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 S D)在肢体毁伤采用保肢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03-02林广宜李日绍
林广宜 余 东 关 术 李日绍
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广东茂名 525000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 S D)在肢体毁伤采用保肢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林广宜 余 东 关 术 李日绍
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广东茂名 525000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四肢毁损伤保肢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108例四肢毁损伤病人,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清创治疗,治疗组行VSD做保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率为98.1%(53/54),对照组为44.4%(24/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保肢率为100.0%(54/54),对照组为94.4%(51/54),治疗组的保肢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1例发生感染,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3.0%(7/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四肢毁损伤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给创面的二期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值得推广应用。
四肢毁损伤;负压封闭引流;保肢治疗;创面修复
目前,随着现代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持续发展,各种高能量创伤(机械伤、交通伤等)所造成的四肢毁损伤也逐渐增多。传统方法处理四肢毁损伤,由于组织损毁严重、组织坏死界限模糊,常需反复行清创术,并要长期换药,严重者还必须行截肢术。传统治疗方法不仅疗程长、工作量大,同时创面的感染风险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相应地也会承受更多的痛苦[1]。患肢的骨或肌腱长时间暴露,容易引起缺血性坏死,不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和保肢,其会对伤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最近几年来,在外科治疗技术及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下,四肢毁损伤的治疗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由国外学者提出的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各种复杂创面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的效果[2]。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在四肢毁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VSD,并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108例四肢毁损伤病人,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治疗组: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在16~54岁,平均(33.5±2.3)岁,其中28例为下肢损伤,26例为上肢损伤。致伤原因:机器绞砸伤11例,地震伤7例,车祸伤36例。根据Gustilo开放性骨折分型 [3],其中18例为Ⅲc型,36例为Ⅲb型。采用毁损肢体严重程度评分系统(MESS)评价创伤程度,其中MESS评分低于6分者23例,MESS评分在6~7分者12例,评分超过7分者19例。
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19例,年龄在17~55岁,平均(32.9±2.7)岁,其中26例为下肢损伤,28例为上肢损伤。致伤原因:机器绞砸伤10例,地震伤9例,车祸伤35例。19例为Ⅲc型,35例为Ⅲb型。MESS评分低于6分者25例,MESS评分在6~7分者14例,评分超过7分者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清创治疗,治疗组行VSD做保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具体操作步骤:
材料:①生物透性薄膜。生物透性薄膜采用聚氨甲酸乙酯薄膜,薄膜具有粘合性、防水性、透气性和防细菌性,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能在防止交叉感染的同时保持高负压状态;②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引流敷料由聚乙烯醇组成,其为高分子的聚合材料,外观呈海绵状,质地柔软、耐腐蚀,不具有免疫活性,有良好的透水性、吸附性。敷料尺寸大小为15.00 cm×10.00 cm×0.90 cm,在使用时可按照创面大小进行修剪。敷料内含有管径为0.50 cm的硅胶引流管,引流管质硬,有多侧孔;③负压源。为创面提供引流动力,以确保成功引出引流区内的引出物,通常将压力设置在-120~160 mmHg。
治疗方法:①清创术。彻底清除创面内的异物、脓液及坏死组织,若有骨组织外露,可对局部筋膜瓣或肌膜瓣进行旋转,以适当覆盖外露骨组织;②准备引流物。观察创面大小,对VSD敷料进行裁剪(或拼接),必须保证敷料中的引流管的侧孔及端口都在敷料内部;③创面填充。在彻底清创以后,以敷料覆盖创面,使用丝线对创面边缘的皮肤与敷料、敷料与敷料做间断缝合。缝合时要保证敷料与引流创面接触充分,不得留有间隙。可从创缘附近的正常组织(2.0 cm)处将引流管引出;④封闭创面。对创面周围脱碘后,以无菌盐水擦净周围血污,创面皮肤干燥后,将生物半透薄膜粘贴在敷料外部;⑤负压吸引。使用Y型连接头连接引流管,再与中心负压源相连接,调整压力后,持续24 h做负压吸引;⑥术后处理。在做负压吸引时,要密切观察引流装置的运行情况,确保引流持续有效,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形状、量。根据引流情况适时冲洗引流管,以确保引流管畅通。在冲洗引流管时,先打开引流管,再从引流管一侧注入生理盐水(20 mL),对引流管进行冲洗,以免形成血凝块,同时也可保持创面湿润。每日更换负压吸引瓶,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性状、数量,通常可在术后1周左右将敷料拆除,若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较好,可做皮鞭成形术或植皮术覆盖创面。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若创面有新鲜肉芽长出,肉芽表面有凸起的小颗粒,颜色鲜红,创面分泌物减少,则表示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若肉芽呈淡红色或白色,有水肿样表现,创面分泌物较多,表面光滑,或者肉芽颜色暗红,生长不均衡,分泌物少,表面无明显颗粒等,则说明肉芽组织生长不良。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相关数据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有24例肉芽组织生长良好,30例肉芽组织生长较差,8例患者出现移植皮瓣、皮片坏死,7例出现感染,3例最终行截肢手术。
