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客话”方言音系研究
2014-03-01牟成刚
牟成刚
(文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广南“客话”方言音系研究
牟成刚
(文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客话”在广南一般泛指地处较偏的乡村方言,与县城“汉话”和“民族话”相对①。杨柳树方言是广南“客话”的典型代表,文章便是以之为依据和基础,系统介绍广南“客话”的音系及其特点,并列出同音字汇,以便人们充分了解广南“客话”方言的语音面貌及特色。
广南客话;杨柳树方言;声韵调;语音特点;同音字汇
广南“客话”全称“客家话”,即当地“客家人”(族别归“汉族”)所说的话②。“客话”一般分布于当地较偏的乡村地区,与县城“汉话”具有明显的不同。如音系上县城“汉话”不分尖团、中古日母字大多读零声母(老派)、泥来母不混、精知庄章组声母今读混同等,而乡村“客话”则恰好相反;词汇上县城汉话称大爹、大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乡村“客话”则相应称大伯、伯娘、公、婆、家公、家婆等。文章以杨柳树“客话”为代表,主要分析介绍广南“客话”的语音系统及其音系特点,以期人们对广南“客话”语音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广南“客话”音系调查的选点概说
“客话”在广南主要分布于较偏远的乡村地区,为了保证所调查“客话”音系的纯正,调查取点应具备地域偏远、客家人聚居和相对隔绝等特点,杨柳树是具备这些条件的最为理想的广南“客话”调查点之一,文章音系的分析介绍即以杨柳树的“客话”调查为依据。
杨柳树行政村地处云南省广南县八宝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2公里,距县城105公里。村民委总面积34.71平方公里,海拔1240米,喀斯特地貌,山石耸立,林密沟深,与外界相对隔绝,属绝对贫困村。村民委下辖45个村民小组,据2011年统计,总人口3474人,其中汉族643人,苗族2528人,彝族303人。域内民族关系融洽,但基本互不通婚,村落民族界限严明。语言的使用在杨柳树村委会内部杂而有序,即在各自聚居区使用本族语,在公共交际场合则都使用“客话”。域内说“客话”的“客家人”分别聚居于杨柳树、谭家湾和炭山三个村寨。语言方面,广南“客话”亲属延以叔、伯、娘、婶等相称,牟、汪、宋、杨、薛、丁等姓称“妈”为“母”。此外,称蹲为“[ku44]”,称跳为“[ʦoŋ21]”,称公鸡、母鸡为鸡公、鸡母等,均显示出当地“客话”方言的特殊性。
本次调查的主要发音合作人共2位:张碧英,83岁,世居杨柳树本村,文盲,农民;牟忠林,57岁,世居杨柳树村,小学文化,农民。笔者于此谨致谢忱。
二、广南“客话”的声韵调系统
(一)声母24个(包括零声母)
p布步杷、pʰ怕盘捧、m门木马、f飞虎胡、v午、武、乌,t到、大、贷、tʰ太、同、抖、ȵ疑、年、仰、l怒路宁、ts糟争精、tsʰ粗锄秋、s丝师修,tʂ招知治、tʂʰ昌丑虫、ʂ诗市训、ʐ日人然,tɕ见巨企、tɕʰ轻穷洽、ɕ险闲溪,k冈跪界、kʰ开狂去、x灰红海、ŋ硬矮,Ø衣言荣耳叶。
说明:[tʂ][tʂʰ][ʂ]的发音部位稍偏前;零声母逢[i]韵母时略带摩擦。
(二)韵母35个
ɿ资师、i衣七虑律、u妇六绿续轴肉、y女剧玉希、ʮ蛆挤楔蓆、ʅ制止石蔗、ɚ儿二耳,a大巴掐胯、ia家瞎瘪斜、ua花刷镲耍,e客黑去割、ie歇杰连前、ye雪全茄鲜,o哥火墓凿、io学脚弱、uo窝卧,ai爱筛街崖、uai甩快欢,ei车姐铁别憋、uei水雷砌絮,au抱矛咬敲、iau表刁屑,əu口柔浮缕、iəu秋流,ã山淡淹咸、uã乱船赚铲,en根成村頓、in金精民迎、uən困椿绳横训、yn群军倾杏,aŋ张绑巷虹窗、iaŋ江阳、uaŋ装光双矿,oŋ红虫宏风、ioŋ兄穷容躬。
说明:[ã][uã]鼻化音色彩不太明显。
(三)声调4个(无儿化和轻声)
三、广南“客话”的语音特点
(一)声母特点
1.全浊声母清化,规律为全浊平声字归相应全清送气声母读阳平,仄声字归相应的次清不送气声母读去声,如“菩pʰu42/部pu21‖床tʂʰuaŋ42状tʂuaŋ21”等,但有例外字,如“杷pa44/头前头təu44/脐ʨi44‖造ʦʰau21/傍pʰaŋ42/泽择ʦʰei42/凿ʦʰo42族ʦʰ u42/薄薄荷pʰau21”等。
