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1~2013年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2014-03-03董雷格刘凤丽
董雷格 刘凤丽
[摘要]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医院信息化发展迫在眉睫。要想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的软实力。本院2011~2013年信息化系统建设在网络方面的总体规划与分布实施方案,包含网络规划所遵循的原则及可扩展性、全院网络布局拓扑图、软件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分布实施方案。探讨本院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应用成效,详细介绍本院的门诊业务流程及住院业务流程,最后总结医院信息系统在建设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医院信息化;一卡通;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b)-0160-04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壮大,本院将进一步面向社会、面向商丘市人民。目前商丘市各医疗结构对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重视起来,一些医院已初步建立信息化系统,如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一定的医疗服务区域内,要想提高本院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医院必须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才能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已迫在眉睫。随着本院人事制度改革,为适应社会对各行各业的要求,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已列入本院竞聘上岗的重要条件之一,使绝大部分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加紧计算机学习。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个人技能的提高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使个人技能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越来越强烈要求使用计算机办公,要求全院工作信息化。本院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为适应全国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计划按照“整体规划、急用现行、分步实施”的原则[1],在满足目前所急需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逐步赶上同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并不断更新,最终完善本院信息化整体建设目标。
1 本院网络结构的总体设计规划
本院网络布局简单落后,经济条件有限,只能先实施目前急需的网络结构(图1)。在考虑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问题,本院网络结构建设的规划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同步进行网络建设。
1.1 网络结构设计的标准
网络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运行的有力保障,网络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起决定性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网络设计要考虑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支持系统软件的广泛性;②网络设计应考虑全面,杜绝瓶颈出现,平衡分布网络流量;③网络设计应符合多种网络协议和远程通信规则,实现高效率网络数据交换[1]、大速数据传送、多媒体信息传送;④网络实现高性能可延伸性,方便与国际、国内各信息网络连接,还应具有简单、经济地升级到未来高速网络的能力。任何一个网络都有可能出现故障,大型网络出现故障的问题更为严重,所以先进的网络管理应能对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网络出现故障时,能立即发现发生故障的节点和引起网络故障的原因,对于恢复网络正常运行具有重大意义[2]。
1.2 全院各科工作站的布局
根据目前业务的需要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本院将设置208个工作站,其中医生工作站74台,包括病区医生工作站和门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40台;财务管理工作站15台,包含门诊挂号收费工作站、住院结算工作站、财务核算工作站;药品管理工作站10台,包括门诊药房工作站、住院药房工作站、药品库房工作站;医技科室工作站约20台,包括检验、CT、放射、磁共振、B超、心电图等;物质管理工作站、后勤管理工作站、医保工作站、行政办公工作站、系统管理员工作站、对外信息交换工作站诊和区域卫生工作站等。
2 本院软件的总体规划
本院将分期建设以下子系统:经济管理、医疗管理、护理管理、医护质量管理、电子病历、门诊一卡通、物流管理、临床路径管理、查询、组合各类报表系统[3]、病案管理、LIS系统、PACS系统、各类数据接口等系统。通过上述总体规划,本院实现将以下目标:①实现看病过程简便化、快捷化,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全部围绕患者转,不让其走多余的路,着力解决诸如“就诊困难”等传统弊端;②实现医疗质量最佳化利用系统信息及各系统的集成,医生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各种诊疗信息,为快速准确诊断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患者制订最合适的诊疗计划,通过上线医院所需的辅助诊疗系统,提高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可帮助医生护士尽可能减少各种差错的发生,使医疗质量达到最佳化;③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决策科学化,利用强大的管理和诊疗数据仓库等系统,提取、分析医院数据库的数据,为医院管理和诊疗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不断提高管理和诊疗决策水平。按照“总体规划、急用现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本院医院信息系统将分3个时期分步实施。
2.1 完成网络基本框架建设并为二期做好准备
2.1.1 本院网络建设现状 目前本院计算机只有50台,均处于单机操作状态,未形成完整的网络结构,全院各科室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因此,建设初期的主要任务是网络主框架的布置和基本系统的上线。
