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裤瑶服饰文化形成的自然环境探析

2014-03-02张玉华广西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电影评介 2014年3期
关键词:瑶民黑布民族服饰

□文/张玉华,广西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白裤瑶服饰

自然环境与文化有密切的互为影响的关系。自然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性格及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丰富多样的文化类型。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白裤瑶服饰文化也无不受到其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白裤瑶服饰及其自然环境

白裤瑶是瑶族众多支系中的一个分支,因其男子常年穿着白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广西南丹县里湖乡、八圩乡及贵州荔波县朝阳瑶乡一带,人口约三万左右,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外界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白裤瑶服饰工艺精湛,样式简朴古老,手工繁琐,是中国民族服饰之林的一朵奇葩。白裤瑶男女服饰都包括头巾、上衣、裤、腰带和绑腿五大件。白裤瑶男子一般是婚后包头,用白、蓝黑色长巾盘头;女的头巾是用一块长约40厘米,宽约50厘米的黑布折二,在帕的两端各缝上两条长1.33米,宽约一指的白带子即成,包头时,黑帕缠白带,十分美观。男子上衣用黑布做成,高领,襟无纽扣,胸前两边各镶上约一平方寸的白色图徽,衣服背面下部正中处开镶八字形小衩口,从侧面看去像鸡翘起的尾巴,整个衣服的外沿都用蓝色线缝起,从腰部两边至背部下沿都绣有“米”字形的羽毛放射状的红白色图案;女子的上衣,夏天前后各一块,背后绣花,冬天则为黑色双层,长袖无纽扣。男子腰带用一条宽约25厘米、长约150厘米的黑布折二缝合而成;女子的腰带与男子的尺寸明显不同,一般宽度约在15厘米左右,长度和男子的差不多。男子裤子全用纯白色土布做成,裤裆呈三角形且宽大,长度仅过膝盖,裤腰大约90厘米,裤头很大,裤头左右交叉折叠扎稳后,用布带做裤带。裤脚短小,仅至膝盖,刚好包住膝弯;妇女则常年穿百褶裙,齐膝,五彩斑斓,鲜艳夺目,用3幅浆染布料组成。男女冬天膝下腿部都包双层绑带,区别在于男子绑带为黑、白两块长布,里布白而短,外布黑而长,而女子只缠黑绑带。

白裤瑶服饰十分重视色彩的观念心理效果与色彩的象征寓意性,同时,也追求色彩的对比与协调。白裤瑶服饰多运用黑、白两色和红、黄、蓝三原色,运用绘制与绣制方式将多种颜色搭配服饰及图案纹样中,加上一些银饰品,增强了服饰的色彩质感,具有很好的色彩对比与协调的节律感,整体效果良好。如在沉稳的黑布中,配以红色与白色、蓝色,从而使服饰显得活泼明媚;在“百褶裙”的裙边中,用强烈、鲜明的红色与黄色搭配,体现了服饰色彩的象征意义。

广西南丹和贵州荔波都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北回归线以北,是中低山向丘陵过渡的地带。那里气候温暖,雨量丰富,光照少,年平均气温17-18°C,1月最冷,平均气温7-8°C;7月最热,平均气温25-26°C。里湖、八圩为石灰岩溶蚀峰丛洼地石山区。整个区域地势大体是中间高、外缘低。中部石山海拔800~1000米,部分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最高为甲贝坡1133米。大部分地区山体高大,相对高度250~350米,山峰成丛,连绵不绝,地下多溶洞,土壤渗漏性大。石山区内部大多地势狭窄,山高谷深,遮蔽度大,光热条件差,被称之为“冷石山”,自然条件相当恶劣。

耕地少而分散,耕作条件差。自然土壤,主要是石灰(岩)土和硅质粗骨黄壤。土层一般在洼地内的较深厚,洼地外的深浅不一。土壤发育差。因土壤紧实,雨水不易下渗,土地绝大多数干瘠。因此,绝大多数是雨养的望天田。内部石山区基本没有田,只有旱地,零星分散溶蚀峰丛中的洼地及坡麓地带,一般是裸岩多,地块被裸岩分得很破碎。

