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80页评刊

2014-03-02

关键词:观象台海温海燕

第80页评刊

来信截至 2014年3月31日

@干部学院读者

2014年第1期P53关于湖北飑线文章中,图2的分析明显不妥,气旋与反气旋之间不存在辐合线(图3),4.1的文字表述也有错;图4a还没有MCC这个系统,分析不对;4.3中郧西的三个单体往西南方运动合并,在图5a中没有这个现象;结论的第一段表述文中没有证据。

回复(from作者)

1.图2中850hPa中分析过于简要,只是突出了重点影响系统,低层大气受地形影响,河套到渤海湾一带仅分析了主要槽线,对华北的低压仅做了标识,川西高原地形风做了忽略。2.辐合线是指鄂西北南部偏西风与豫西南偏东气流之间的辐合,以及江汉平原的气旋性辐合。没有提及气旋与反气旋间的辐合问题。3.两个对流体一个位于四川东北部(水平尺度大一些),另一个在重庆北部的对流体(水平尺度小一点)。4.三个强回波区分别位于:安康以南、平利东偏北位置、竹溪南部。5.结论的第一段表述源于3.2系统演变的分析、归纳。

本文的一些问题,一是分析描述问题的科学性不足,如地面辐合线表述欠周密;二是插图绘制的准确性不够,如图1、图4和图5没有准确表达文字描述的内容。作为一名基层作者,通过专家—编辑—读者—作者这种反馈机制,提高了分析认知大气科学机理的能力,体会到了在撰写学术文章中切需做到细致、周密、准确和科学表述。一点粗浅认识,希望与基层同仁共勉。再次感谢读者给出的疑问和建议,利于我等在今后的分析研究中不断改进、提高。限于水平,不当之处请予指正!谢谢!

@何日有太白

很喜欢贵刊的《基层气象现代化》这一栏目,诚如许小峰局长所言,气象现代化的实现与否,关键在于基础能力和水平。作为一个民航基层预报员对此深有体会。

民航气象属于专业气象的一种,因其行业特点,用户对其气象产品的需求侧重点与地方气象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来说,在现有条件下,立足于民航分局一级气象台站,相关气象用户对短时临近预报的准确性有较高的要求。限于现有预报手段,提前一天或多个小时做出精确判断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能有效利用多谱勒雷达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资料,在2个小时的时间尺度内,还是能对雷雨及其相伴随的危险天气发出有效的预警。所以,我希望贵刊能多刊出一些关于多普勒雷达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资料实际运用的文章,帮助像我一样的基层预报员迅速提高临近预报预警能力,从而提高民航基层气象服务水平的目的。

点评 (from编辑部)

民航的定点和航线预报很有特点,你们报准了,机场延误可能就少些,如能总结出最主要的制约预报的科学问题,欢迎通过本刊交流。

@夏旭东0

在1401期读图栏目中,指出台风海燕可能是海洋蓄力的喷发所引起的,但是海燕的加强并不是完全依靠强大的海温层,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海燕的生成过程是大气环流和海温共同作用的结果。图中201315康妮形成时的海洋热含量OHC可以明显看出在西菲律宾海和赤道附近海域(黑潮范围)OHC明显较高,而这一带恰好是西环副高西侧环流和印度洋水汽通道的必经之处,这恰好能为此处的TC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在海燕生成的时候,并不是此处海温最高的时候,使其最终变强的,还有参与整个水汽运输的大气环流。

回复(from编辑部)

这条有关台风海燕,来自Science杂志的研究信息,其实是从更长时间尺度,即气候变化的角度审视如此强TC的成因,而非针对某次台风过程的分析。这样的分析可以让我们警惕,以后的海上风暴有可能会随着海温增高,其量级也走高。另外,如您所言,TC的强度,特别是TC的突然增强,也远非海洋温度一个因子在起作用,各种机制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中国气象爱好者

配色上,小处来说,杂志内页上页眉处“气象科技进展”的logo不够鲜艳;大处来说,有些地方色彩过多,譬如目录页上同时有褐红、大红、浅蓝和黑色,渐变色使用的不够,让杂志的精致度受到影响;有些地方的色彩没有起到区分作用,譬如“研究进展”文章的一级标题是褐红色,“专题”的一级标题是蓝色,我猜想编辑想用这个让读者区分内容大块,但很显然效果不足。格式上,第一,可爱字体可以适当使用,但使用太多,尤其是在严肃的论文里使用则有损观感。譬如论文里的“摘要”“关键词”都使用了可爱字体,窃以为没有太大必要;第二,杂志奇数页页眉上的“progress 研究进展”等字体过大,且使用了舒体,有喧宾夺主之感;第三,各级标题和正文之间的空格不够大,但标题序号和标题文字之间空格太大,标题滥用加粗黑体字,有凌乱之感。杂志既然要考虑传播度,应该在格式上向时政、财经期刊的格式靠拢,让读者能迅速捕捉到标题。

回复(from编辑部)

美术设计是本刊的一个弱点,由于编辑部没有专业的美编,所以创刊时的版式设计方案都是由气象背景的编委和编辑共同商议后定下,并沿用至今的。由于对设计专业知识缺乏了解,难免忽略了字体、字号、行间距和配色等细节带给读者的阅读舒适感。希望在版式设计方面有才能的读者能够提出系统、具体的改进意见,如被采纳,将在2015年新的一卷中实现。

@pingking_ld

通过研读《城市精细天气预报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中的城市群的发展对大雾分布的影响,使我回想起曾有人提出为什么沈阳城区的大雾要比观象台(沈阳的国家观测站,站号:54342,位于沈阳的东陵区,属于郊区)出现的次数少,且浓度小。从文中可以得知,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了沈阳城区的昼夜温差,进而增加了暖湿空气冷却凝结饱和的难度。沈阳观象台(54342)夜间的温度有时往往比北部长春和哈尔滨的温度还要低,这主要是由于夜间观象台受东部长白山山脉的影响,在长白山地区往往因地形作用会形成长白山高压,由于长白山高压的作用,夜间沈阳观象台风小时会吹偏东风,偏东风将长白山山脉的冷空气吹向观象台,这就导致了沈阳观象台的温度在吹偏东风时要比其他观测站低,这加大了观象台的昼夜温差,进而增加了暖湿空气的冷却凝结,从而提高了大雾的形成概率。

点评(from编辑部)

欢迎你将业务工作中的思考凝练成文,向“基层气象现代化”栏目投稿。

猜你喜欢

观象台海温海燕
基于深度学习的海温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应用研究
基于Argo、XBT数据的苏拉威西海温盐特征分析
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发展历程
FY-3C/VIRR海表温度产品及质量检验
南印度洋偶极型海温与中国西南地区初秋降水的关系
蒋丙然与青岛观象台中国现代科学精神的复兴
张作霖遭遇“阴阳历书”
Friendship
青岛观象台的历史沿革与贡献研究(1898—1949年)
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