2.1.2 工作站的设置及管理系统 根据本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在保证网络基本框架完整的前提下,本院计划在建设初期增加53个工作站和10个系统管理模块。
2.1.3 设备及相关管理系统的购置清单 服务器、交换机、UPS、磁盘阵列、工作站等硬件设备及数据库、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等软件设备。
2.1.4 一期选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 HIS系统[4]包括门急诊挂号分系统,一卡通应用,住院系统,药品卫材流通系统,综合应用,财务、审计部分,住院医生站,门诊医生站系统,护士质量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模块。
2.1.5 一期投资的预算 一期预计总投资98.3万元。根据本院实际情况,一期可分步完成网络建设和基础管理模块:第一步完成网络基本框架建设,设立103个与临床诊疗、费用管理相关的工作站,添置中心机房的相关设备,同时完善相关医院管理系统模块;第二步添置工作站的相关设备。
2.1.6 目标 通过一期信息化建设,预期实现技术目标是全院网络更新换代,主干网络结构完善,医院3个病房楼网络互通,万兆主干道,千兆到桌面。应用目标是系统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门诊患者从挂号到就诊完毕,住院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有功能。
2.2 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
此期主要利用一期建立的网络框架,上EMR系统、LIS系统、PACS等系统,从而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的目的。
2.2.1 电子病历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医疗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本院通过实施电子病历,方便医护人员医疗文书的书写,实现患者医疗信息的共享,提高医疗工作效率[5];将各种单病种的诊疗规范和诊治临床路径信息化与智能化,提供全过程的医疗质量控制,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差错;充分利用临床信息,为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服务。
2.2.2 医技科室系统 该系统主要为预约患者进行组织安排、执行登记及返回检查、检验结果的工作平台,为医技科室提供患者的预约登记、接收检查、检验医嘱,根据患者等候情况返回排程信息;根据检查、检验情况及病情需要,增加附加医嘱,自动生成费用信息;填写患者的检查、检验报告单返回医生工作站;同时提供医技工作报表等功能。
2.2.3 各类接口系统 通过接口系统,真正实现医院信息共享,医疗数据及时连贯;通过与区域平台对接,实现医疗数据区域共享。
2.2.4 预期实现的技术目标 ①建立住院患者电子档案,患者的医疗资料电子化,方便患者每次就诊后的病历连续性。②实现院内影像检查数据的共享,医生在第一时间看到患者的检查结果,为快速作出诊断提供及时数据,尤其对急诊抢救患者。③实现各社区医疗点和上级医院的数据网络传输及数据共享,为进入社会卫生区域规划奠定基础。
2.3 异地机房及容灾系统
伴随事故、人为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风险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威胁日益加强,建设异地机房和数据容灾备份成为必要。医院信息系统用户的数据量较大,工作业务连续性强,在选择数据容灾软件时必须考虑满足以下条件:一旦灾难发生容灾服务器可立即接管生产服务器,不仅保证数据丢失量最小化,还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业务系统的恢复,保证业务可持续地向外提供服务,将损失降到最低[6](图2)。
建设异地机房和容灾系统实现以下技术目标:①主机房一旦有灾难发生,异地机房应在最短时间内保证整个院网络的正常通信[7],容灾系统以最快速度接管主服务器的业务,保证医院业务不停滞;②主机房灾难发生,异地机房实时备份主机房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极大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
3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3.1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①领导不够重视,资金不到位;②医务人员计算机基础差,不愿接受改变习惯,配合不积极;③信息科孤立奋战,相关职能科室配合不佳;④系统运行过程中稍微不稳定,系统使用人员抱怨、不理解和不支持;⑤各个相关科室个性化需求高,不考虑医院的全局发展;⑥患者抵触,不愿接受,不理解看病模式的转变。
3.2 采取的对策
①努力解决资金问题,与领导多沟通,转变领导观念:通过学习卫生信息政策,了解目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让领导认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如给领导提供类似资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部长王陇德透露,今后3年国家将对医疗卫生系统投资80多亿元,为了加快完成医疗卫生网络信息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明确规定,今后医院必须将年收入的5%用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支出”;医院HIS系统的建设是一种基础建设,是医院建设的硬件设施,是医院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的有力手段。②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做到手把手地教:通过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电脑应用基础知识;与相关部门协调,把掌握电脑基础知识作为考核医务人员上岗、晋职、晋升的一项重要指标。③加大宣传、推广就医模式的转变:就医模式转变,会给患者带来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排斥的态度,为了让广大患者顺利适应看病新模式,必须加大宣传,且宣传到位,首先利用文字版面,写清就医流程,其次利用电子屏幕和播音器,给患者讲述看病过程,最后门诊导医应耐心、热情陪同患者看病全程。
[参考文献]
[1] 李刚荣,李书章,刘国祥,等.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重庆医学,2004,33(8):1279-1280.
[2] 任增龙.对医院综合布线系统建设的几点意见[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4):62-64.
[3] 周晓庆,陈小荣.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模式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19(1):55-57.
[4] 吴德贻.浅谈医院HIS系统的应用管理和开发[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14(9):88-90.
