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本地文化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
2014-03-02贾方吴新林
贾方,吴新林
(文山学院艺术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立足于本地文化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
贾方,吴新林
(文山学院艺术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是大学艺术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基于本地文化的创造力表现更能体现艺术作品的人文关怀,使作品有更深厚的文化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观察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基础学习及多方面的知识汲取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内容。
创造力;本地文化;综合学习
一、创造力的“非凡论”误区
滕守饶在20世纪末认为设计与艺术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设计与艺术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一个二者之间对话的边缘地带迅速形成。”[1]4在设计与艺术融合之时“创造力”更成为了创作的重要思维力量。
但我们对于创造力的认识却常常步入“非凡论”的误区。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总是在极力表达艺术品的全能性:既是审美的又是功能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标新立异独领风骚又得到同仁和大众的认可。很多艺术作品为了达到创新常会采取不合时宜的表达方式。例如第六届宋庄艺术节带给笔者更多的是审美的劳累,很多作品都是在新奇上做文章,结果却让欣赏者陷入无法理解的困惑。
一些艺术创作者认为创作出一个全新的、怪异的、无人见过的艺术品才算是创造力水平的体现,创造力不是一定要非凡,其实它也可以体现在艺术品的优化、角度创新和改造能力上。创造力主要考验的是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大学艺术教育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培养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本地文化与创造力
艺术之所以为社会的一部分,不仅是因为它与科技材料发展、表现技巧、经济实力相关,还与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思维紧紧相连。基于地域文化的艺术创作及灵感来源,能更深刻地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
(一)本地文化是艺术创造力的重要内容
相异的地域文化为世界文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自身文化的自信是创造力的根本来源。艺术作品要有“根”,立足于本地文化的创作才有深邃的内涵。如蔡国强的艺术,不论是早期的火药作品,还是后期的装置艺术,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中华民族的气韵。再如吴冠中的国画作品,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艺术创造中的文化元素是艺术家生活体验的显现,使艺术作品传递出更能引起共鸣的情感信息。
(二)艺术创造力推动本地文化的发展传播
能准确把握本地文化的创作,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宣传民族文化。例如中国泥塑的典范——天津泥人张。泥人张彩塑不论是材料的选用加工,还是塑形上色方法都凝汇了民族工艺的元素。现在提到泥人张,人们就会自然的想到天津及天津文化。2010年贾方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刘三姐的传说和壮族的服饰研究,设计制作了电视台刘三姐纪念品,在广西电视台颁发给刘三姐的扮演人,通过媒体达到了推广广西地方文化的目的。
三、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培养大学生在艺术上的创造力,基本要求应该是认识研究地域文化以及发现新问题和新关系的能力上。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主要可分为综合学习、多方面的创造力培养、对本地元素的关注三种方式上。
(一)突破专业界限,综合学习
学生总是对于艺术爱好有着执拗的坚持。大学生应该灵活、放松地去认识和学习遇到的任何艺术问题,如:对地域与民族分布做总结,揣摩本地文化的符号体现,在艺术领域中运用和实践,这些需要多门专业知识的学习。
2007年四川美术学院与英国威尔士大学合作研究的课题“中英当代艺术教育与创造能力开发”出了一本成果展示画册,画册对中英双方的学院课程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概述。英国的威尔士大学卡迪夫美术与设计学院对学生的培养体现了专业知识广度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先由多门学科做基础,如:平面设计、绘画、雕塑及摄影等,打破了专业基础学习的界限。在基础学习之后开始各个专业的探索研究,如版画课程。版画专业教研主任汤姆·派帕在画册上叙述道:“我们的教学从内容上看是教授学生绘画与印刷的基本功,但贯穿于此的主旨却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视觉及思维能力。”①因此在初学版画时入门步骤较为简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视觉想象力,学生通过在练习本上的绘画与速写、对自己的想法进行种种实践(见图1)。
图1 威尔士大学版画专业学生作品
课程的成果就是学生轻技法重想象的成果他们的作品不再是习作而是成熟作品,很多学生的作品完整性高,创造性强,大学生个性的标签性符号已经开始形成。由此可见,多方面的学习和综合基础对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力的灵活性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二)多方面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就像清澈的水中滴入的墨水,要想全面掌握就要渗透每个角落。在平时的教学中,开设专门的课程讲解和激发创造力是很有必要的。创造力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利用二维或三维媒介来诠释艺术世界,在教学中强调习作的创新,极力向学生强调创作的过程性,拒绝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作业。创作的过程包括灵感的找寻、绘画的表现(草图)、材料的使用和作品展示等。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由畅想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是从被动接受向欲望获取的转变。例如四川美术学院与英国威尔士大学合作研究的课题“中英当代艺术教育与创造能力开发”中,四川美术学院的图形创意课程,庹瑜老师的指导就是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综合起来,在课程中突破平面的表方式,向空间、光影的表达方式转变,学生的作品综合了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见图2)。
图2 四川美术学院图形创意课程学生作品
再如利用三维媒介培养学生的空间创造力。平面专业的学生学习雕塑和模型制作的课程,可以提高对空间的认识,使作品表现力更突出。如雕塑的塑形过程是对一个艺术家综合能力的考验,在塑形的调整过程中,对于面与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每个面上的线条的走向,甚至是线与线之间的对比都是艺术家思考和创造的结果,这样的过程又和平面专业的形式美法则有着紧密的联系。
多方面的创造力培养可以提高艺术创作的整体能力,可以提高艺术家的敏锐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了解本地文化、关注中国元素
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观察与总结,艺术创作者应经常收集和整理地域文化元素,关注基本的民族特征符号。在艺术教育中,强调民族符号的收集、变形和整理,在应用上放手实践。
靳埭强在广西艺术学院的讲座中讲到他十五岁随家人到香港生活,之后的十年他从一名裁缝成长为一名设计师。靳埭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在设计作品中运用中国元素,让世界认识和关注自己。在讲座中,靳埭强提到“尺子”元素在设计中运用的意义:他热爱尺子,这和曾经的裁缝身份有关;他热爱尺子,这与尺子特有的意义有关。在平面设计中尺子的长度会根据文化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2012年云南省举办了首届大中专院校师生旅游工艺品和工艺设计大赛,文山学院艺术学院2010级学生创作的作品《腾》体现了文山的地域民族文化(见图3)。在创作中,学生收集了众多壮族苗族纹案,如:铜鼓纹样、蛙纹、鸟纹、太阳纹、蝴蝶纹、龙凤纹等,以及壮族苗族服装中常用的底纹和饰品样式,并深入了解其中的色彩和形态关系。学生自由的创作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性,同时也要注重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与地域文化联系。
图3 文山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作品《腾》
注释:
① 张杰, 露丝·丁妮.艺术教育与创作能力(课题)[R].四川美术学院印制,2007:11-13,39.
[1] 滕守尧. 20世纪风格与设计[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Research on Creativity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Local Culture
JIA Fang, WU Xin-lin
(School of the Art,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ity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arts curriculum in Universities. The creativity performance which is based on local culture can better reflect the humanity from the artistic works, so that the works can be endued with more profou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students’ ability to observe and study local culture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addition, focusing o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is the key element of creativity training.
Creativity; local culture; Integrated Learning
G645.5
A
1674-9200(2014)05-0098-03
(责任编辑 娄自昌)
2014-05-27
贾方(1986-),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文山学院艺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装饰与产品设计研究;吴新林(1977-),男,彝族,云南新平人,文山学院艺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版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