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高校维吾尔族预科生汉语学习指称关系偏误分析∗

2014-03-03杨文革

关键词:预科生人称偏误

杨文革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指称关系是汉语篇章衔接的重要方式之一。新疆高校维吾尔族预科生在构建汉语篇章时在汉语指称衔接方面出现的偏误是比较常见的。近年来,笔者对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高校预科生的作文习作及写作课程答卷中篇章偏误语段进行了搜集。本文依据所掌握的语料,对新疆高校维吾尔族预科生构建汉语篇章过程中的指称关系偏误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所采用的399篇(约3.5万字)篇章偏误语料主要来自于上述五所高校维吾尔族预科生的作文习作、写作课程的答卷等,共计944篇(约45万字)。每个偏误语段之前标注了*,用()表示小句中的缺失成分。同时,为了便于表述在每个小句之前增加了英文字母来代表小句。

一、指称关系偏误类型

指称关系指“篇章内部用代词与它指代对象间前后呼应关系而体现的语义上的联系”[1]26。汉语的指称关系主要由“人称指称关系、指示指称关系、比较指称关系”[1]27等三种形式构成。我们根据所搜集的语料,本文重点分析人称指称关系和指示指称关系偏误。

二、人称指称偏误类型

人称指称关系:由人称代词充当指称词语构成的指称关系[1]28。汉语中具有人称指称功能的主要是名词、代词和零形式。能够充当汉语人称指称的代词主要有: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等。零形式指“篇章中本该出现的指称词语缺省的现象”[1]28。本文中用0来表示。在所掌握的语料中,人称指称偏误共有143例,占所有偏误的35.8%,典型的人称指称关系偏误主要有误用、冗余、先行词空缺、人称指称混用等。

(一)误用

在所掌握的语料中有关人称指称关系误用的共75例,占偏误总数的52.4%,主要表现为名词、人称代词、零形式三者之间的误用,即该用名词指称时误用人称代词指称(9例占12%)、该用名词指称时误用零形式指称(3例占4%)、该用人称代词指称时误用名词指称(6例占8%)、该用人称代词指称时误用零形式指称(15例占20%)、该用零形式指称时误用人称代词或名词指称(42例占46%)。

1.该用名词指称时误用人称代词指称

*(1)我昨天晚上做了个梦,梦里见到您了。

“孙子你好吗?我太想你了。”您说到。

“爷爷,我也很想您,您多保重吧!”我断断续续地说道。

他是我最喜爱的人,我非常尊重他。他把我从小养到大,虽然我长大了,可在爷爷的身边我还是他的小孙子,我也觉得在他的身边我还是个小孩儿一样。

例(1)中在篇章一开始就使用“您”来指称,使人很难明白回指对象,造成了篇章理解上的困难和语义上的不连贯。根据上下文可知“您”是指称“我的爷爷”。“他”也是指称“我的爷爷”。

2.该用名词指称时误用零形式指称

*(2)a.我上高中的生活过得很愉快。b.那时候父母在我身边,c.饭是现成的,d.学费也比较低,e.跟同学们的关系很好,f.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0g.互相帮助,0h.互相关心,0e.共同解决问题。

例(2)中g句和h句都采用的零形式指称,而在g句之前出现了“我”、“父母”、“同学们”等指称形式,使人很难确定或找回指称的对象:究竟是“我”和“父母”,还是“我”和“同学们”?根据汉语指称规则,这里应使用名词形式来明确指称对象,以免造成篇章理解方面的困难。

3.该用人称代词指称时误用名词指称

*(3)艾合买提是我的好朋友。艾合买提小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和妈妈一起生活。艾合买提上小学的时候和我一个班上学,他学习好,老师经常表扬艾合买提,所以,同学们都喜欢艾合买提。

例(3)中“艾合买提”作为话题在始发句中出现,在后续句中重新被提起时应使用零形式,否则会显得句子之间松散、罗嗦,且语义不连贯。

4.该用人称代词指称时误用零形式指称

*(4)老师让我们几个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这样介绍自己的:老师,我是你的学生木也塞尔,是从克州来的一个女孩。在高中的时候,成绩很不错。可是离开家乡来到农大以后才知道自己的汉语水平比较低,并且明白了学汉语很重要。

例(4)中“在高中时候,成绩很不错”使用了零形式,其指涉对象是谁?往前回找,是“我”还是其他“几个同学”,让人无法确定。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处的指称应该还是“我”,因此,应加上代词“我”,使句义更加明确。

5.该用零形式指称时误用人称代词或者名词指称

*(5)a.我叫艾孜买提·木沙,b.我从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来的,c.我从小到大在那里上学,d.在那里长大的,e.我很喜欢自己的家乡。

