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2014-03-01王姝
王 姝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6)
一、引言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社会物质资料在生产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而消费是在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中,中国的整体实力也在与日俱增。我们处在这个大环境当中,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尤其是北京这种变化更是巨大的,城市的改变,我们生活的改变都在进行中。而作为普通民众,个人收入的增长,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改变就是消费的变化。不仅是消费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消费结构、消费倾向也在改变当中。当然,过快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好的变化,同时也会产生问题。
北京市居民作为中国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行为、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具有其突出特点:相对于发达地区的代表性和相对于落后地区的示范性。研究北京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不仅对于北京市政府决策部门制定有效的政策,改善居民消费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对全国其他省市也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对北京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研究,利用统计年鉴上的数据,通过分析,以深入了解北京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变化、现状,并对不合理的部分提出合理化改善建议。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于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北京统计年鉴》中人民生活分项。
三、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到2010 年北京市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年消费支出额,总消费性支出额为17893 元。
表1 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消费性支出结构(2010)
图1 2010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人年消费性支出结构
从图1 可以看到2010 年消费支出的构成。按所占比重排序,其中食品依然占据消费性支出总额的最大比重,占到33%;其次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交通和通信,都占到了15%;再次是衣着花销占到了10%;然后依次是医疗保健、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可以看到虽然食品依然是生活花销最重要的部分,但人们也相对重视了生活享受、服务、保健等。
本文以5000 户北京市城镇居民为样本的家庭消费支出结构数据,按收入水平将全市住户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每个级别户数占全市人口的20%。
可以得出,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食品支出所占的百分比越小。而收入水平越高,用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百分比是越大的。用于交通和通信方面的消费,各收入等级的投入是有较大差别的,随收入的增加而加大。低收入家庭更多的乘坐公共交通,而高收入家庭可能会选择私家车出行。各收入级别用于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消费性支出的百分比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北京市城镇居民对于教育和医疗是比较重视的,不管收入如何都不会忽略这两项。居住项的支出,低收入群体支出所占百分比是比其他收入级别更大的。低收入群体更在意解决温饱,对于衣着支出不大,而中高收入群体对于衣着支出更大,更在意穿衣打扮。
四、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因子分析
为了考察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本文将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来进行研究。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纳入一个因子,以期用较少的因子反应原资料中的大部分信息,使结论更简明、清晰。
本文使用了2000~2010 年间的北京市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通信和交通、教育文化及娱乐服务和杂项八个方面的家庭人均年个人消费支出比重的数据来进行因子分析。
根据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到各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较大(大于0.3),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
巴特力球度检验的统计量观测值为122.953,通常将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则相应的概率P 值远远小于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性差异。同时KOM 值为0.777,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由因子分析的初始解分析结果可以看到进行因子分析后,对各变量信息的解释均比较好,结论也就比较好。
分析结果中也可以看到,提取两个主因子,特征根大于1,对原始变量信息的解释能 力 将 达 到87.825%,可以解释大部分信息,效果较好。第三个以后的因子特征值已经很小,对原有变量的解释的贡献很小,可以忽略。这点从碎石图中也可以看到。所以我们提取两个因子是合适的。
图2 因子得分趋势图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原始的因子载荷矩阵,各因子对变量的典型代表性不是很突出,使得因子的意义模糊不清,不利于我们的解释分析。于是,将原始因子进行方差极大法的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果如表2 所示。得到消费结构因子分析模型:
食品=-0.919F1-0.098F2 衣着=0.148F1-0.949F2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0.948F1-0.075F2 医疗保健=0.776F1+0.391F2
交通和通信=0.954F1-0.179F2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0.31F1+0.852F2
居住=0.716F1+0.618F2 杂项及服务=-0.864F1-0.429F2
可以看到,食品、家庭设备、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杂项、居住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可解释为基础性因子。由载荷系数的绝对值看到,2000 年到2010 年间,北京市消费结构中变动最大的是交通和通信,其次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食品。交通和通信的变动是正向的,也就是说它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食品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比重是变小的,这也与实际相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吃喝和家庭耐用品的追求,已经从重数量转化为品质追求。
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的是衣着和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可解释为品质性因子。其中衣着的消费比重是负向变动的,而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消费比重是正向变动的。北京市的居民对于教育一直是比较重视的,而近几年人们对于旅游、美容等的消费也逐渐成为了消费热点。
选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得到因子得分函数,并计算因子得分,绘制趋势图。
F1=-0.217 食品+0.159 衣着-0.227 家庭设备+0.144 医疗保健+0.262 交通和通信-0.032 教文娱+0.099 居住-0.161 杂项
F2=0.071 食品-0.478 衣着+0.086 家庭设备+0.09 医疗保健-0.209 交通和通信+0.373 教文娱+0.207 居住-0.097 杂项
从因子得分趋势图中可以看到,因子1 的起点较低,但是呈明显上升趋势的,2003 年后上升趋势变小,基本平稳,到2007 年后有小幅下降。因子2 在2003 年后大幅下降。说明在北京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中,基础性因子所占的比重依然是比较大的,居民对此因子包含的消费项目比较重视,且近年所占比重趋于稳定。品质性因子所占比重还是比较小的,不是居民消费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五、合理化建议
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有自己的优点,并在不断变得合理、完善当中,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政府协助进行改善,以期更成熟的消费结构,使居民的生活变得更舒适。本文在此提出一些关于改善消费结构不足之处的浅见。
(一)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国际大都市,其行为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居民收入对于消费结构的影响是很显著的,着力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并尽力缩小各收入阶层居民的收入差距,使社会更公平合理、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举措。
(二)端正价值向导,加强对消费结构的正确引导
社会发展,必须要以文化为先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民族有信仰、有情操,提高居民消费的质量,避免拜金、炫富等不高尚的消费方式风行,保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方式平稳接轨。
(三)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
北京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快的,作为全国发展的中心、样板城市,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人口、资源、生态的平衡,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消费,开拓生态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