仍然是差的”。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计划接管全部私立中小学,公私立中小学一律免收学杂费。”6月14日,毛泽东阅示报告后提出:“(一)如有可能,应全部接管私立中小学;(二)干部子弟学校,第一步应划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级;第二步废除这种贵族学校,与人民子弟合一。”[12]471-472从改造旧的教育体系的角度入手,毛泽东提出了解决青年健康问题的方法,为提高青年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鼓励青年参加经济建设
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要在10到15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的作用,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改造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思考的重要问题。
毛泽东早年曾长期从事农民问题的研究和相关工作,对农民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建国初期,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项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对国家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毛泽东对这一工作倾注了大量感情,投入了极大精力。他特别注重调动和发挥青年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作用。
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这次会议后,社会主义改造发展为农业合作化运动,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毛泽东对这一运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为了指导各地办合作社,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速度,毛泽东亲自编辑出版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书中选用了176个典型材料,为人们提供了具体的办社模式。毛泽东为这些材料写下的大量按语,成为各地开展农业合作化的指导思想。[13]其中不少篇章谈论了青年如何在农业合作化中发挥作用的问题。这些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青年应当到农村去,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毛泽东对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组织中学生、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合作化的经验作了肯定,认为“值得特别注意”,并指出:“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527“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一口号,我们今天看来或许只是揭示了一种事实,但在毛泽东发出这一号召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却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幕。
第二,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力量,各地应研究如何在农业合作化中发挥其力量。毛泽东指出,青年“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认为,青年必须向老年人及成年人学习,争取其同意后再去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但老年人和成年人保守思想较多,往往压抑青年人的进步活动,对此不应妥协,只能“试试看”,努力做出成绩,促使他们“心服”。因此,他要求各地党、团组织必须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不要抹杀其特点。[1]533-534
第三,青年和青年团应在农业合作社的建社整社、文化教育、检查账目等具体工作中发挥作用。毛泽东认为,合作社建立后能否巩固,取决于建社之前的准备工作和建社以后的整顿工作是否做得好。在建社和整社两项工作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发挥青年团的作用。他指出,建社和整社工作都要依靠党和团的乡支部,因此,要将其与农村建党建团和整党整团工作密切结合。[1]243为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科技水平,扫除文盲,不少农村合作社利用晚上和农闲时间,办起了技术夜校和扫盲班、识字班。毛泽东赞赏这些做法,指出其经验“应当普遍推行”。毛泽东明确指出了扫盲工作的重要性,他援引列宁的话说:“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我国“现在文盲这样多”,教育资源匮乏,大批学龄儿童和超过学龄的少年、青年及成年人均无校可进,与亟待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局面产生了尖锐矛盾。毛泽东认为,这一严重问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解决,为此,必须在农村中广泛开展扫盲工作。对此,中央文教机关应当给以适当指导,而“各级青年团组织应当领导这一工作,一切党政机关应当予以支持”。[1]509-510对于一些农村地区出现的技术夜校,毛泽东也积极地给予支持。他认为,这种夜校应在每个乡,至少大多数的乡都办起来,“青年团的各级组织应当管这件事”。农民学习技术应与扫除文盲相结合,“由青年团负责一同管起来”。[1]498对于个别地区农村合作社出现的贪污腐化、账目不清等问题,毛泽东要求合作社设立监察委员会,负责检查账目,对干部的贪污盗窃行为进行严肃斗争,“党和团的支部应当严重地注意这个问题。”[1]500
毛泽东还积极鼓励青年参加工商业改造和建设。1956年2月28日,他和刘少奇、周恩来、彭真等接见了参加全国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大会的全体代表,并合影,还同主席团部分人员谈了话,勉励大家应该团结起来,好好学习,好好进行自我改造。[14]465-466
综上所述,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发表了“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指示,引导青年团的工作;他重视青年的学习,要求青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马克思主义;他关心青年的健康,鼓励青年人加强体育锻炼;他鼓励青年人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建国后其青年工作思想在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毛泽东的青年工作思想和实践,不仅为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而且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开展青年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深刻领会这些思想,充分照顾青年的特点,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发挥青年的作用,对加强当前的青年工作,引导广大青年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五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2]毛主席纪念堂,中央档案馆.毛泽东诗词墨迹选[Z].北京:中央档案出版社,1995.
[3]张黎群等.胡耀邦传(第一卷1915—1976)[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4]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一卷)[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共青团中央.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Z].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6]中央团校青年团工作教研室.中国青年运动历史文件选编[Z].内部发行,1979.
[7]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8]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9]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
[10]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11]周世钊.毛泽东青少年时期锻炼身体的故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
[12]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13]罗平汉.《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再评价[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3).
[14]郑洸.中国青年运动六十年(1919—1979)[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