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角度的中英、中美合作项目比较

2014-03-01武翠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5期
关键词:学院评价教育

武翠荣

(北京农学院 国际学院,北京 102206)

教师角度的中英、中美合作项目比较

武翠荣

(北京农学院 国际学院,北京 102206)

本文根据作者在高校工作的亲身体会,分别从为学生服务的基本理念、项目合作和教师教学三个方面分析和比较了中美合作和中英合作项目的异同。无论是其他高校中国和美国的合作项目,中国和英国的合作项目,基本理念总体是相同的,即坚持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价值观,教师和教务人员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定位,而是提供教育服务与接受教育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但是,在合作实践中,英国项目评价体系和中美项目有所不同,更加体现了公平和公正,而且在学术规范性的培养上,英国项目更加严谨。

项目;基本理念;评价

国际学院的出现及其发展得益于全球化及其进程,与整个国家和学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正是在国家繁荣和兴盛的大背景下,我国国内国际学校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其他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一样,国内国际学院的发展必然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关联,不可避免一条由小到大,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循序渐进的必由之路。国际学院不同时期的发展规模、发展进程及办学水平成熟程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中外合作办学现在已经成为常态,作者作为讲师在两所大学分别参与中美国际项目和中英项目专业课的教学,本文的目的将根据教师教学的角度,分析和比较两个学校和两个国家合作的教育项目的异同。

一、为学生服务的基本理念

在学校管理诸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创造力的因素,国际学院在办学理念上秉承“以人为中心”,“学生是上帝”。这种思想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它是一种对人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学生在教育中是主体地位,一切的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分析学生的特质,选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供相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情境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2)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人与人的相互尊重,人的思想解放,人与人的相互依赖依靠,为了人获得更好的发展和塑造更好的人。应用与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那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式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学生的学习依赖于教师,同时又促进教师教学的改进;教师给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给学生精神成长提供养分,学生的创造性给教师提供灵感的来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要关注人的共性、个性及其差异性。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就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差异。

上述思想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发展;以人际关系为主的教师群、师生群、学生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手段与教育目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等因素之间和谐发展。国际学院教师与学院领导,教师与学生打破通常意义上儒家的“尊卑”,体现民主与尊重,国际学院是最能体现民主和尊重的学院。

无论是美国项目还是英国项目都遵循这些基本的理念。坚持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价值观,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优秀的,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和学习的机会;相信“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并把尊重作为教学评价的前提,相信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有巨大潜能的、有个别差异的人。比如在国际学院,学生组织都有相应的地位,都能在项目中向两方的管理者发出自己的声音。学生对于学习,对于项目有任何的问题都可以直接反映,而不用担心任何的压力。

人类作为生物界的最高进化成果,个体具有显著的差异。同时,每个个体又都有不同的、不可重复的成长环境,形成不可重复的个人独特的经历和经验,从而形成了每个人行为方式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而且每个人都有保持个人独特性的心理倾向,即所有的人都希望我就是我,而不是别的任何一个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消除每个学生的不同差异,相反是要使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充分、最完美地显示出来。

教师和教务人员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定位,而是提供教育服务于接受教育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在这种制度的设计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治机会、自我管理的机会。比如,学院的课程评价体系中,评价的结果由论文和考试两部分组成,而平时并没有留必要考核的作业。传统的评价会认为,这无疑让学生放水了。但是事实的结果并非如此。由于学业评价机制中由论文和考试两部分组成,而评价结果每一项都是由中方和英方共同做出,而且每一步都严格执行,所以给学生传递了一种制度上的压力,他们不但没有放水,反而尽最大的努力在学习,花更多的时间读书和文献。而另一方面,评价项目的减少,留出了更多的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时间,学生也就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成长的机会。

二、评价机制的异同

国际学院的英国项目引入的国际项目是非常严格的英国教育体系。合作的模式是双重校园——学生开始在中方院校里就读2~3年,接着被要求转入英国大学去继续他们攻读的项目。这样的例子包括哈珀亚当斯大学和北京农学院,中央兰开夏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

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一般情况下是学校类型相似,专业相当的院校形成的合作关系,所以,合作的双方大学都应具有学位授予权。通常情况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给学生双学位:中国院校和外国院校分别给学生颁发一个学位;计划内招生的中国学生可以获得这样的双学位,且只要学生在认证平台上完成必要的注册程序,这两个学位在中国都可得到认证;计划外招生的学生不能获得中国学位,只能获得外国院校颁发的学位。

