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社会评估与干预体系在消化科的应用

2014-03-04罗志珍黄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35期
关键词:消化科评估心理

罗志珍 黄英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风免科,云南蒙自661199

心理社会评估与干预体系在消化科的应用

罗志珍 黄英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风免科,云南蒙自661199

目的探讨心理评估与干预体系对于消化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依从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同时运用医学心理知识、科学态度、适当方法和积极的语言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顾虑、精神痛苦、疑难问题、思想负担进行疏导。依据评估结果,由主管护士应用自我调节理论进行消化性疾病患者的综合干预,成立护理干预质控小组→制定护理干预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认知干预、社会、心理支持及生物反馈训练。结果对照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为(51.14±3.6)分,干预组评分为(44.46±4.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P=0.039)。结论心理社会干预是以心理社会评估为基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亦可缓解异常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能全面改善其生活质量。

消化科;心理社会评估;干预体系;应用

消化性疾病在临床属于常见和多发病,病程持续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会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出现身心障碍,从而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临床治疗效果,属于身心疾病。其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心理社会评估与干预体系在消化系统治疗中占重要地位[1]。不良情绪也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通过鼓励病人宣泄压力,倾诉内心苦闷,此时,可由护理人员进行分析,了解患者致病心理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告知病人,由此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另外也要指导家属配合,针对性的进行疏导[2]。通过给予心理社会评估与干预体系,病人对疾病的态度、住院期间的情绪及配合治疗上都比没有进行心理调护及干预的病人表现地更为积极。探讨心理评估与干预体系对于消化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科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58例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78岁,平均(45.8± 2.3)岁。常见病例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21例、溃疡性结肠炎18例、肠预急综合征19例,所有患者均参加消化内镜检查,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治疗组年龄16~75岁,平均(46.5±2.9)岁,对照组年龄17~78,平均(44.2±2.1)岁,两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人员准备

科内有资质的护士均能参加。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依从性问卷在干预过程中和干预结束后对患者的认知、行为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和评价,为个性化指标

1.3 方法

1.3.1 心理社会评估内容主要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自我效能、依从性等几方面进行评估,结合医学心理知识,运用科学的态度、合适的方法以及美好语言对患者的心理顾虑、精神痛苦、思想负担进行疏导,对疑难问题针对性的解决。通过诱导、启发、劝解、安慰、调解、说服等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困难,为指导和治疗提供依据[3]。

1.3.2 综合干预措施根据评估结果,由主管护士应用自我调节理论进行消化性疾病患者的综合干预:成立护理干预质控小组→制定护理干预路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干预措施包括认知干预、心理、社会支持及生物反馈训练。

1.4 实施步骤

1.4.1 心理社会评估对照组采用常规身体检查,查心电图、肝功能、腹部B超等,进行碳14尿素呼气试验时,应早上空腹或至少进食3 h后进行,进行胃镜检查前1 d嘱咐患者进食易消化食物,前1 d晚10时后禁食,检查当天早上禁食、禁水,对患者进行随机性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社会评估与干预。

1.4.2 综合干预措施细致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耐心倾听其心理感受,取得患者合作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强调消化性疾病的可治性,增强患者信心。通过助其了解疾病与情绪的关系,同时结合自我效能干预,逐渐使患者改善自身异常的行为和心理。①端正认知: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焦虑、紧张情绪,出现紧张是正常反应,不要与不良情绪对抗,要直面情绪并且接受它;②深呼吸:让患者学会运用深呼吸进行放松调整思维。深吸气然后慢慢吐出,呼气的同时在心中默念“放轻松”,调节呼吸节奏以消除生理上的紧张感,从而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③拒绝负面消息:大量不实信息会导致人的紧张和焦虑,由于对病情的认知不够,患者往往会互相交流,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说法会传播焦虑情绪,因此,要尽量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的传递,限制所接受的信息量;④音乐减压:通过播放轻音乐或患者喜欢的音乐,缓解不良情绪。音乐疗法能减少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对紧张、焦虑情绪的生理反应,同时通过音乐语言的暗示作用引起共鸣,从而有效放松[4]。

