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孟雄、西藏在中英谈判(1889年—1893年)中的话语表达与国家认同

2014-03-03陈志刚

关键词:藏学西藏地方亚东

陈志刚

(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英国发动第一次侵略西藏的战争(1888年)之后,为了强迫清政府开放西藏,英国与清政府从1889年1月开始持续近4年的会议谈判,最终清政府签署了两份不平等条约:《中英会议藏印条约》(1890年3月17日,加尔各答签订)[1]与《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签订)[2]。这两份条约名称较为复杂的原因在于,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西藏是清政府不可分割的领土,因此英国与清政府是谈判的主权国家,这是条约名称为“中英会议”的本义。英国人想要谈判与西藏通商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谈判英属印度与清政府治下的西藏通商问题,因此“中英会议”后面再附加上“藏印”双方的名称。这两份条约文件为连续性的谈判文件,前一份文件解决的是哲孟雄与西藏的边界问题,后一份文件作为前一份文件的补充,解决的是通商、游牧和交涉问题。关于这两份条约文件的谈判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中英会议藏印谈判,本文简称为中英谈判。

前人学者对英国第一次侵略西藏、《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谈判、亚东海关开设过程以及条约对南亚地区国际秩序的影响作了深入研究。同时,学界已经意识到,我国各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交往的历史中逐渐积淀在民众心理的社会意识结构,是近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必需的一个组成部分[3]。目前讨论近代西藏的国家认同问题也多从中央政府官员活动的角度来阐释,时间上限从1906年开始[4],鲜有从西藏地方社会话语表达的角度来对西藏的国家认同作分析与研究,较少看到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社会互动的情况。近年来整理出版的亚东海关资料完整地收录了1889年—1893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赫德之弟赫政以及中方全权谈判代表的电报往来,这些电报详细记录了中英谈判的细节,为我们从“自下而上”的视角来考察哲孟雄和西藏在重大历史事件变故期间有关国家认同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一、哲孟雄在归属问题上的国家认同

哲孟雄即今天的锡金,它位于印度与西藏之间。哲孟雄是藏人对它的传统称呼,英国人则称之为“西金”。据王文静研究:从1641年开始哲孟雄就与西藏有宗教往来,并逐渐成为了西藏地方政府的藩属[5]。乾隆朝以来的《清实录》记载了哲孟雄部长“来藏瞻礼”[6]“来藏念经”[7]以及每年到藏地卓木地方“避暑”[8]的地缘宗教、政治从属关系。

哲孟雄与清王朝之间的藩属秩序主要反映在禀礼关系上。哲孟雄的禀礼(aunual letter and presents)分为禀和礼两部分,有7个核心要点:一是,哲孟雄部每年新春年节时,给驻藏大臣、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掌办呼图克图、噶布伦、总堪布、札萨克、楚普噶玛佛等送禀礼(桔子、禀或信)。驻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回礼一般是缎匹、银、茶;二是,从称呼和自称来看,哲孟雄自称“卑部长”,西藏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处于相对尊贵的地位,哲孟雄称“台前”;三是,哲孟雄部每年派人来藏购买茶叶。哲孟雄会以“礼”的形式送来呢料、白米、红蓝白各色洋布衣料、茜草等物品。这实质就是哲孟雄与清王朝政府的朝贡贸易,哲孟雄通过此种朝贡贸易来中转英属印度的商品;四是,西藏地方政府方面每年给哲孟雄部长青稞一千克(藏制24升为1克,1克相当于1斗,1斗约50市斤。);五是,西藏地方政府准许哲孟雄部在藏内春碑(即春丕)地方度夏和游牧;六是,清王朝不干涉哲孟雄内部的管理事务;七是,哲孟雄为西藏南面的屏藩,有防守哲孟雄边界的责任。这7个核心要点构成哲孟雄是清王朝版图之内藩属的基本事实。

从哲孟雄统治者方面来看,他们对英国侵略者抱有非常强烈的反感和排斥心理。1889年1月,中方全权谈判代表、时任驻藏帮办大臣升泰向朝廷奏报:“至哲孟雄事,奴才自到边后,据部长之母率其亲族头目叠次具禀云……哲孟雄租地与英,每年应收洋银十二千元。英人倚其国势,多年不给……伊部长母子亲族实不愿投归英人,于万乞奴才勿将哲境划出圣朝版图之外。”[9]升泰的这份报告说明,英国人以租借名义侵占哲孟雄土地多年,而且欺压哲孟雄人。哲孟雄则一直通过话语来表达他们是清王朝版图之内的藩属,甚至乞求升泰不要把哲孟雄划出清王朝的版图。

