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浅析

2014-03-04罗洪保梅江为王意明占伟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20期
关键词:责任心责任感中职

罗洪保 梅江为 王意明 占伟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95)

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浅析

罗洪保 梅江为 王意明 占伟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95)

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职业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的高低对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培育社会责任感必要性、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及主要成因来阐述,最后探讨了如何强化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的方法。

中职学生 社会责任感 成因 对策

社会责任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重要品质,也是中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在工作、生活及其它社会交往中的言行已经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而且形成“交叉感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主题中提到“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特别增加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因此,研究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成为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

1 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在处理自己与他人或集体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选择和行为,体现着个人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心理倾向。社会责任感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指个人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能够理智地处理冲突与矛盾,认识到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彼此依存、互相联系的事实,进而能够用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进行沟通的责任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在优先考虑集体利益的同时可以兼顾个人利益。

2 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必要性分析

2.1 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时期,而责任感是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不论是个人还是一个企业、组织,强烈的责任感都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法宝。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普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尽早抓起。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迷茫选择时期,对学生加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提高他们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关系着社会发展进步的国家大计。

2.2 责任心的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当今时代,中国正处在关键和艰难的深化改革期,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步需要大量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们,他们是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懈努力。因此,必须把责任心的培养当作德育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来看待。

2.3 责任心的培养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

责任感是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前提。看一个人道德是好是坏,主要看他是否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是否遵守了一个社会约定的道德规范。所以,它是衡量一个公民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是整个道德规范体系最基础的部分。在新形势下,道德受到不良风气影响的风险大大增加,我们要在新形势下有效地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就必须牢牢抓住培养公民特别是学生的责任心。

2.4 责任心的培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职业学校阶段是青少年学生培养良好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的最好时期,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是,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受到过多的溺爱,养成了任性、骄横、毫无责任心等不良习惯。同时,中国的传统教育对学生只重智育而轻德育,对学生的责任心培养不够,所以,家庭责任心淡化了,社会责任心也随之淡化。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责任意识显得尤为必要。

3 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及主要成因

3.1 中职学生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1)看重权利,却轻视义务。权利与义务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享受权利的前提是履行义务。现在的中职学生均是90后,这是一个喜欢张扬和自我意识强的群体,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表现在:在学校,如果在评先评优或者某些奖项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却忘记自己平时经常旷课、违纪。临到评选的时候,就跳出来与他人争。在日常生活中,带早餐、零食进入教室,垃圾随地吐、扔。下课之后,也从未想过主动清理,甚至故意逃避值日。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说粗话,这些都是没有责任感的表现。

(2)重视个人价值,轻视集体与社会的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主要取决于他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推崇自我价值取向在中职学生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大一部分学生把精力放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任何事都以“我”为中心,从“我”出发,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已有所扭曲,好像进入学校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赚钱的本领。上课的目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为了应付老师的考勤,通过考试。少数学生虽然成绩很好,却对社会的情况一无所知,对于社会责任感根本没有概念。

(3)对前途信心不足,进取心减弱。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在自我定位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觉得初中没有好好学习,导致没能考上高中,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认为自己基础太差,现在专业技能也学不好。二是认为自己没有家庭背景,父母都是普通老百姓,甚至有些是弱势群体,自己再努力也无法与家境好的同学竞争,索性自暴自弃。

(4)法制观念淡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为了琐事大打出手,暴力化特征显著,动辄结帮拉派,打架斗殴,每年因为打架斗殴而被学校处分甚至开除的学生不在少数。这部分严重缺失责任感的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3.2 中职学生责任感缺失的主要成因

3.2.1 家庭原因

(1)家长在思想上不重视,过分依赖学校。据调查,很多学生家长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社会责任感教育负有责任,能够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就更少了。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2)家长自身未起到表率作用。有一部分家长自身社会责任感就极度缺失,认为只要能把钱挣到手里,什么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等一概与己无关。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更不用谈对子女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了。这些观念和行为势必影响孩子。

