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2014-03-03邱洁梅

教育界·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训练

邱洁梅

【摘 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阅读方法 质疑释疑 训练

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阅读是学生失分的关键,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整天写呀,做呀——学习非常刻苦、认真,可最终的考试成绩却与之付出大相径庭,学生灰心、叹气,老师着急、头痛……那么,怎样才能啃动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下面我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下面是阅读现代文的一些方法:

阅读现代文应分三步走: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1)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整体把握完整的课堂。课堂中我们追求的是完整、 和美的阅读课堂, 其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 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 没有任何的块状感, 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 一泻千里, 一气呵成。和谐的课堂阅读教学, 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 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 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教师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其中有宏观的把握, 也有微观的艺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 一开始,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总览课文, 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 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通过自身的努力, 尽量缩短。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 提出自己想解决的,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老师则要根据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等, 筛选出有价值的、 全班学生需掌握的问题, 然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 品读课文, 在 “读” 中品味语言, 增强语感, 理解文章, 感悟情理, 解决问题, 掌握知识, 使得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 达到我中有书, 书中有我, 书我合一的境界。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2)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3)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方法,这样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实现阅读教学中,教师强化训练,学生重在运用。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文本的阅读和相关形式的作业练习,促使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和“迁移语言”,达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所以训练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要突出读和背的训练。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手段。读书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方法,学习语言必须记忆,要让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名家名篇。2.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要提倡学生“说课”——说内容、说语言、说认识、说体会、说感悟;提倡学生“写课”——写内容、写要点、写心得、写真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加强小练笔。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3. 要重视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很多。可以采用朗读、默读、背诵、复述、听写、读写结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熟记语言材料,把课文的语言尽可能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笔记积累写作素材;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表达技巧。4. 重体验。新课标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追寻“体验”,让体验全方位地进入开放的语文课堂,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倾心追求。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收到了这些阅读方法带来的良好效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阅读能力也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训练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