英国人认为,印度与西藏本不接壤,若要造成英属印度与西藏接界的事实,只有把横亘在西藏和印度之间的哲孟雄吞并,将其纳入到英属印度的统辖范围之内,英国与西藏的通商贸易才成为可能。这就是哲孟雄归属问题的由来。在践行这项侵略计划的起始阶段,英国人并不清楚哲孟雄与清政府之间到底存在何种性质的关系。中英谈判有关哲孟雄的归属问题是从英国人打听哲孟雄与清王朝的关系开始的。1889年4月6日,赫德发电报给赫政,电报里提到,哲孟雄方面陈述它与清王朝之间的关系时反复使用aunual letter and presents(禀礼)一词,英国方面一直没有搞清楚这个词语的意思,因此,赫德要求赫政向中方询问[10]。赫政为此列出了长达十条的询问。升泰4月15日为此专电回复了赫政的询问。

1889年11月23日,在明晰了哲孟雄与清政府的关系之后,英国向清政府正式提出:“西金地方专归英国一国保护督理,别国不得干预西金之事,西金亦不得与别国来往”[11]。至此,中国在哲孟雄归属问题上没有任何谈判的余地。1890年3月17日,升泰赴印度加尔各答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这份条约把清王朝的藩属哲孟雄割让给了英国。

然而,哲孟雄方面并不甘愿被划入英国的统辖范围。哲孟雄统治者与西藏方面仍然保持秘密信函往来,表达愿意归附西藏的想法。1890年10月8日,据升泰称“西金部长之弟时有私函勾结藏番,云伊兄弟及部落之人均愿归藏,系本大臣不肯作主”[12]。升泰这番话的意思是:“英国人强迫清政府割让了哲孟雄,我升泰作为全权谈判代表也只能按照英国人的意思来签订条约,哲孟雄人则认为是我升泰个人自作主张把哲孟雄割让了的”。升泰的这番话语真实地反映了哲孟雄长期对清政府的国家认同,此种中国国家认同是长期历史交往形成的,是得到清政府与哲孟雄双方认可的。

二、西藏在中英谈判中的国家认同

英国在第一次侵略西藏的战争中屠杀了大批西藏兵民,西藏地方政府对英国侵略者持有敌视态度。过去我们在讨论中英谈判的时候,常常从中央政府的立场来论述和观察中英谈判进程,往往忽略了西藏地方政府的态度和意见。事实上,西藏地方政府在中英谈判中表现出来了坚定维护领土完整和认同清政府的国家立场,在中英谈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藏地方政府对英国人以及英属印度一直采取不接触、不谈判和坚决抵抗的敌视态度。正如1888年10月升泰所言:“印督及萨海等于今正月初九、四月二十二等日两次致信,藏番不拆不看,原信递回”[13]。1889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反复向升泰表示,出于维护西藏佛教的初衷,西藏地方政府不愿意与英国侵略者交涉谈判:“第穆呼图克图率领三大寺及阖藏番官呈递印禀,佥称西藏佛土自咸丰年间即阖藏公议,实因彼此教道不同,早经共立誓词,不与洋人交接。”[14]然而,在英国侵略者节节进攻、西藏地方政府节节败退的态势之下,清政府不得不以谈判的方式来收拾残局,以期维护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地位。西藏地方政府亦不得不依靠中央政府的庇护,即如升泰奏报藏人的普遍看法:“我藏番受害强邻,惟有仰赖大皇帝恩德复庇,此外别无他望”[15]。

升泰作为中方谈判的全权代表负责与英国人交涉,他的谈判过程大致如下:升泰要把中英各项谈判条款通报给西藏地方政府,西藏地方政府的商上和三大寺僧官审议并统一意见之后,再以文书的形式向升泰提出意见和对策。此种文书被称之为“禀”。升泰以此“禀”作为对英谈判的基础。当然,升泰为了与英国达成协议而压制西藏地方政府意见的情况时有发生。最为重要的是,升泰每谈成一个条款就向西藏地方政府通报,要求西藏地方政府向升泰递交表示遵守该条款的文书,此文书被称之为“结”。升泰必须要获得西藏地方政府的“禀结”之后,才能在对英谈判中真正确定具体条款的文字表述。