二、自然环境与白裤瑶服饰的起因

实用是服饰最基本的功能。任何民族都受自己所处的地域、气候、河流等地理环境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实用性。有的民族服饰起因于对身体的保护,因此用树叶、兽皮等裹身来御寒,用泥土涂身来防范蚊虫的叮咬,用树叶、兽皮作腰布或人工造物来保护生殖器;有的民族服饰缘于对美的追求,所以佩戴漂亮的羽毛、光滑的贝壳等来美化自己的形象;有的民族服饰则是一种护符,将兽牙、兽骨、鸟羽、贝壳、石头等佩带身上以获得超自然神力,达到避鬼驱邪和同时得到神力护佑的目的;有的服饰是用于专门的巫术活动,用民族图腾动物的利牙兽角、皮毛或其它部分作为服饰一部分,将图腾的形象特征作绘在身上,使自己同化于图腾,以获得民族图腾神灵的护佑等等。

白裤瑶服饰的起因与其山地民族所处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无不相关。相传,白裤瑶民最初是拿芋叶连起来披在身上,一天烂掉十多件,既麻烦,又不暖和。通过黎古公的介绍,白裤瑶民问谢古婆如何才有衣服穿,谢古婆告诉瑶民要穿衣服,先得种棉,五六月开花,八九月收棉花,纺成纱,织成布,拿布来缝衣服。谢古婆还抓了一把棉籽给瑶民。第二年,春天来了,气候暖了,人们把棉籽播到地里去,不久就长苗出叶。过了几个月,棉树结出棉桃,棉桃又开出棉花。人们把棉花拿回来,纺出像河那么长的纱,织成牛毛那么密的布,拿布缝成一件件衣服。这种棉布,比较厚实,冬天可以御寒,而且,透气性很好,夏天很凉爽。从这以后人人都有衣服穿了。由于白衣服太容易脏,也不漂亮。谢古婆又告诉人们摘蓝靛来染布。于是白裤瑶民染出了蓝布和黑布,并用黑布与白布搭配,做成漂亮的衣服。这一传说比较清楚地说明了白裤瑶的先民们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产生了服饰的需求,并生产出独特的民族服饰。

三、自然环境与白裤瑶服饰的染料

在白裤瑶的服饰中,让我们惊叹的是白裤瑶女性的织染工艺。其中,利用粘膏树的粘液制作服饰染料,更是白裤瑶人独特的传统手工艺。

粘膏树是一种神奇、极赋灵性的植物。它只生长在白裤瑶人居住的地方,不是白裤瑶人居住的地方,无论你技术再高,经验再好,投入再多也徒劳无益,它不会成活;而且,这种树要让白裤瑶人年年用钢刀利斧不断地砍凿才会越长越大,越长其粘液越多,反之亦然。粘膏树一般生长在白裤瑶村寨的周围,树干最高达20米,树龄最长的在200年以上。凡是白裤瑶居住越密集,风俗越古朴,习性越原始的地方,粘膏树就长得越多,越高大,产的粘膏也就越好。

