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祝葡萄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2014-03-04王茂陵军成苏爱花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20期
关键词:贴息贷款林缘天祝

王茂 陵军成 苏爱花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溪保护站,甘肃天祝 733206)

天祝葡萄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王茂 陵军成 苏爱花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溪保护站,甘肃天祝 733206)

主要阐述了哈溪自然保护站保护站生态的重要性,为了生态保护减轻林缘地带农牧民为了增收向森林的过度索取,利用高寒冷凉区冷凉的气候资源和充足的光照发展日光温室葡萄延迟栽培的可行性,填补了我国冬季鲜食葡萄靠国外进口的空白,有力解决了农牧民的增收问题,达到了保护生态、林农增收双赢的目的。

葡萄产业 发展升级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端,黄河流域中上游和石羊河流域源头位置,全县有森林面积410.2万亩,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的林业生态大县。为了扩大森林覆盖率,提高石羊河流域源头水源涵养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天祝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沙漠的石羊河综合治理方针,在农林牧交错地带发展高效复合林业,提高农牧民的收入,以减轻林缘地带农牧民为了增收向森林的过度索取。林缘地带的农牧民通过利用高寒冷凉区冷凉的气候资源和充足的光照发展日光温室葡萄延迟栽培,鲜果在元旦、春节上市,填补了我国冬季鲜食葡萄靠国外进口的空白,栽培效益极高。截止2013年,天祝的日光温室葡萄产业已发展到5000多亩,年产鲜食葡萄7500吨,年产值达3.4亿元。

尽管天祝的葡萄产业在林业行业和各职能部门有规划、有目标、有资金、有项目、有要求、有措施、有示范的推动下,发展势头迅猛,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但是在较大声势和正面宣传下还存在一些问题阻止着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二是土地流转困难;三是技术力量有限。为了进一步助推葡萄产业发展和升级换代,天祝县委、县政府在认真研究以上问题后,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解决了葡萄产业发展中的拦路虎。

一是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藏区发展项目和省市双联贴息贷款项目。通过争取国家支持藏区补贴项目,每修建一座长60米,宽7.5米的葡萄日光温室,补贴4200元,剩余不足的部分通过藏区农村妇女创业贴息贷款、发展设施农业贴息贷款和双联贴息贷款解决,每座日光温室贴息贷款3至5万元。贴息时间为3至4年,等农牧民的葡萄有了一定的收入,具备了一定的偿还能力,再收取贷款本金,这样就有力解决了农牧民发展日光温室的资金缺口,使葡萄产业在广大农村遍地开花。对于部分既没有资金也没有劳力的特困户,通过甘肃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干部联系特困户,为特困户帮建一座葡萄日光温室,这样就使每户都拥有一座葡萄日光温室,有力解决了农牧民的增收问题。

二是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葡萄产业,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收购,储备闲置的耕地转租给农业龙头企业,让他们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日光温室葡萄产业,带领许多散户闯市场、建品牌,这样就消除了广大种植户的销售顾虑。在一定规模下,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为首的公司+农户的葡萄产业模式,最终吸收更多的农户加入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他们在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合作社的管理下走上标准化生产之路,实现葡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无中生有抓项目,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用人导向,从农业高校引进葡萄栽培专业硕士以上人才6人,为他们提供了住房、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等必要的生活和开展研究的条件。使他们在葡萄栽培研究、种植户培训方面具有可施展自己才华的大舞台。每年定期开展乡村基层葡萄种植人员的培训,使每一户都有一位懂技术的种植能手。对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聘请农业大学的教授做技术顾问,开展不定期的咨询和定期的现场指导工作,逐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葡萄产业人才队伍,有力提供了葡萄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通过大力发展林缘地带日光温室葡萄延迟栽培,广大农牧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种起了葡萄,增加了收入,放弃了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广大耕地退耕还林,实现了林进人退。森林盗伐、偷猎、采挖,开垦等事件明显减少。森林不在被人们蚕食、破坏,而与林缘居民和谐共处。

王茂(1973.12—),男,本科学历,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护林防火、森林病虫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贴息贷款林缘天祝
三代“林缘”
生长季毛竹林内和林缘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研究
贴息贷款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分析
精准扶贫与其实效性探析
——以天祝藏族自治县扶贫实践为例
对天祝藏区推进双联行动纵深发展的思考
2011年林业贴息贷款规模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