西藏地方政府的话语表达与强烈的中国国家认同,主要表现在西藏地方政府在中英谈判过程中对条约文字条款的谨慎用字和坚决斗争之上。

1.选择亚东设立海关。通商口岸设在哪里,这是谈判初期中英双方分歧最大的问题。中国方面,西藏地方政府最初坚持在西藏边界之外通商。升泰知道英国绝不会答应,因此“再四开导,方允边界左右通商,爰定亚东立市之议”[16]。英国方面,1890年4月5日赫德指示赫政,要求赫政告诉升泰,印度方面对于在亚东开放是不满足的,他们要求至少要开放亚东以北的春丕[17]。西藏地方政府坚决驳斥了这项无理要求,升泰接受了西藏地方政府的意见,坚持在亚东设立海关。这最终成为《中英会议藏印条款》的第一条款。

2.确定抵关贸易。1891年4月7日,英国提出了另外两项要求:“西藏与印度通商概不纳税,而且准其在藏内各处游历、随便贸易”[18]。当升泰把这两条要求翻译给西藏地方政府看后,西藏地方政府表现出了极大愤慨,坚决反对英国人进入西藏境内:“商上转据三大寺及僧俗大众递具联名图记公禀:佥称通商游历所在,将来即为英国之地。大吉岭、西金已有明证。无论如何誓不遵依”[19]。西藏地方政府甚至谴责升泰“失信藏番,见好英国”[20]。“藏番会同三大寺僧众攀辕递禀,咸谓奴才有心见好,办理不公”[21]。在此背景之下,升泰只得电告总理衙门,“改关、游历为目前万做不到之事”[22],“仍照前议,在亚东立市,抵关贸易”[23]。升泰所谓的“抵关贸易”,指的是“所有英属商民即在亚东关外抵关贸易,不得擅入关内”[24]。1892年1月23日,赫政拟定了藏印订约未结后三款章程,其中在第二款中写道:“英商在亚东贸易,自交界至亚东,听凭随意来往,不须阻阑(拦)。”[25]当时西藏地方政府并未发现这条条款存在漏洞,初步同意《中英会议藏印条款》第二款如此拟定。

3.印度茶叶不得入藏。1892年1月23日赫政拟定《中英会议藏印条款》第三款、第四款规定如下:“第三款除第四款所开应禁货物外,其余各货由印度进藏或由藏进印度……第四款各项军火、器械暨盐、酒、各项醉药,或禁止进出,或待定专章,两国各随其便”[26]。

西藏地方政府对赫政拟定的谈判条款甚为不满,因为这份条款没有禁止印度茶叶入藏问题。1892年4月2日,西藏地方政府向升泰开列了藏中应禁各物如下:“奉派驻边番员署噶布伦大招仓储巴边觉夺吉,今将西藏应禁英国货物开具清单,呈请查核。计开:甲噶尔所属:盐、茶向无在西藏出卖之例,应一律禁止,不准过藏界一步”[27]。升泰把这份清单通报给了赫政,并由赫政转电赫德,再由赫德电转总理衙门。于是,中英在印度茶叶能否进入西藏的问题上,产生了尖锐对立。西藏地方政府反对印度茶叶入藏的基本原因在于,商上长期经营着四川茶叶贸易,印度茶叶进入西藏,必然会影响到商上自身的商业利益。“据云:传集办茶葱琫,三大寺及僧俗大众妥议,藏民实不愿食印茶,且藏中茶务系由商上发本,交葱琫(专司商上贸易之官)承办,例缴茶差,岁中与川商交涉,或先银后茶,或先茶后银,彼此交往,不下数十百万。一闻欲行印茶之信,恐彼此观望,即于民食商务大有不便,为害甚深,不止番民不愿食而已”[28]。这显示了西藏地方政府和藏人普遍反感英国侵略者,持有坚定的中国国家认同立场,商上也不会经营印度茶叶贸易。正是在西藏地方政府的坚持下,总理衙门也认可了印度茶叶不得入藏这一点。印度茶叶暂时不得入藏的条文才最终被写入了《中英会议藏印条款》。