粘膏树的粘膏是白裤瑶制作服饰的必须品。白裤瑶男性用钢刀利斧在粘膏树干上不断地砍凿,提取粘膏(一株粘膏树要想永远生产出粘膏,必须经过白裤瑶一代又一代的用钢刀利斧在树干上不断地砍凿,不经砍凿的粘膏树是永远长不出粘膏的),白裤瑶女性则将取下的粘膏用特制的画笔蘸着画在土白布上,把布面绘制成一幅幅图案,然后染、煮、浸泡、晒干后,布面黑、白、蓝相间分明。妇女们再根据纹路,用五颜六色的花线在布面上精心刺绣。白裤瑶人十分熟悉粘膏树的习性,更讲究砍凿粘膏树的技巧。一般每年的三四月份,当粘膏树长到2米多高时,他们就从1.5米以上的部位进行有规则地砍凿,砍凿的形状像蜜蜂筑巢一样。这些经过砍凿的粘膏树,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有粘膏从砍凿的部位自然流出。年年砍凿,年年流,砍凿越多越久,流出的粘膏就越多,膏质就越好。如果中途少一年不砍凿,膏树就会自然枯死。一棵初次被砍凿的粘膏树,第一年只能生产几两粘膏。随着树龄的增长和不断地砍凿,粘膏的产量也会逐年提高,一棵百年粘膏树可产粘膏10公斤。粘膏均呈淡黄糊状,不溶于水,因此,用它绘成图案煮泡后,还可以回收再用。一般一个白裤瑶家庭一年需要用粘膏3至6斤,富裕的家庭多达20斤。在南丹县大约有七八千户白裤瑶家庭,粘膏用量十分惊人。

粘膏是白裤瑶家里的常年必备品,是制作白裤瑶服饰的主染料,没有它,白裤瑶服饰就无法制作。因此,在白裤瑶村寨,家家都收藏有粘膏,不仅供自己染料用,还将有余的粘膏向外出售。在白裤瑶村寨中,粘膏树都是家族或个人的,从来没有公有化过,即使是在大集体的年代也是如此。因此,有的上百年的粘膏树成了祖宗树,并作为祖上的产业代代相传。白裤瑶民自古以来都对粘膏树精心护理,十分关爱。他们从来不将这种树用来建房、造屋和制作木具,更不把它作为薪炭柴砍来烧掉,而是让其自生自灭。由于长期以来人与树的和谐相处,所以在白裤瑶村寨周围,一棵棵粘膏树高大挺拔,百年老树随处可见,形成了白裤瑶山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自然环境与白裤瑶服饰的风格

众所周知,不同的民族,其服饰风格不尽相同,有的还差异巨大。制约民族服饰风格的因素很多,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民族审美意识,生活观念,宗教意识等。其中,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民族服饰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白裤瑶独特的服饰风格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首先,在服饰形制中,不得不考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因而,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就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白裤瑶男女装基本是便于劳动的简装,都考虑了便于在山地行走,在山地劳作,狩猎便于蹬高坡。白裤瑶是有名的狩猎民族,男子都擅长打猎,为了便于在狩猎中更好的追赶猎物,因此,白裤瑶男子大都穿短裤加绑腿,绑带为黑、白两块长布,里布白而短,外布黑而长。绑腿缠绕好后,再用一根长约33厘米,宽约4.5厘米的绣花黑布扎稳,用绣花黑布两头的棉线交叉捆住绑带直到脚踝。而为了便于行走山路,白裤瑶女性常穿短裙。再如,白裤瑶女子衣服和男子衣服的既敞露又厚实的矛盾,即与石山地区所处于云贵高原和华南平原过渡带所形成的气候相关。过渡带的气温,使白裤瑶居住山地具有了高原气候,又有南方平原低海拔气候。气候的冷热矛盾,就体现在了其服饰的形制上。

其次,白裤瑶服饰用料的选择也受其居住地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如,白裤瑶人民长期生活在大石山区,常在深山老林中劳作,因此,他们喜欢穿轻巧的草鞋,以便上山劳动。但这种草鞋容易潮湿受损,不耐穿,为此,白裤瑶居民就用汽车轮胎胶仿照草鞋的式样,用刀割成“爪鞋”,既沿袭了穿草鞋的传统,又克服了易潮湿的缺点,经久耐用,还能更好的钻山踩刺,爬坡过水。又如,为了对付白裤瑶地区山高谷深,遮蔽度大,光热条件差的“冷石山”,白裤瑶服饰往往用透气性能好的棉布做成,这样的服饰冬天御寒好,夏天则凉爽。

猜你喜欢

瑶民黑布民族服饰
明清时期桂北瑶民起义与朝廷治边策略的调整*
鸡蛋里的针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瑶民为何迁而复返?
——太和新农村系列调研
黑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