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业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研究

2014-03-01迟红军

时代金融 2014年8期
关键词:外资银行金融体系银行业

迟红军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上世纪80 年代到现在,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刚开始是在挪威、芬兰等国家,它们主要是因为金融业的管制放开,国家对信贷的管制放松,从而引起大规模的贷款浪潮。泡沫经济破碎后,出现了国家的经济危机。大的经济衰退很大程度上与金融业的自由化和金融业的开放程度密切相关。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大量的外国资本进来做一些投机,这就跟金融的相对开放有密切的关系。这些投机资本的冲击对一国的金融体系的确有一些很不好的作用,所以大家都开始关注金融安全这个问题。

马克思曾对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做出深刻论述,其后Minsky、Bernanke 等人对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行了理论阐释。东南亚金融危机、南美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金融危机的思考,提出金融安全的问题。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一些亚洲国家因此遭受巨大的损失,金融危机的破坏是持久的,研究这些问题对于防止危机再次发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金融安全问题也因此成为经济学者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金融安全的概念

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外学者通常将金融安全放在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战略的系统中探讨。我国学者对金融安全的广泛研究探讨开始于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王元龙(1998)首先根据金融的实质对金融安全进行界定,凡是与货币流通及信用有关的活动都属于金融安全的范围,因此金融安全概念中包括了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运行的安全。从金融的实质角度界定金融安全概念时特别强调一国对外金融的安全,认为一国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借用外债等都属于金融安全问题的范畴,其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经济安全。郑汉通认为,所谓的金融安全,即一国金融利益不受侵犯,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不受破坏和威胁,金融体系能抵御各种金融危机对其的侵害。反之,当一国金融利益受到侵犯,金融体系不能正常运转,面对各种各样的金融危机毫无抵抗能力,就是金融不安全。雷家骕认为,所谓金融安全,主要是指金融领域能够通过利用各种手段抵御和消除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威胁和侵害,以确保正常的金融功能和金融秩序。

本文认为,金融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安全主要是针对金融和货币领域的动态均衡状态。而广义的金融安全则是指在拥有国家主权的前提下,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动态均衡。它是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在其金融发展过程中具备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侵袭的能力,确保金融体系、金融主权不受侵害、使金融体系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一种态势。

三、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

从影响因素的性质来看,影响一国金融安全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指经济体系本身的原因引起的金融形势恶化,包括实质经济和金融体系本身。一国金融安全状况如何主要取决于该国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与市场的感觉与态度。金融安全问题的国别差异使各国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与信心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各国金融安全的因素也就有所不同。

第一,内在因素包括国家的经济实力和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当一国面临金融危机的威胁,通常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摆脱危机,若一国具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则抵御危机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该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否与金融体系相协调,即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是否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金融体系自身制度环境的完善程度,如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状况、治理结构状况、内部控制制度状况等。

第二,外在因素包括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国际游资的冲击。一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极大地影响着其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如该国的货币是否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该国是否拥有制定国际金融规则的主导权。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金融安全发生了问题,往往会危及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稳定,甚至还会危及经济社会安全。国际游资的冲击有可能成为引发金融体系不安全的直接原因。从近年来爆发的金融危机来看,国际游资通常都是将已经出现明显内部缺陷的国家或地区作为冲击的首选目标,特别是那些短期外债过多、本币汇率严重偏离实际汇率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是首当其冲。

四、金融安全的指标体系

在金融自由化浪潮中为保持我国金融业稳定,建立完善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非常重要。中国对金融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远晚于国外。赵英等(1994)设计的经济安全指标体系从内容上看比较全面,但许多指标不具有操作性,不具体。伍志文(2002)、王明华和黎志成(2005)采用了信号分析的方法定义金融稳定并进行预警判断。从国内近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金融预警研究主要集中在危机原理和预警指标体系的探讨,实证检验主要以1997 年爆发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作为检验样本。本文将针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分析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金融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指标之前,将某些不易量化但是可以用替代变量来表示的变量数量化,将那些不能通过替代变量表示的变量去除以此减少对整个评估体系的影响。

金融安全评价指标

五、中国银行业开放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可选择路径大致有四种:成立外资独资银行,即法人机构;在中国开办独立的分支机构;购买并持有中国国内银行机构的股份;与中方合资建立新的银行。在中国加入WTO 以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途径是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中国加入WTO 以来,入股中资银行的方式逐渐受到外资银行的重视;而法人机构的设立在入世过渡期的五年中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但随着2006 年12 月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最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细则的实施,外资银行法人机构的设立将迅速增加。

对外资参股或者并购对于我国银行业发展和金融安全的影响,要辩证的看待。

第一,从我国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外资参股或并购所带来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有助于市场成熟和完善,使政策传导机制更加畅通,但是抑制了我国政府对银行的干预作用,弱化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调控效果弱化,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减弱。

第二,外资银行具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丰富的经验,对本国银行业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力,一些中小银行因而有可能破产,影响国家的金融安全。但是外资的参股是提高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行开放实质上是打破银行业的垄断,促使他们反思、学习、变革和完善;而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则是直接地为被入股银行带来先进的治理结构和管理理念。

第三,从金融监管的角度看,外资银行能够采用一些较强的规避管制措施,可能导致国家对外资银行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管。将金融不安全因素引入本国,若本国政府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则会对本国的经济体系产生严重的危害,外资进入将会给中国带来严峻的挑战。

第四,从银行开放与银行不良资产之间的关系看,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各个因素大都与银行业的垄断有关,由此产生了道德风险,造成不良贷款清收不力的局面。银行业的开放将极大提高商业银行减少不良信贷资产的水平,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金融安全。

第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一国外战略投资者入股国内银行比例最高不超过20%,所有外国机构入股的比例上限为25%,国家保持着国有商业银行的绝对控股权。因此即使国家开放银行业,国家对银行业的控股地位不会变,外资入股完全在国家的掌控之下。

六、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建议

金融开放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一部分。通过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内的金融实力,服务于经济发展和增进社会福利本身就是国家金融安全的一个主题,没有一个大国是对外完全敞开大门的,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金融限制。国内的经济发展需要金融业更有活力、更有效率,需要有一定的开放;但开放过程中往往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国内的各种法律制度、经济结构等,很可能并不适应这种开放,或者短期内要承受很大的阵痛,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过度不开放会导致金融风险几率增大,进而导致金融危机发生,而过度的开放又使得本国经济不稳定,更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那银行业金融开放会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哪些影响,我国应该怎么样选择银行开放程度,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第一,在微观层面上,要坚定地推进银行业的开放,鼓励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在开放条件下对本国银行进行适度保护,要合理把握保护的度,保护过度会造成银行缺乏竞争力,产生垄断,服务质量低下,而保护不足又会导致外资银行对我国的经济体系进行操控,造成金融系统混乱。要适当提高外资银行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门槛,增强我国政府对外资银行的控制,控制各家外资机构资本的进入总量。

第二,要增强我国银行的自身竞争力,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资本流动的特点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模式,突出核心业务,对自身的业务进行创新,重点开拓成熟或新兴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加强外资银行的监管,建立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

第三,要尽快建立健全金融安全体制,在制定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与之配套的特别法,加强法律和法规建设,促进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构建具有制度性的信息共享机制,克服监管效率低下的局面。制定一部基本法律来调整外资银行的状况,增强法律的稳定性,尽量避免出台过多的内部通知,加强法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中国应当坚持金融开放程度和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居民收入水平、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以保证金融市场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处理好金融开放与安全的关键在于一个度,要在开放的同时考虑到国家安全的需要。

猜你喜欢

外资银行金融体系银行业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少数股权还是独立发展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