[5] 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Z].2002:35-36.
[6] 樊小玲,李华才,宁义.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0.
[7] 汪建华.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7(6):413-414.
(收稿日期:2013-09-27 本文编辑:李亚聪)
2.1.6 目标 通过一期信息化建设,预期实现技术目标是全院网络更新换代,主干网络结构完善,医院3个病房楼网络互通,万兆主干道,千兆到桌面。应用目标是系统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门诊患者从挂号到就诊完毕,住院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有功能。
2.2 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
此期主要利用一期建立的网络框架,上EMR系统、LIS系统、PACS等系统,从而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的目的。
2.2.1 电子病历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医疗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本院通过实施电子病历,方便医护人员医疗文书的书写,实现患者医疗信息的共享,提高医疗工作效率[5];将各种单病种的诊疗规范和诊治临床路径信息化与智能化,提供全过程的医疗质量控制,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差错;充分利用临床信息,为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服务。
2.2.2 医技科室系统 该系统主要为预约患者进行组织安排、执行登记及返回检查、检验结果的工作平台,为医技科室提供患者的预约登记、接收检查、检验医嘱,根据患者等候情况返回排程信息;根据检查、检验情况及病情需要,增加附加医嘱,自动生成费用信息;填写患者的检查、检验报告单返回医生工作站;同时提供医技工作报表等功能。
2.2.3 各类接口系统 通过接口系统,真正实现医院信息共享,医疗数据及时连贯;通过与区域平台对接,实现医疗数据区域共享。
2.2.4 预期实现的技术目标 ①建立住院患者电子档案,患者的医疗资料电子化,方便患者每次就诊后的病历连续性。②实现院内影像检查数据的共享,医生在第一时间看到患者的检查结果,为快速作出诊断提供及时数据,尤其对急诊抢救患者。③实现各社区医疗点和上级医院的数据网络传输及数据共享,为进入社会卫生区域规划奠定基础。
2.3 异地机房及容灾系统
伴随事故、人为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风险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威胁日益加强,建设异地机房和数据容灾备份成为必要。医院信息系统用户的数据量较大,工作业务连续性强,在选择数据容灾软件时必须考虑满足以下条件:一旦灾难发生容灾服务器可立即接管生产服务器,不仅保证数据丢失量最小化,还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业务系统的恢复,保证业务可持续地向外提供服务,将损失降到最低[6](图2)。
建设异地机房和容灾系统实现以下技术目标:①主机房一旦有灾难发生,异地机房应在最短时间内保证整个院网络的正常通信[7],容灾系统以最快速度接管主服务器的业务,保证医院业务不停滞;②主机房灾难发生,异地机房实时备份主机房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极大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
3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3.1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①领导不够重视,资金不到位;②医务人员计算机基础差,不愿接受改变习惯,配合不积极;③信息科孤立奋战,相关职能科室配合不佳;④系统运行过程中稍微不稳定,系统使用人员抱怨、不理解和不支持;⑤各个相关科室个性化需求高,不考虑医院的全局发展;⑥患者抵触,不愿接受,不理解看病模式的转变。
3.2 采取的对策
①努力解决资金问题,与领导多沟通,转变领导观念:通过学习卫生信息政策,了解目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让领导认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如给领导提供类似资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部长王陇德透露,今后3年国家将对医疗卫生系统投资80多亿元,为了加快完成医疗卫生网络信息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明确规定,今后医院必须将年收入的5%用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支出”;医院HIS系统的建设是一种基础建设,是医院建设的硬件设施,是医院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的有力手段。②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做到手把手地教:通过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电脑应用基础知识;与相关部门协调,把掌握电脑基础知识作为考核医务人员上岗、晋职、晋升的一项重要指标。③加大宣传、推广就医模式的转变:就医模式转变,会给患者带来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排斥的态度,为了让广大患者顺利适应看病新模式,必须加大宣传,且宣传到位,首先利用文字版面,写清就医流程,其次利用电子屏幕和播音器,给患者讲述看病过程,最后门诊导医应耐心、热情陪同患者看病全程。
[参考文献]
[1] 李刚荣,李书章,刘国祥,等.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重庆医学,2004,33(8):1279-1280.
[2] 任增龙.对医院综合布线系统建设的几点意见[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4):62-64.
[3] 周晓庆,陈小荣.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模式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19(1):55-57.
[4] 吴德贻.浅谈医院HIS系统的应用管理和开发[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14(9):88-90.
[5] 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Z].2002:35-36.
[6] 樊小玲,李华才,宁义.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0.
