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翻译硕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14-03-01梁丽肖
郑 悦,梁丽肖
(1.河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燕山大学党委组织部,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形式,自2009年起,教育部对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2007年3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并随之启动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工作。同年4月21日,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首届全国翻译专业建设圆桌会议”,主要探讨翻译专业师资的培养和发展问题。
一、翻译硕士专业的定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与传统的翻译硕士学位要求不同,后者强调翻译的理论、技巧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前者则着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和专业化的翻译人才,强调人才与市场的密切联系,但是它又区别于普通的技能类学校,除了强调技能、实践以外,还要具备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专业翻译教学的目标旨在培养合格的翻译人员,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获得专业翻译能力和相关行业知识。翻译专业人才不仅要求精通两种语言,同时还需拥有广博的文化和百科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需要掌握各种翻译技巧,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操作,内化为译者的自觉行为。”[1]。
二、河北省翻译硕士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高水平的专业翻译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传统的教学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翻译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已迫在眉睫。近几年来,河北省的翻译硕士专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稳步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现在,全国共有159所高校设立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其中包括河北省的五所高校,分别是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和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大学开设了翻译硕士专业笔译和口译方向(包括英语、日语和俄语);河北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和河北联合大学开设了翻译硕士专业笔译和口译方向(仅限英语),燕山大学开设了翻译硕士专业笔译方向(仅限英语)。
在课程的具体设置上,各学校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以河北大学和燕山大学的的英语翻译硕士专业笔译方向为例,详见表1。
表1 河北大学与燕山大学课程设置特色
从表1可以看出,河北省高校在翻译教学课程设置结构上已倾向于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分类也较为详细、全面,但大部分为基础性课程,可适当再增开一些专业程度高的课程,在高层次课程设置上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同的学校也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以燕山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为例。燕山大学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的全面指导工作;校外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实践环节,为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的实践活动。河北师范大学则采取师资来源多元化的措施,壮大兼职教师队伍。目前,翻译硕士专业教师中兼职教师有11人,主要来自中国作家协会现代文学馆,教育部微软语言语音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河北省外事服务中心,河北省翻译事务所等单位。
在教学方式和师资配置方面,河北省从事翻译硕士专业教学的教师很大一部分还是采取研究型的传统翻译教学,专业型、应用型师资还比较薄弱。“按照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翻译硕士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的任课教师中具有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的比例要达70%,”[2]与该要求相比,河北省翻译硕士专业师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师资队伍不达标,尤其是学术型翻译导师和MTI导师的不合理配置势必影响河北省MTI教育的发展。“高素质、应用型的职业口笔译翻译人才仅仅依靠我国高校目前的一支专业外语师资队伍是无法培养出来的,这是因为我们现有的外语教师普遍缺乏在外交、外事、外贸、科研、出版等翻译工作岗位长期工作的经验,他们对于什么是职业翻译所需要的素养的理解往往也仅仅出自于书本,而不是实战。”[3]
三、翻译硕士专业师资与传统翻译专业师资的关系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与传统的外语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多方面存在差别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翻译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翻译教师在发展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加强翻译硕士专业教学内容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并积极推动学位教育科研与翻译产业的需求相结合。如果不能考虑市场的因素,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只懂文学翻译而不了解其他行业和其它学科翻译特点的人才,翻译硕士专业教育将走入与翻译市场脱节的困境。
目前,很多翻译专业教师都是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熟练的双语能力,但缺乏专业系统的翻译实践训练。基于现状研究和市场需求,翻译专业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改变传统的靠一支笔一张纸搞翻译的做法,培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翻译的能力;抛弃原来的只掌握中外语言就足够的观念,树立在精通语言基础上培养翻译思维和翻译能力的理念。翻译硕士专业教师需要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科研能力及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这里的理论既包括翻译理论,也包括教学理论。能够系统透彻地掌握翻译界各流派的主流思想及当下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并善于将其运用到翻译实践活动当中,做到理论技巧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但是,一名合格的翻译硕士专业教师不仅是经验丰富的专业译者,还要是专业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任务的组织者,翻译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总体来看,要达到国务院下发的标准,河北省加大力度建设翻译硕士专业师资队伍的任务迫在眉睫。