1.4.3 社会支持向家属说明家庭理解支持的重要性,让家属积极参与制定饮食和锻炼计划、监督并及时反馈患者的身心情况,督促患者积极治疗。在检查过程中,护士可全程陪同,协助患者检查治疗所需正确姿势,陪伴患者并及时给予鼓励。提醒家属多主动关心病人,耐心照顾,让其感觉到家庭的重视和支持,并尽量创造愉快轻松的家庭环境,调整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检查,从而顺利完成检查和治疗,有助身体恢复。

1.5 效果评定

采用SAS问卷调查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焦虑的主观感受、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调查者发放焦虑自评量表,采用统一指导语,由患者单独、逐项认真填写,回收问卷时调查者仔细核对,以免漏项或错填。干预后再次进行S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得分[5]。

1.6 统计方法

该次试验中所得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心理社会评估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心理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s)

组别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29)干预组(n=29) tP 53.73±3.22 53.65±3.24 1.61 0.075 51.14±3.6 44.46±4.47 5.25 0.039

3 讨论

在该次研究中对消化疾病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消化内镜,其在临床上是较为直观可靠的检查方法。在该次研究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通过首先将内镜插入至人体消化系统管腔内,通过视频处理后将管腔内影像呈现于监视器上,直视状态下进行诊断和微创治疗。通过内镜微创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但是大部分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缺乏对该技术的了解,将仪器直接插入人体消化系统内,会产生恐惧和不安等消极情绪,尤其是初次内镜检查的患者,常常通过想象夸大治疗中可能产生的痛苦,导致心情极度紧张和抵触[6];还有研究资料表明,患者因为负面情绪造成的心理应激反应,会直接影响植物神经系统,造成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系列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检查效果[7]。该次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不同的心理社会评估与干预体系来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治疗组经过心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减少,由(53.65±3.24)分降低到(44.46±4.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未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SAS评分没有明显改变,干预前后分别是(53.73± 3.22)分和(51.14±3.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护理中,采用心理干预能保证检查治疗顺利进行,缩短检查时间的同时提高检查质量。许军[8]等对50例消化科患者进行住院治疗,未进行心理干预,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健康状况测试调查,发现入院时、住院治疗1周后,患者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得分分别为(40.20±14.54)、(40.39±15.03),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说明要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心理和行为等康复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该次研究中所选择的58例消化性疾病患者心理社会状况较普通人群,有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的需要。该院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社会状况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指导治疗,预测患者预后,更加关注可能预后较差的患者,有效沟通、缓解不良情绪,降低期望值,并针对性的进行综合干预,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心理社会干预贯穿治疗的始终,可以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及干预体系,让患者在心情愉快、放松、认知的情境下接受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故心理社会评估与干预体系在消化性疾病中有较好的疗效,可缓解异常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全面改善患者的预后,体现了护理质量。

通过该次研究充分的证明了心理社会评估与干预体系在消化科的应用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情绪与疾病的关系,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培养遵医行为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长了自我意识和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复发、减少并发症。心理社会评估与干预体系在消化科的应用能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好的满意于患者,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宋玉磊,林征,王美峰,等.心理社会评估干预体系在功能性便秘患者生物反馈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4):1-5.

[2]王群,刁静,林磊.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5(2):88-92.

[3]黄艳玲.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焦虑状况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552,1597.

[4]牛小平,余保平,王运东,等.心理因素对质子泵抑制剂维持治疗老年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4): 279-282.

[5]黄淑芳,管玉梅,黄宴萍,等.奥马哈问题分类表在脑卒中住院患者评估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9):33-36.

[6]刘芳宜,朱丽明,方秀才,等.三种不同心理测评量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评估[J].胃肠病学,2012,17(2):106-109.

[7]姜树强,张建玲,李玲,等.心理健康促进与心理干预对职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观察[J].人民军医,2014,3(5):525-527.

[8]许军,杨汉,许瑾.消化科住院患者的健康自测[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 (18):23-25.

R574.62

A

1672-5654(2014)12(b)-0086-02

2014-09-10)

罗志珍(1973-),女,彝族,云南蒙自人,大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

猜你喜欢

消化科评估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优质护理与层级护理干预在消化科护理中的实践效果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消化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