例(5)中a—d句是一个话题链,来介绍“艾孜买提·木沙”简历,e句是一个话题链。因此,在a—d这个话题链中,除了a句首出现代词指称外,后面的其他小句都不应该使用代词指称形式,而应该使用零形式指称。e句是另一话题链应使用代词指称。

(二)冗余

人称指称的冗余是指在篇章中过多地使用人称指称形式,使人称指称显得多余,所以造成了语义重复、啰嗦,使篇章缺乏连贯性。这类偏误在掌握的语料中共计33例,约占人称指称总数的23.1%。例如:

*(6)a.每当我想起我的邻居时,我就想起那件事,b.我的邻居她是一个开商店的阿姨,c.她个子不太高,1米六左右吧,d.皮肤是黑色的,e.她很质朴,f.也是一个家庭妇女。

汉语的人称指称形式,在篇章中是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承前或承后省略的,这样显得语言表述过程经济、简洁,便于篇章解读。例(6)中过多地使用了人称指称“我”、“她”使篇章显得啰嗦,语义不明确。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将a句中的三个“我”删去两个,保留一个;用b句中的“我的邻居”来回指“邻居”,e句可使用零形式指称。

(三)先行词空缺

先行词是指称词所指的对象,常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出现。维吾尔族预科生在构建汉语篇章时,常常会空缺先行词,使篇章难以理解。在我们掌握的语料中,此类偏误共计26例,占所有指称偏误的18.2%。例如:

*(7)那天是他要去塔城当兵,看到他要走我很难受,那天去当兵的人都到一个宾馆住一晚,我就和他聊了半天,一看时间也不晚了,他也该睡了。他把我送到了门口,我们在那儿说了很多心里话,那离别的时候的感觉真不好受,我们就这样分手了,那个情景我一生难忘。

例(7)“他”出现在篇章的段首,而且还是学生作文的首段,其后的语段也没有介绍“他”和“我”之间的关系,这样让人感到特别突兀,难以理解。如果在段首补上少先行词,就会使篇章非常明了。

(四)人称指称混用

此类偏误主要表现为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混用。这类偏误在我们的掌握的语料中,共有9例,占人称指称偏误的6.3%。例如:

*(8)每当我想起我的邻居时,我就想起那件事,我的邻居她是一个开商店的阿姨,他个子不太高1米六左右吧!皮肤是黑色的,她很质朴,也是一个家庭妇女。

例(8)中的“他”是回指“我”的邻居阿姨,应该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单数“她”来回指邻居阿姨(女性),而不能使用专指男性的第三人称单数“他”。

三、指示指称关系偏误类型

指示指称是指说话人通过指明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远近来确定所指对象[2]56。在汉语中主要由“这”和“那”以及派生的词语(如:这时/那时,这里/那里等)来体现,以会话参加者所在的位置和时间作为参考点。“这”及其派生词语是近指,“那”及其派生词语是远指。由“这”和“那”派生构成的指示词语有:这(个/里/些/么/时)、那(个/里/些/么/时)等[2]56。

在我们掌握的语料中,维吾尔族学生运用汉语进行表达时使用汉语指示指称词“这”、“那”及其派生词语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在所掌握的语料中,指示指称关系偏误共有100例,占所有偏误语料的25.1%,指示指称关系偏误类型主要有:误用、漏用、指示指称前缺少先行语等类型,其中,误用58例,占指示指称关系偏误的58%;漏用7例,占7%;指示指称前先行词空缺35例,占35%。

(一)误用

维吾尔族预科生在指示指称关系方面的误用主要表现为近指指称词、远指指称词、名词指称词之间的误用。

1.该用近指指称词的误用了远指指称词

*(9)今天有8节课。中午一下课回到宿舍,姐姐给我打电话说生日快乐,我就觉得尴尬。姐姐已经工作好几年了。每年这天她给我打电话。去年我特别高兴,也是姐姐在那天打的电话。今天,反而听到那些话我倒觉得不好意思。

例(9)主要讲述是“今天”发生的事情,时间参照点是“现在”,因此,句中使用“那天”、“那些”、等词来远指是不合适的,应改为“这天”、“这些”。

2.该用远指指称词的误用了近指指称词

*(10)我们考完高考了以后,我们班的全体学生去了胡杨林,这里被称为“金胡杨林”。这里有河,各种各样民族风味的大小屋,各种各样的玩具,但大部分还是胡杨。我们去的时候是夏天,叶子都是绿色,很漂亮。如果秋天去的话,这里更漂亮,到处都是金黄色的。

