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鲜食甜玉米敦甜2号

2014-03-02刘国华罗致春马正龙庞自学马虎明梁建斌李丽仙

中国蔬菜 2014年2期
关键词:鲜穗酒泉甜玉米

刘国华 罗致春 马正龙 庞自学 马虎明 梁建斌 葸 阳 李丽仙

(1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学院,甘肃酒泉 735000;2甘肃省敦煌种业研究院,甘肃酒泉 735000)

早熟鲜食甜玉米敦甜2号

刘国华1,2罗致春2*马正龙1,2庞自学2马虎明2梁建斌2葸 阳2李丽仙2

(1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学院,甘肃酒泉 735000;2甘肃省敦煌种业研究院,甘肃酒泉 735000)

敦甜2号鲜食玉米,采收期87~91 d(天),比对照甜单21号早8~12 d(天)。成株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单穗质量380~415 g,籽粒排列整齐、商品性好,品质优,风味佳,适口性好,属超甜鲜食玉米品种,也可用来加工。

敦甜2号是敦煌种业研究院自主选育的早熟鲜食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是以T201为母本,T184-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母本T201为从美国引进的甜玉米杂交种通过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二环系。经过4 a(年)7代自交选择,于2004年冬在海南三亚选育出超甜玉米自交系,定名为T201。父本T184-1是从普通玉米制种田中选出的红籽粒果穗自交选育而成。2002~2006年在海南三亚、甘肃酒泉连续自交8代选育成的超甜玉米自交系,纯化后定名为T184-1。2006年冬季在海南三亚以T201为母本,以T184-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7年进行初级鉴定试验,2008~2009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10~2011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2011年同时参加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敦甜2号(图1),审定号:甘审玉2012021。通过3 a (年)的示范推广表明,敦甜2号早熟、高产、品质优,适宜在甘肃全省及西北相似生态地区种植,深受种植农户和消费者喜爱,推广前景良好。

图1 敦甜2号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特征 敦甜2号早熟,采收期87~91 d(天),比对照甜单21号早8~12 d(天),株高175 cm,穗位高60~70 cm。种子顶土能力弱,幼苗生长势不强,中后期长势旺盛。成株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株型半紧凑,整齐度好。叶鞘、叶片绿色。成株叶片数15~17片,雄穗分枝26~32个,花药黄色,花期较协调。花丝绿色,果穗筒形,果穗长20.4 cm,穗粗5.2 cm,穗行数17.6行,行粒数37.5粒,单穗质量380~415 g,籽粒黄色、排列整齐,穗轴白色。商品性好,品质优,风味佳,适口性好,属超甜鲜食玉米品种,也可用来加工。

1.2 品质及抗性 2011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进行鲜果穗品质分析,敦甜2号还原糖含量9.2%,可溶性总糖31.8%;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品尝鉴定,敦甜2号达到部颁鲜食甜玉米Ⅰ级标准;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敦甜2号中抗丝黑穗病、大斑病、瘤黑粉病,抗红叶病,感茎基腐病和矮花叶病。

2 产量表现

2007年在敦煌种业酒泉试验基地进行初级鉴定试验,敦甜2号平均单穗质量406 g,折合每667 m2鲜穗产量1 625.6 kg,比对照甜单21增产16.3%。2008~2009年在敦煌种业酒泉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敦甜2号平均鲜果穗质量397.8 g,平均每667 m2鲜穗产量1 594.0 kg,较对照甜单21增产14.2%。2010~2011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设兰州、天水、武威、景泰、秦王川5个试点, 敦甜2号平均每667 m2鲜穗产量1 016.1 kg,比对照甜单21号增产9.9%。2011年参加甘肃省鲜食玉米生产试验,设兰州、天水、平凉、庆阳、白银、武威、张掖、酒泉等试点,敦甜2号平均每667 m2鲜穗产量1 078.7 kg,比对照甜单21号增产8.6%。

2012年在甘肃省肃州区铧尖乡、金昌东寨镇、凉州丰乐镇、榆中和平镇、徽县伏镇、环县洪德镇等 12个县(区)18个乡镇进行生产示范,示范面积13.2 hm2(198亩)。敦甜2号表现良好,产量在985.6~1 905.3 kg之间,均比对照甜单21号增产,增产率在3.5%~20.8%之间,平均增产12.6%。2013年在甘肃省示范推广84.46 hm2(1 267亩)。同时,在新疆乌鲁木齐、宁夏银川、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开展小面积引种试验,均比对照甜单21号增产,增产率在6.5%~17.8%之间,平均增产10.5%。敦甜2号具有适应性强、丰产性好、鲜食品质佳等特点,适宜在甘肃全省及西北相似生态区种植,推广前景良好。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合理选地,适当密植 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和灌排水方便的地块。一般要求与其他类型的玉米隔离300 m以上。每667 m2适宜种植4 000~4 500株。

3.2 科学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667 m2施有机肥80 100 kg、磷酸二铵1 525 kg、硝铵2 030 kg作基肥。第1水(拔节前)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第2水(抽雄前)追施硝铵20 kg。

3.3 防治病虫害 苗期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可用苏云金杆菌(Bt)乳剂600~1 000倍液对准喇叭口和花丝各喷淋1次,防治玉米螟等害虫。

3.4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是保证甜玉米鲜穗品质的关键环节,其标准是果穗花丝干缩至苞叶口并呈黑褐色状。由于个体发育的不一致性,一般要分2 ~3批采收,每次间隔2~3 d(天)。甘肃河西地区春播吐丝后28~35 d(天)是采收的最佳时期,应及时收获。采收过早、过晚都会影响品质。

刘国华,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玉米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E-mail:ghliu41887@126.com

*通讯作者(执笔人):罗致春,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玉米育种工作,E-mail:dhseedlzc@163.com

2013-10-08;接受日期:2013-12-30

猜你喜欢

鲜穗酒泉甜玉米
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华耘花糯402”种植密度试验简报
天下第一门
——酒泉晋城门
甜玉米常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防治
特色糯玉米新品种推介
密度、播期对杂交糯玉米遵糯4号鲜穗产量的影响
彩甜糯玉米新品种“金维彩甜糯15号”
春季甜玉米和反季节四季豆轮作栽培技术
甜玉米—新甜玉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