治疗组54例患者在负压引流期间,有53例患者引流通畅,在引流后7 h有1例出现引流管堵塞,负压消失,敷料膨隆,在拆开敷料检查后,发现敷料与创面间存在一个凝血块,在清除凝血块后,对创面进行冲洗,待创面无活动性出血后重新以敷料覆盖创面,负压引流恢复,另有4例的半透膜边缘发生漏气,重新封闭后持续引流。54例患者在负压封闭引流7~9 d后,有53例肉芽组织生长良好,1例骨外露患者因创面感染导致肉芽组织生长较差。负压封闭引流后,10例行游离皮瓣移植术、25例行带蒂皮瓣移植术、18例行游离植皮术,所有患者的移植皮瓣、皮片均顺利成活,未发生感染。54例均成功保肢,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的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
治疗组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率为98.1%(53/54),对照组为44.4%(24/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保肢率为 100.0%(54/54),对照组为 94.4%(51/54),治疗组的保肢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1例发生感染,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3.0%(7/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临床上常见的四肢毁损伤中,上肢创伤多因机械因素所致,以前臂背侧、手背受损多见,患肢多伴有肌腱缺损及外露,下肢创伤多因工程事故或交通事故所致,以足踝部及胫前部损伤多见,患肢通常伴有软组织缺损、挫伤及骨折。四肢毁损伤的创面多伴有严重污染,传统治疗通常采用一期清创术,然后通过反复换药直到创面洁净,有肉芽组织生长后再行皮瓣移植术或植皮术,这种治疗方法的疗程长,同时在换药期间容易使创面发生再感染[4]。而再感染后,会对创面外露的深部组织(骨、肌腱等)造成进一步损害,或使骨折的愈合延迟、不愈合,甚至发生骨髓炎、骨感染等严重后果,从而对肢体保留及功能恢复造成不利影响。所以,临床治疗四肢毁损伤,怎样缩短创面闭合时间,降低创面感染风险,尽快让创面洁净,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是临床医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VSD是由Fleischmann博士(德国)在1993年提出的,目前,该技术已经逐步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同时其有效性也得到了医学界的肯定。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引流管、创面间使用了高分子材料,通过高负压,将引流液从引流管传递到泡沫材料,同时在泡沫材料表面分布均匀,由于这种泡沫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可塑性较好,所以在负压下,可对引流区每个部位进行引流,从而使整个创面都能实现有效引流引流[5]。VSD敷料是一种泡沫材料,其为多孔材料,引流物可较好地穿透敷料,从而有效避免了引流物聚集导致引流管堵塞。将敷料覆盖于创面上后,封闭创面,持续给予创面高负压,可让外界环境与创面有效隔离开来,避免创面受到污染。VSD敷料包括了泡沫材料和生物薄膜,其功能与皮肤极为类似,能使创面处于与生理状态类似的局部环境中,以利于创面修复。利用高负压,及时将创面渗出物吸出,较好地保持了创面清洁,同时高负压也可消除创面腔隙,从而加快创面愈合。
在四肢毁损伤中应用VSD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势:①治疗软组织感染。四肢毁损伤多合并软组织缺损,且多污染严重,传统方法下要使创面清洁,所需时间至少为2周以上。②可为植皮创造有利条件。传统植皮手术需使用加压包固定植皮以利于皮片存活,但加压包无法进行引流,易使皮片下出现积液、积血,增加感染、皮片坏死风险。而VSD技术可对创面进行充分引流,有效避免了皮下积液、积血现象的发生,使感染风险大为降低,同时,其还能对皮片产生均匀的压力,保证基床与皮片接触牢固,提高了皮片成活率。在该次研究中,负压封闭引流后,10例行游离皮瓣移植术、25例行带蒂皮瓣移植术、18例行游离植皮术,所有患者的移植皮瓣、皮片均顺利成活,未发生感染。与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相符[6]。③治疗骨髓炎。在骨科中,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顽固病症,临床治疗颇为棘手。骨外露创面的肉芽组织常常生长较差,以前采用带血管蒂的肌皮瓣,皮瓣转移,或游离皮瓣移植来治疗,但存在供区创伤大、手术风险大、技术难度高的缺陷,并且还需要牺牲一条主要血管[7]。负压封闭引流,可低于创面、髓腔做有效而充分的引流,以降低引流不畅所以亲的堵塞问题,同时还能有效避免逆向及交叉感染,提高感染控制效果,降低感染复发率。负压封闭引流术还能加快创面肉芽组织分化、增生,针对创面较大者,负压封闭引流后可缩小创面,有效、快速地控制局部感染情况。针对需要做皮瓣覆盖的创面,在负压封闭引流后仅需植皮即可,对于需做大皮瓣覆盖的患者,引流后仅需应用小皮瓣覆盖即可,其能有效减轻手术副损伤,降低治疗风险,提高骨髓炎治疗效果[8]。
在该次研究中,对治疗组患者应用了负压封闭引流术,均成功保肢,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行常规清创治疗的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出现移植皮瓣、皮片坏死,7例出现感染,3例最终行截肢手术。治疗组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保肢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1例发生感染,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3.0%(7/54),P<0.05。这表明在四肢毁损伤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给创面的二期修复创造有利条件,值得推广应用。
[1]郑凤英,黄贤慧,向飞,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29例电击伤截肢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0,39(23):3259-3260.
[2]刘伟,郑佐勇,熊浩,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腿毁损伤中的应用[J].疑难病杂志,2013,12(6):431-433,封3.
[3]李宗瑜,牟斌,李宜姝,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不当二例[J].中华烧伤杂志,2011,27(4):286.
[4]张陈威,柳大烈,梁智,等.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表皮移植修复外伤性创面[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11):1391-1394.
[5]胡三莲,钱会娟,董文君,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大面积毁损伤的护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568-570.
[6]徐海栋,陈勇,陆萌,等.基于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在四肢毁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1):3877-3880.
[7]张金凤,王卫洁,李燕,等.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皮肤缺损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149-150.
[8]唐海燕,王艳华.VSD负压引流敷料治疗下肢毁损伤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7):270-271.
R628
A
1674-0742(2014)05(b)-0060-03
林广宜(1977.6-),男,广东茂名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手足外科,显微外科。
201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