例(10)中的“胡杨林”以说话人说话时的地点为参考,是个距离比较远的地方,因此,该语段中的“这里”应改为远指“那里”较为合适。

3.该用指示指称词的误用了名词指称

*(11)a.今天是星期天。b.我起床以后想,c.今天应该干什么呢?d.突然想起来今天博物馆免费开放的,e.所以我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博物馆。F.我们到博物馆的时候人不多,g.我们进去以后尽情地参观着历史文物。

例(11)中有三处出现了“博物馆”。第一处的“博物馆”是首次引入,应该使用名词形式;第二处的“博物馆”,因为d—e句是一个话题链,不宜使用名词重复,应使用代词“那里”指称较为合适。f—g是一个话题链,“博物馆”被重提,而且离先行词较远,避免指代不清,应使用名词形式。

(二)漏用指示指称

漏用指示指称偏误主要指该使用指示指称时却漏用指示指称词。例如:

*(12)我刚来乌鲁木齐上学的时候,对我来说一切很陌生,不知道(认)路,不认识人。这样我有些害怕,因为这里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大。

例(12)中“一切”应该指的是“乌鲁木齐的一切”,而“乌鲁木齐”在前一句中已出现,故后一句中应该使用指示指称,改为“这里的一切”较合适。

(三)指示指称前先行词空缺

先行词是指示指称词所指的对象,在汉语叙述体的书面语中先行词一般要先出现,在下文中才用指示指称回指先行词,否则,一开始就使用指示指称词语会让人感到非常突兀,难以理解篇章。例如:

*(13)爸爸、妈妈:

你们好!

你们过得怎么样?听说那里的变化太大了,是真的吗?你们现在的情况如何?身体好吧。妈,您的病好了吗?爸,工作忙吗?妹妹的学习呢?

例(13)中的“那里”在篇章的开头出现,让人不知回指什么地方,在这之前并没有交代,因此,让人难以解读。根据上下文可知,“那里”应该是指“自己的家乡”。

四、指称关系偏误原因分析

(一)指称关系误用原因分析

分析所掌握的语料可知,造成人称指称和指示指称误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维吾尔族学生缺乏应有的汉语篇章知识。汉语中具有人称指称功能的主要有名词、代词、零形式三种。这三种指称形式的使用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名词形式常“出现在新的一段的开头”,用来“导入新的指涉对象,或者重新导入前文已经提及过的指涉对象,并且标示一个自然段的开始”[3]。代词一般会用在以一个名词作为话题的始发句之后的后续句中,主要是为了避免词语的重复。零形式一般是用于同一话题链中,超越话题链时一般不能用零形式,超越话题链使用零形式指称往往会让人无法找到指涉的对象,造成篇章理解上的困难。在使用指示指称词指称时,以会话参加者所在的位置和时间作为参考点有近指和远指之分。由于维吾尔族学生缺乏这些应有的汉语篇章知识,学生在构建篇章时往往会出现名词、代词、零形式之间误用以及指示指称部分远近等偏误现象。

第二,简单类推语法规则。维吾尔族学生在中级或高级汉语学习阶段,通过多年的学习对汉语篇章衔接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教学上对篇章教学不重视、教材中缺乏有关篇章衔接方面的针对性练习等原因,维吾尔族预科生对汉语篇章相关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欠缺的。这样,在运构建汉语篇章时维吾尔族预科生常常会以简单类推的方式一律使用学过的一些规则。比如:学生在掌握了“同一话题链内小句倾向于零形式照应”[4]68−69这一篇章指称规律后,就会尽量使用零形式来指称,而不考虑“话题链之间倾向于使用代词接应”规则,结果出现了“该用代词时却使用了零形式”、“该用零形式时却使用了代词”指称偏误。

(二)人称指称冗余原因分析

分析所掌握的语料可知,造成人称指称冗余的主要原因是维吾尔族预科生受母语负迁移而造成的。通过对比可知,维汉语指称的类型基本一致,均有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在人称指称方面,维汉语中具有人称指称功能的形式也基本一致,两种语言基本都是用名词、代词、零形式等形式来指称。但是,两种语言在指称时所遵循的规律却不尽相同。根据相关研究,汉语在指称词使用方面一般遵循“段落之间倾向于名词指称;话题链之间倾向于代词;同一话题链内部小句之间倾向于零形式”[4]68−69等规律。维吾尔语属于粘着语,语法意义是通过丰富的形态变化来体现的,句子的界限非常明显,每个句子必须在人称、数等方面必须和主语保持一致。在人称指称实际应用中,维吾尔语一般也遵循“段落之间倾向于名词,话题链之间倾向于代词”的规律,但是,在同一话题链小句之间,维语虽然也像汉语那样多使用零形式来指称,但是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在同一话题链中维语的各小句尽管可以省去主语,但是每个小句谓语的词尾必须要有人称和数的形式,每一小句的人称必须交代清楚。所以,在维吾尔语中同一话题链的各个小句表面上倾向于零形式接应,实际上每个小句都蕴含着隐性的人称指称形式,从而实现篇章的衔接和语义的连贯。维吾尔族预科生正是受到维吾尔语指称词使用规律的影响,在运用汉语人称指称形式时,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每一小句的人称指称形式交代清楚,给每个小句添加人称指称造成人称指称的冗余现象。