(3)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在当前中国社会环境下,很多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后,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或其他代理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仅能负责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对孩子思想道德上的教育很少,这种情况在经济条件差的农村地区更加普遍。

3.2.2 学校原因

(1)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虽然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改革也一直在进行,但在现实中,从小学到中学,“会考试才是王道”的情况下,大量的学校不得不继续使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完全忽视了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或者视而不见。这种方式的直接弊端就是扼杀了学生自主性,抑制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无法承担应有的责任。

(2)教育观念的问题。条件一般的中职院校为了生存,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招生上,教学研究及思想教育工作投入不足;条件好的中职院校则较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的人力和财力大都投入到教学、实训场所及设备这些硬资源上,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思想教育工作也摆在了次要位置。

(3)社会原因。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别强调个人利益。这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而学生的个体意识和主体意识也日益增强。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重个人需求轻社会需求,重功利轻道义,一旦利益、愿望有差距或实现不了,就会简单偏激地批判这个社会、发泄不满情绪,甚至不负责任地否定社会。他们对自我责任的认知是清晰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但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导致对集体利益的忽视。

社会多元化媒体的渗透对刚刚离开父母监管的中职学生影响很大。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信息量犹如洪水猛兽般涌向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几乎每个人都处于实时在线和联网的状态。信息的推送和接收完全由个人自主控制,这其中不乏很多宣扬自我价值,只讲权利,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不良思想,不断地侵蚀着部分学生,忽视了中国传统集体主义,去倡导自由民主。

(4)自身原因。中职学生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局限,是其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原因。目前学生中政治立场、政治信念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日趋淡化,对政治、社会时事不感兴趣的现象已有一定普遍性,中职学生由于与社会接触较少,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往往比较片面,不能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由于思想上的片面性,使他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往往容易走极端,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不能全面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有着很大关系。

4 强化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的方法

4.1 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1)作为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以身作则。父母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而特殊的角色,中职学生正处在社会公德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子女产生重要的影响。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因此,作为子女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父母自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敢于承担责任,关心时事、恪守公德,富有爱心。

(2)作为父母,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一个人对社会是否有价值,不是通过学历高低和知识多少来决定的,而是看他是否在社会中做了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这些事情是否利于他人、利于集体、利于社会。父母要改变唯“分数论”、“排名论”、“学历论”来评价孩子的观念。相反,除了分数、排名和学历之外,树立起学生自立意识、公德意识更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生存和发展。

4.2 学校方面

权利和责任是相互统一的整体,脱离了权利,责任将无所依存。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从赋予一定的权利着手。这要求学校真正落实教育方式的改变: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为目标,每月定期安排校内实践活动,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参与解决学校内部的管理问题。在综合考虑学生能力、兴趣等前提下,安排学生参与快递邮件收、缴费充值、超市日常管理、宿舍管理等工作,而不是简单的扫扫地、搞搞值日等传统活动。在管理中,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平等意识,不要动辄训斥,要把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意识。这样的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定会有所提高。

4.3 加大社会宣传

(1)加大正能量宣传力度。现在社会中媒体的声音并不少,但是正能量的声音还不够响亮。不能为了博眼球而刻意渲染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下降,对社会漠不关心的现象和行为。对于涌现出的“好人”,要加大宣传、长期宣传,要让正能量的声音占据各信息终端、要让“好人”的事迹伴随每个人的成长,要让每个人都理解“好人”的思想、“好人”的情怀。

(2)加大对不仅有违社会公德,而且违法的行为的打击力度。社会责任感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但如果同时违法了,便应严格依法处理。如闯红灯、随意变道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严重危害自身和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随地吐痰、扔垃圾、放纵小孩随地大小便等违反公共卫生的行为也应给予相应的警告或处罚。

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既要宏观把握,又要从细处着手,这样才能取得失效。

猜你喜欢

责任心责任感中职
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编辑工作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3-5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实验研究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做一个幸运的父亲(八)——责任心养成于逆境之中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