4.英国人不得越过亚东海关。1892年9月17日,西藏地方政府发现赫政拟定的第二款文字并未完整表达升泰当初提出的“不得擅入关内”定义,因此紧急向升泰递交禀文,“请将一款申明奏案注入英商抵关贸易不得擅入关内。续二:上年出结后,英人复议改关,因此涉疑。检交条例翻解,迄未领会。非将不得藉口改关声明,实难了悟”[29]。此时,条约的英文稿已经送交英国方面,《中英会议藏印条款》签署在即。

西藏地方政府提出的这两点其实都是升泰暗中对英让步以获得中英签约的条件。现在西藏地方政府发现了问题所在,这意味着中英双方所谈判的一切交换条件无法平衡,双方将重新回到谈判前各执一端的状态。升泰之前为了压制西藏地方政府曾经“译饬前后数千万言,禀结掷还四次,委员摘顶听参”[30],可谓费尽了心思、口舌和精力。现在西藏地方政府提出要在条款中加字注明,这使得长期在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巨大和心情极度抑郁之中的升泰急火攻心,突患喉症,于1892年9月24日暴死于亚东以北的仁进冈[31]。

升泰一死,奎焕接任升泰继续办理中英谈判事宜。英国人为了不激怒西藏地方政府,也不再提改关的提议。此时总理衙门也意识到第二款有漏洞,必须加字,否则无法阻止英国人越过亚东海关。英国方面反应非常强烈,竟然以印度茶叶能够进入西藏销售作为允许第二款加字的条件。英国甚至威胁,如果印度茶叶不能进入西藏,整个谈判就要全盘失败。总理衙门则坚决要在第二款加字。1892年11月9日,中国方面径直在汉文本的条约中,“在第二款‘英商在亚东贸易自交界至亚东’句下加‘而止’两个汉字”[32]。1892年11月12日,总理衙门进一步要求在英文约稿内加字,“在frontier(交界)与yatung(亚东)之间加入asterminus(而止)”[33]。英国方面则提出,如果要在第二款中加“而止”两字,那么必须把印度茶叶字样加入条款之中。1893年3月14日,总理衙门提议在第四款内增加一句:“至于印茶一项,现议俟五年限满酌定税则以后方可入藏销售”[34]。这个方案的用意是把印茶入境与抵关贸易两个谈判条件分离开来。在坚持抵关贸易这个条件的同时,使用“免税五年”的条件,附加“俟五年限满酌定税则以后”的条件,来满足英印方面提出的印茶入藏的要求。至此,英国人最终未能取得进入西藏境内游历和贸易的权利。

以上4个方面显示西藏地方政府在中英谈判的话语表达方面坚持中国国家认同立场,其正确意见多被中方全权谈判代表和总理衙门所采纳。

三、结语

英国在中英谈判中实现了迫使清政府割让哲孟雄藩属领土、开放西藏的目的,但就具体谈判过程来看,英国人远没有在战场上那么势不可挡,也常常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比如,英国想让西藏全境开放,英国人可以任意游历西藏,这两个侵略目标在此次谈判中均没有实现。哲孟雄虽然被割让给英国管辖,但是哲孟雄人长期秉持的中国国家认同却无法抹去,哲孟雄与西藏因为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经济、文化和宗教往来关系也无法割裂。西藏地方政府在亚东开关、抵关贸易和印茶入藏等谈判条款中设置了多处障碍,尽可能地架空英国人的经济侵略目标。比如,清政府免征亚东海关关税,但是西藏地方政府在亚东以北170里的帕克里另设一个税卡,专门对亚东进出口货物征税。第一任亚东海关税务司戴乐尔(F.E.Taylor)对此有所记录:“帕克里宗本对进出口商品抽税百分之十。据悉抽取此税系得到拉萨许可。除驻藏大臣之翻译外,任何藏人不得携货通过春丕谷”[35]。英国人面对西藏地方政府于境内征税之事毫无办法,这就是亚东开设海关之后的10年里英国人长期感到他们从中英谈判中收获甚小的基本原因。从这个角度来看,哲孟雄、西藏坚持中国国家认同以及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良性互动,促使清政府在中英谈判中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英国侵略西藏的步伐。

[1]王亮.清季外交史料·卷八十二[Z].王敬立校.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1466-1467.

[2]褚德新,梁德.中外约章汇要1689 -1949[Z].250-252.