(三)人称指称和指示指称先行词空缺的原因分析

先行词是指篇章中唤出或引入一个“新”指称对象的名词短语,该指称对象是篇章下文的回指对象。先行词由于是篇章中首次唤出或引入的,因此常常出现在段首或句首,成为篇章下文的回指对象。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篇章知识,常常会出现缺失先行词的现象,直接用代词来表示,让人很难找到指涉对象,造成篇章理解上的错误。

(四)人称指称的混用原因分析

人称指称混用的主要原因是维吾尔族学生受母语影响所致。在汉语人称指称系统中,第三人称代词不仅有单数、复数之分,而且还有“性别”和称代人、称代事物等区别。比如:书面语上为了分清人的性别和事物,称代男性用“他”、“他们”,称代女性用“她”、“她们”,称代事物用“它”、“它们”。而在维吾尔语中第三人称代词虽有单、复数之分,却没有“性别”之分和称代人、称代事物的区别。维吾尔语族学生正是受到母语的影响,在使用第三人称指称时不注意性别上的区分,常混用,造成偏误。

(五)指示指称词漏用原因分析

指示指称词包括“这 (个/里/些//时)、 那(个/里/些/么/时)等。所指的是人、事物、时间、地点等,有时也指向篇章中的某个句子或片段。指示指称词所指对象一般都是特指或确指,不能是泛指。比如:

(14)卡片上写着的是我早已忘记了的甜言蜜语,即使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忽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好像只画过这一张卡片。(《初级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504页)

例(14)中划线部分为指示指称词,所指称的对象均为特指。“这样”特指“甜言蜜语”,“这么”特指这些年,“这”特指自己制作的那张卡。维吾尔族学生在成段表达时由于缺乏相关汉语相关篇章知识,对某些需要特指的词语前面没有加上指示指称词,造成了篇章偏误。

五、教学思考及建议

(一)树立篇章教学的理念,重视对预科生有关汉语篇章知识的输入

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界许多学者提出对外汉语教学要树立篇章教学的理念,“突破句子界限,延伸到语段”,“把培养学生连贯表达能力作为中高级阶段教学重点”[5]。新疆高校的预科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也有许多共性,同属第二语言教学。在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界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然没有突破句子教学的局限,对语段、篇章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许多预科生成段表达时常常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语义不连贯的偏误现象。鉴于此,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应重视篇章教学,加大对预科生汉语篇章知识的输入。

(二)加强汉维语指称衔接方式的对比研究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6]。目的语和母语对比成果对语言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国内有关汉维语对比研究的成果可谓不少,但是涉及汉维篇章对比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涉及汉维篇章指称的文献可谓少之甚少。因此,新疆高校预科汉语界应该重视对汉语与学生母语之间的对比研究,并将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和教材建设中。

(三)加强教材建设,强化汉语篇章指称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构建汉语篇章的能力

目前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材体系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体现篇章教学理念的教材不多。有些教材的练习部分虽然设置了有关篇章训练方面的练习,但是关于汉语篇章指称衔接方面的练习是比较少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教师对篇章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汉语指称衔接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材建设中应引入汉语篇章知识,强化学生相关方面的训练,提高预科生构建汉语篇章的能力。

(四)教师应重视对篇章语言学知识的学习

目前,在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师研究兴趣和知识的积累仍然集中在单句、词汇研究等方面,对篇章语言学的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或者研究不够,因此,掌握的相关知识相对而言不够丰富。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有关篇章衔接方面的语言点的把握不够敏感,阐释能力有限,相关的训练自然也就比较缺乏。因此,建议高校预科教师在加强句子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注重对汉语篇章知识的掌握。

[1]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3.

[3]屈承熹.汉语篇章语[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222.

[4]高宁慧.留学生的代词偏误与代词在篇章中的使用原[J].世界汉语教学,1996(2).

[5]陈晨.篇章偏误及篇章教学研究综[J].汉语研究与应用,2004:1.

[6]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

猜你喜欢

预科生人称偏误
拼图
2015 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状况调查概述——以某地14 所省属本科院校预科生为例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理工科预科生语言态度与英语学习关系实证探析
少数民族理科预科生英语素质教育的探讨
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充实研究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