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他们的眼睛
2014-03-04吕宾
吕宾
提名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乡村之眼”项目
项目实施时间:2007年至今
提名理由
中国西部是生态环境最好、动植物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这些地区并非无人区,长期的生存适应已使这里的人们创造了一套与当地环境相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制度及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这些生存方式也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证。
但怎样真正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念?保留住影像也许是他们最后表达的途径。“乡村之眼”让村民拿起摄像机,透过当地人自己的眼睛,记录日常的生活。当温暖从自身生发,纪录在左顾右盼之间,无时差无隔阂,这种影像的力量当是一根浑然未琢的劲烈之棒,人与自然,人与当下,传统与当下,影像让表达成为可能。
“西部乡村式”影像的诞生
当有人问起“为什么开始这样一个事”的问题时,我就想起来自乡村的学员们一个个拿着摄像机上来介绍他们“第一次拿起摄像机的经历”。其实“村民拿起摄像机”已不再是什么稀奇事,当我漫步在乡村的集市,常常看到一堆堆粗糙但是内容却很本土的音乐光盘、小品光盘和流行音乐光盘放在一起“热销”,仔细分析热销原因,就是因为这是当地人自己拍摄的熟悉的生活;我经常在村庄的重要活动上看到拿着摄像机的村民忙前忙后,到了晚上,白天的生活就在夜晚的笑声中重现在了电视里。早在我们开始培训之前,影像其实在乡村里已经按它自己的方式开始发芽了。当然,从学员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影像对于他们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娱乐的工具,更是一个记录和发声的工具。
我所在的机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是一个从事中国西部自然环境保护的环保机构,一个做环保的机构怎么会和影像专业的培训扯上关系了呢?这还得从山水在中国西部的工作经历开始说。山水选择在中国西部开展工作,是因为这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生态环境最好、动植物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这些地区不是无人区,而是有着各种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庄或牧区,长期的生存适应已经使这里的人们创造了一套与当地环境相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制度及世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这些生存方式也是我们正在追寻的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证。然而对于城市中的很多人来说,乡村无疑被贴上了“落后”和“贫穷”的标签,由此误解所导致的就是西部正在按照东部的模式发展。在这个发展的大潮中,我们怎么样才能听到来自乡村的老百姓对于发展、对于环境和对于未来的想法?我们怎么样去真正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念?影像,是否能成为他们最后表达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用影像经营乡村文化事业
山水从2007 年启动了“乡村之眼”影像纪录项目,在云南、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对农、牧区居民进行影像拍摄和剪辑的培训,支持当地人拍摄自己的纪录片作品来表达对家乡文化及环境的理解。四年来,项目共开展了四期不同主题的活动,即“自然与文化”、“我们是主角—灾后社区生态文明重建”、“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年保玉则乡村之眼—记录家乡的环境与文化”。项目至今已经培训了一百多名乡村学员,拍摄制作了近60部作品。目前为止,坚持拍摄的仍有一半以上,项目本身也从一个简单的培训班发展为一个公益影像计划。我们发起这个计划,也是希望除了办培训班的形式以外,能为这些影像的传播找到广泛的渠道,并陆续在乡村建立工作站,以长期支持相关的乡村影像工作,同时开展乡村的放映活动。
四期的活动从操作形式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期都带有一个主题,而且大部分主题都和生态与文化有关。很多人也问过我,是不是我们刻意把他们引导到这些主题上的?作为办培训班的缘起,我们对主题是有预期的设想,但这个设想其实也是和乡村目前面临的文化现状相契合的。现在的乡村面对着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媒体既展示了外部世界的奇妙,让大多数没出过远门的村民长了见识,也提供了一种现代物质生活的幻象,它们所包含的价值观与生活形态,都远远脱离当地民众的传统,甚至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诱导年轻人对物质享受盲目崇拜,对暴力和性的宣扬,以及曲解了经济和旅游开发的意义等。所以长期以来,这个地区的民众一直受到外来影像的熏陶,充当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却从来没有通过影像发表看法的权利。参加培训班的部分学员是乡村的自觉者,他们对此有着自己的意识和反抗,由此体现出来的就是他们的镜头对准了他们熟悉的文化活动,在这里他们能找到一种归属感。
香格里拉县的汪扎大叔平时除了拍摄自己思考的一些内容外,更多是在拍摄村庄里的节庆活动和锅庄舞蹈。来自青海久治县白玉乡的学员扎西桑俄在谈到他们为什么要关注文化时,这样说道:“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关于藏族人的电视剧都是外面的人编的,剧情就不用说了,你看服饰全部都是错的,男的服饰上有很多女的才能带的东西,这样的节目播放以后,年轻人都不知道真正的传统服饰是什么样的了……”从学员们的表述中,我们能看到生活在农区与牧区的人们不但很少有机会参与到主流文化的建设当中,而且由于视野与手段的局限,也无力经营属于本土的乡村文化事业,延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会随着民间土壤的流失而逐渐湮灭。另外,学员们关注的生态主题,更是缘于乡村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直接联系,村民或牧民们对于牧场退化、河流污染等环境问题有着切肤之痛,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计,所以他们也更愿意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身边的生态及环境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