四、如何培养应用型翻译硕士专业师资队伍
翻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于专业翻译硕士的要求就更高。专业翻译教学不仅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丰厚的翻译理论基础,熟悉各翻译流派的主流思想,精通翻译策略和技巧,还要具备相当数量的口笔译实践。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年发布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第九条要求:笔译教师应承担30万字以上的正式笔译任务,口译教师应担任过20次以上的正式场合的交传或同传任务。仲伟合对该方案作出理性的解读,他指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及试点,无疑是近年来我国翻译学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专业化翻译人才提供了重要途径,为我国翻译学的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4]高等院校是培养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摇篮,也是培养翻译高层次人才的沃土。因此提升翻译硕士专业教师综合素质,尤其翻译实践能力势在必行。高校培养应用型翻译专业教师可以集中运用社会、企业、学校等多方面的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翻译事业创造良好、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一)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
相比较而言,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翻译教学与翻译研究在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政府可以在公派出国学习上给予翻译硕士专业教师一定的制度倾斜或支持,让他们可以到这些国家地区进行研修学习,接受高水平的专业学习、训练,带回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协助建立一定规模的翻译培训中心和实习基地,为翻译硕士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与市场、客户直接接触的机会,增强实战性,丰富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成果。实习基地可以为翻译教学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特定的交际主题,还便于教师和学生熟悉各种文本的翻译特点,教师要积极参与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维护,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培养师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提高自身口、笔译实战能力。
(二)高校之间的合作
有实力和有经验的高等院校应尽量多筹办和组织针对翻译硕士专业教师的进修班。在介绍先进方法传授经验的同时,还可以把发展过程中所走的弯路以及遇到的挫折介绍给年轻的、缺乏经验的教师,帮助他们尽快地成长。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各高校应该定期举行交流活动,在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创新、语言实习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促进各高校在这些方面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企业当中不乏有一些翻译经验丰富的一线译者,无数的翻译实战经历培养了他们敏锐的翻译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翻译行为。职业译者的第一线经验往往比书本上的理论技巧更富有可用性和实效性。这些经验对翻译硕士专业教师的职业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学生也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反过来,翻译硕士专业教师具备的专业理论素质可以为职业译者补充理论上的不足,增强译者的人文素养。翻译硕士专业教师与专业翻译人员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不仅自己要会翻译、懂翻译、能翻译,更重要地还要讲翻译。面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如何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除了需要具备宽阔的翻译理论视野,熟悉国内外发展动向之外,还要善于琢磨、总结,循循善诱,真正让学生理解翻译,培养一种终身受益的翻译思维。
(四)翻译硕士专业教师自身的学习
“MTI的发展不是原有外语专业的翻版,它对MTI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翻译实践经验的积累,鉴于目前MTI教师队伍整体上翻译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很多专家学者急切呼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提高MTI教师的翻译能力和教学水平,如短期师资培训,这类培训能促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突破传统训练,追求创新职业发展。但MTI教师的职业成长不能只靠参加短期培训班,MTI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5]翻译硕士专业教师要培养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关注翻译领域和翻译市场的发展动向,积极参与翻译赛事,承担翻译任务,在翻译实践中寻找翻译规律,以发现新的翻译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乐,这样便能获得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优秀的翻译硕士专业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能够从最新的研究成果中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使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实践。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翻译硕士专业教师才能有良好长远的发展。
五、结语
根据翻译硕士专业课程的具体特点,翻译硕士专业教师不仅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具备丰厚的知识底蕴和文化素养,还要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做到干一行,通一行,精一行。另外,河北省高校的专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语言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的规格不够高,翻译技术和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不是很广泛。因此,在发展翻译产业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培养优秀翻译硕士专业教师软实力之外,还要逐步地改善翻译教学过程中必备的硬实力。
[1]郭玲义.专业翻译硕士培养模式之探索[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39-342.
[2]尚亚宁.我国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4):71-75.
[3]何其莘,苑爱玲.做好MTI教育评估工作 促进MTI教育健康发展——何其莘教授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2(6):52-56.
[4]仲伟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J].中国外语,2007(4):4-12.
[5]郑悦.对外文化传播中MTI教师的角色定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44-48.
(编辑:刘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