[7] 汪建华.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7(6):413-414.
(收稿日期:2013-09-27 本文编辑:李亚聪)
2.1.6 目标 通过一期信息化建设,预期实现技术目标是全院网络更新换代,主干网络结构完善,医院3个病房楼网络互通,万兆主干道,千兆到桌面。应用目标是系统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门诊患者从挂号到就诊完毕,住院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有功能。
2.2 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
此期主要利用一期建立的网络框架,上EMR系统、LIS系统、PACS等系统,从而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的目的。
2.2.1 电子病历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医疗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本院通过实施电子病历,方便医护人员医疗文书的书写,实现患者医疗信息的共享,提高医疗工作效率[5];将各种单病种的诊疗规范和诊治临床路径信息化与智能化,提供全过程的医疗质量控制,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差错;充分利用临床信息,为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服务。
2.2.2 医技科室系统 该系统主要为预约患者进行组织安排、执行登记及返回检查、检验结果的工作平台,为医技科室提供患者的预约登记、接收检查、检验医嘱,根据患者等候情况返回排程信息;根据检查、检验情况及病情需要,增加附加医嘱,自动生成费用信息;填写患者的检查、检验报告单返回医生工作站;同时提供医技工作报表等功能。
2.2.3 各类接口系统 通过接口系统,真正实现医院信息共享,医疗数据及时连贯;通过与区域平台对接,实现医疗数据区域共享。
2.2.4 预期实现的技术目标 ①建立住院患者电子档案,患者的医疗资料电子化,方便患者每次就诊后的病历连续性。②实现院内影像检查数据的共享,医生在第一时间看到患者的检查结果,为快速作出诊断提供及时数据,尤其对急诊抢救患者。③实现各社区医疗点和上级医院的数据网络传输及数据共享,为进入社会卫生区域规划奠定基础。
2.3 异地机房及容灾系统
伴随事故、人为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风险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威胁日益加强,建设异地机房和数据容灾备份成为必要。医院信息系统用户的数据量较大,工作业务连续性强,在选择数据容灾软件时必须考虑满足以下条件:一旦灾难发生容灾服务器可立即接管生产服务器,不仅保证数据丢失量最小化,还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业务系统的恢复,保证业务可持续地向外提供服务,将损失降到最低[6](图2)。
建设异地机房和容灾系统实现以下技术目标:①主机房一旦有灾难发生,异地机房应在最短时间内保证整个院网络的正常通信[7],容灾系统以最快速度接管主服务器的业务,保证医院业务不停滞;②主机房灾难发生,异地机房实时备份主机房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极大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
3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3.1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①领导不够重视,资金不到位;②医务人员计算机基础差,不愿接受改变习惯,配合不积极;③信息科孤立奋战,相关职能科室配合不佳;④系统运行过程中稍微不稳定,系统使用人员抱怨、不理解和不支持;⑤各个相关科室个性化需求高,不考虑医院的全局发展;⑥患者抵触,不愿接受,不理解看病模式的转变。
3.2 采取的对策
①努力解决资金问题,与领导多沟通,转变领导观念:通过学习卫生信息政策,了解目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让领导认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如给领导提供类似资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部长王陇德透露,今后3年国家将对医疗卫生系统投资80多亿元,为了加快完成医疗卫生网络信息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明确规定,今后医院必须将年收入的5%用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支出”;医院HIS系统的建设是一种基础建设,是医院建设的硬件设施,是医院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的有力手段。②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做到手把手地教:通过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电脑应用基础知识;与相关部门协调,把掌握电脑基础知识作为考核医务人员上岗、晋职、晋升的一项重要指标。③加大宣传、推广就医模式的转变:就医模式转变,会给患者带来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排斥的态度,为了让广大患者顺利适应看病新模式,必须加大宣传,且宣传到位,首先利用文字版面,写清就医流程,其次利用电子屏幕和播音器,给患者讲述看病过程,最后门诊导医应耐心、热情陪同患者看病全程。
[参考文献]
[1] 李刚荣,李书章,刘国祥,等.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重庆医学,2004,33(8):1279-1280.
[2] 任增龙.对医院综合布线系统建设的几点意见[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4):62-64.
[3] 周晓庆,陈小荣.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模式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19(1):55-57.
[4] 吴德贻.浅谈医院HIS系统的应用管理和开发[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14(9):88-90.
[5] 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Z].2002:35-36.
[6] 樊小玲,李华才,宁义.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0.
[7] 汪建华.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7(6):413-414.
(收稿日期:2013-09-27 本文编辑:李亚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