[3]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J].历史研究,2011,(3).

[4]扎洛.清末民族国家建设与张荫堂西藏新政[J].民族研究,2011,(3).

[5]王文静.1641 -1793 年中国西藏与哲孟雄(锡金)的关系[J].中国藏学,1989,(3).

[6]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一九)·卷一四二三·乾隆五十八年二月庚辰条[Z].北京:中华书局,1986.36.

[7]清实录·宣宗成皇帝实录(七)·卷四百二十八·道光二十六年夏四月己丑条[Z].北京:中华书局,1986.364b.

[8]清实录·宣宗成皇帝实录(二)·卷八十五·道光五年秋七月己亥条[Z].北京:中华书局,1986.369b.

[9]升泰.布鲁克巴内附片,十二月二十八日[A].吴丰培.清代藏事奏牍(下)[C].赵慎应校对.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754.

[10]赫德为查询aunual letter and presents等词之准确汉文译法事致赫政电(1889年4月6日第12号)[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15.

[11]赫政为告近日交涉情形致升泰函(1889年11月23日[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75.

[12]升泰为谢藏印交涉斡旋之力及平息藏中反对藏印条约情形等事致赫政函(1890年10月8日)[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133.

[13]升泰.密陈藏地情形并请派通事片,附上谕,九月初十日[A].吴丰培.清代藏事奏牍(下)[C].赵慎应校对.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744a.

[14]升泰.通商定界已办有端倪专候印使约期定议折,三月二十一日[A].吴丰培.清代藏事奏牍(下)[C].赵慎应校对.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761a.

[15]升泰.藏番阻议折回开导折,十二月二十八日[A].吴丰培.清代藏事奏牍(下)[C].赵慎应校对.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753-754.

[16]升泰.藏番阻议后三款折,七月初八日[A].吴丰培.清代藏事奏牍(下)[C].赵慎应校对.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798b.

[17]赫德为嘱劝升泰开导藏人广泛通商等事致赫政电,1890年4月5日第110号[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117.

[18]赫政转交英印所拟续议三款及新增两款意见条文,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九日(1891年4月7日)[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156-157.

[19][20][21][22][23]升泰.藏番阻议后三款折,七月初八日[A].吴丰培.清代藏事奏牍(下)[C].赵慎应校对.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798b,798b,799a,799a,799a.

[24]升泰议复英印续议三款意见清折,光绪十七年四月初八日(1891年5月15日)[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164.

[25][26]赫政为呈所拟未结后三款章程及印度添改情形事致升泰函,光绪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92年1月23日)[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193,193.

[27]黄绍勋为转边觉夺吉开具藏中应禁各物清单致赫政函,光绪十八年三月初六日(1892年4月2日)[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204.

[28]升泰为告藏中及川督要求务将禁止印茶输入明订约内事致赫政函,光绪十八年闰六月十三日(1892年8月15日)[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220-221.

[29][30]升泰为藏中拒不接受订约各情并电请总署示遵事致赫政函,光绪十八年七月二十七日(1892年9月17日)[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225,225.

[31]仁进岗行营为升泰逝世并请电达总署致赫政公函,光绪十八年八月初五日(1892年9月25日)[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227.

[32]赫政为报已在约章汉文本第二款内已经加“而止”两个汉字事致赫德电,1892年11月9日第150号大吉岭[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235.

[33]赫德为告总署要求在英文约稿内加字等事致赫政电,1892年11月12日第180号[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237.

[34]赫德为告总署提议印茶五年后方可入藏销售及要求奎焕查报华茶印茶在藏售价等事致赫政电,1893年3月14日第190号[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244.

[35]戴乐尔为报亚东开关一个月情形及中央政府应加强西藏控制等事呈总榷文,1894年6月1日第10号[A].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上)[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310.

猜你喜欢

藏学西藏地方亚东
金·史密斯藏学文献馆古乐谱辑录与研究
汪孟邹与亚东图书馆
2021年全国报刊藏学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上)
西藏地方辣椒栽培模式探究
王尧:新中国藏学风雨60年的记录者与实践者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GLOBAL NONEXISTENCE FOR A VISCOELASTIC WAVE EQUATION WITH ACOUSTIC BOUNDARY CONDITIONS∗
明朝对西藏地方政教首领的册封及其演变
点击反证法
酥油的西藏地方卫生微生物标准分析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