国际接轨,国际合作最重要的体现还是以学生为重。在项目的实践操作中坚持学生利益最大化,最大程度体现教育公平和公正,比如教师实践操作的评价体系。在英国项目的评价体系中,针对每一位学生,合作双方教师的评分机制是将评价体系中导致偏差的因素降到最低,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评价的公平和公正。没有教师垄断评价,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英国大学关于考核的制度和系统与我国不尽相同。英国院校在将他们的这套方法照搬到中国的过程中虽然受到了一些阻碍,但是对于海归教师还是取得了一致的认同。英国的评分系统使用描述清晰的打分标准,对于学生的每一项成绩给予合适的成绩,而且阅卷者需要为他们给的分数提供合适的评语,并给学生必要的书面反馈,而且中方老师的每一项评价都有英方教师的相应的审核,双方教师就学生的成绩最终要达成一致的意见。

而美国的评价体系中,教育机构对教师赋予全权的自治,任教的教师完全拥有对本门课的所有权利,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评价方法完成所有的教学活动。另外在评价中的不同是,美国教师会进行多轮评价:三次考试评价、作业评价和小的project完成评价,这样也可以让学生的利益达到最大,驱动学生努力学习。

虽然英国项目和美国项目对教学的评价体制不同,但是目的都是最大程度地驱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体现评价结果最大的公平和公正,给每一位学生机会,比起单一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但是教师的任务就会增加。

不同的大学和国外合作中,合作的外方和中方对教育管理程度是不同的。首先是教师的聘任。英方的合作项目中教师队伍有中国教师,同时也有美国或者英国教师,教师队伍自己组建,这样大大地减少了文化和磨合的冲突,教师可以迅速地融入教学活动中。项目内教师通常有海外留学或者工作的经验,参与到合作项目的教学中时,英国院校通常会以海外教育经验和英语的流利程度作为主要标准对教师的筛选施加一些影响。这些标准在很多时候又反过来影响我国院校选拔自身教师的政策,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拥有一定的海外学习或教学经验。外国院校的输入还着重体现在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的方式和时间。大部分的合作项目中,教学还有通过“飞来飞去的教师”或集中授课的教学支持。

而美国项目中,美国方享有对教师的聘任的全部权利,但部分由美国直接派到中国,其结果是教师基本全部由美国国籍的教师担任,但是缺点是队伍极其不稳定,一部分教师还没有熟悉中国的环境,然后就离开了。其次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由于美国教师拥有对课程的全部权利,教学事务全部取决于教师本身,加之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所以教学技能的培养就完全取决于教师本身。英国项目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定期交流、沟通和培训,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

三、教学活动中的异同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西方文化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在此双重影响下,国际学院采用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并举的智育教育,主要体现在:一是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向来以严谨、扎实的教风闻名,教师发挥功底扎实的优势,通过系统讲授,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美国或者英国项目,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都不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根据学生的教学效果而调整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尽量做到根据学生的情况而施教,多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教学,真正地让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

而另外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养成规范的研究习惯。教师设定开放的题目,学生寻找资料,阅读参考文献,并对材料加以分析整理,最后撰写报告。但是,完成报告必须规范地按照学术报告的形式填充自己的研究内容。所以要打破常规,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但是要规范地表达自己。所以和国内的学生相比,在学术素养的培养上他们是直接和国外接轨的。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大量的阅读才能通过。

但是英国项目和美国项目也还是存在着重点的不同。

美国项目的教师基本都是从西方国家来,一部分对中国了解较少,一部分纯粹是对中国充满好奇,出于“看世界”的想法,在中国短期停留。当然在学术上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由于教师对自己的课程负全部的责任,取决于教师本身,虽然体现了灵活性,但是也会有教师随意性的存在。当然,作者所见过的教师都是很有学术素养,而且勤奋,踏实,充满创造力的美国教师。

而中英项目的国际学院的教师团队都是在西方国家生活学习多年,既有中国的基础教育基础,又接受西方国家系统教育的熏陶。所以,从知识上与时俱进,从思想上包容兼并,并且经过多轮的培训和交流,日渐规范。每门课的中方和英方一对一的配合和及时交流的体制将教学中的问题减少到最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中方教师的每一步教学活动都体现了共享、规范,将教学中的失误减小到最少。

同时,更进一步的,中英项目将英国人一贯的规范传统带到中国。所有的学生每门课的报告都严格按照规范的报告要求进行评价,虽然我们可以注入创新的思想,但是格式和内容的规范仍然是最基本的标准。

最后,虽然我列举了很多我亲身体会的中美和中英项目的异同点,但是我想说的是,引进国外的项目,我们的目的是将国外更好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和资源提供给需要他们的学生,为学生和家长打开一扇可以看得见不同世界的窗户,但是只有真的是为了学生,才能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和服务,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加壮大和长久。我们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真正地体会市场的力量。

[1]周小舟.中英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问题及对策[EB/OL]. 2013. http://www.cbs.shisu.edu.cn/s/83/t/79/79/a1/info31137.htm

G40-059.3

A

1674-9324(2014)45-0232-03

武翠荣(1977-),女,北京农学院国际学院讲师,美国硕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是劳动力和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学院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初等教育学院
题解教育『三问』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院掠影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