2.塞擦音分ʦ、tʂ两套,它们的今读类型属于典型的“南京型”[1],即属“庄组三等(除止摄合口和宕摄)、精组读ʦ组与庄二知(除梗摄)、章组读tʂ组二分”的类型[2]79。如“苏=梳su44≠书ʂu44/私=师sɿ44≠尸ʂʅ44/增=争ʦen44≠蒸tʂen44等。舌尖后的tʂ组发音时,舌头没有北京音那么靠后,但它与舌尖前的ʦ组音的区别相当明显,是完全不同的两组音。
3.中古泥(娘)母洪音字与来母字声母相混读l母,如:怒=路lu21。中古泥(娘)细音与疑母部分细音字读ȵ声母,例如:年=业ȵie42。但有例外,如泥娘(母)细音梗开四青(径)韵的“宁”字和深开三沁韵的“赁”字声母便读l母,而宕开三药韵来母“略掠”二字的声母便与同韵摄的疑母“虐疟”字同为ȵ声母,即“略掠=虐疟ȵio42”等。
4.杨柳树方言的v声母主要来自于古影母、疑母、微母,但它只局限与单元音韵母u相拼:误=恶可恶=雾vu21。此外,流摄开口一等明母“戊vu21”亦读v母。
5.梗摄云母“荣”、通摄以母“容蓉镕榕溶融”和日母“戎绒狨茸冗氄”等读零声母io
6.声母ŋ主要来自于古疑母和影母的洪音字,如“咬ŋau53/淹ŋã44”等字。
7.f母除来自于古非组声母外,还有来自于古晓、匣母,但其条件是韵母为单元音u韵,即古晓、匣母今读单韵母u的字,它们只能与f声母相拼,如“虎fu53/胡fu42等。
8.尖团音区分明显,即古精组字逢细音读ʦ组声母,见、晓组字逢细音读ʨ组或其它声母,如“酒ʦiəu53≠九ʨiəu53/妻ʦɥ44≠欺ʨi44/须sɥ44/絮suei21≠虚ɕy44/谢sei21≠械kai21”等。例外如精组“绝ʨye42/津ʨin44就ʨiəu21”等读ʨ组,而晓母“休siu44”字音读ɕ母。
(二)韵母特点
1.精组细音假开三、咸开三入声、山开三入声、山开四入声、曾开三入不仅声母保留尖音ʦ组声母,其韵母也合流读ei韵母,如“姐ʦei53/借ʦei21‖接ʦei42‖泄sei21‖切ʦʰei42‖熄媳sei42”等。例外字或为本地非常用字,如假开三“邪ɕie42”、咸开三入声“妾ʨʰie42捷ʨie42”等,或为古音残留,如假开三邪母的“斜sia42”等字。此外,假开三章组字全部、咸开三泥(“聂”例外)章组入声字、咸开四端组入声、深开三知庄入声字、山开三帮端泥知章组入声字、山开四帮端组入声字、曾开一帮端泥组入声字、梗开二帮知庄组入声字的韵均为ei韵母,如“车tʂʰei44/猎lei42/碟tei42/涩sei42/哲tʂei42/铁tʰei42/北pei42/麦mei42”等字,即杨柳树客话方音中除假开三章组字和精组字外,读ei韵母的字基本上都是古入声字。
2.深、臻摄开口三等字今普通话读前鼻音的in韵母与梗摄等开口二、三、四等今普通话读后鼻音的iŋ(汉语拼音为“inɡ”)韵母合流,杨柳树“客话”音一律读前鼻音in韵母,如“金=京ʨin44/音=应in44/贫=平pʰin42”等。
3.通摄、梗摄和曾摄今普通话读后鼻音əŋ韵母的字全部归入前鼻音en韵母或后鼻音oŋ韵母。具体为:梗摄、曾摄中绝大多数归读en韵母,如“彭pʰen42/冷len53/整tʂen53/生sen44”等,只有少数几个例外读oŋ韵,如梗摄开口二等“孟moŋ21/猛moŋ53/蚌poŋ21”、曾摄开口一等“朋鹏pʰoŋ21/崩poŋ21”等;但通摄就全都归读oŋ韵母,如“风foŋ44/懂toŋ53”等。
4.ɥ韵字主要来自于精组细音。遇摄合口三等韵精组是其主要来源,如“蛆ʦʰɥ44/取ʦʰɥ53/须sɥ44”等字。此外,蟹开四精组有“妻ʦɥ44/挤ʦɥ53”二字,山开四心母有“楔楔子sɥ42”一字,梗开三邪母亦有“蓆蓆子sɥ42”一字读ɥ韵。值得注意的是,遇合三等韵心母去声“须suei44/絮suei21”、蟹开四清母去声“砌ʦʰuei21”三字仍然保留着传统合口三四等的u韵头。
5.io韵字来自于古宕开三等入声字(知章组除外)和江开二等见组的入声字,如“脚ʨio42/岳io42”等。值得注意的是,宕开三日母入声字读零声母,如“若弱io42”等。
(三)声调特点
广南“客话”的声调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从古调类在当地方言中的分化来看,古“平分阴阳,浊上变去”都与今普通话的调类特点基本一致,如“拖tʰo44≠驼tʰo42/动=洞toŋ21”等。但中古入声调的字在杨柳树“客话”方音中基本上都派入了阳平,这属于西南官话的典型特点[3],如“徒=突tu42/河=盒xo42”等。派入阳平的古入声部分字在听感上微略显短促,特别是在入声读“ei”韵和“io”韵的字上较为明显,如“熄sei铁tʰei/列lei‖脚ʨio略ȵio药io”等,韵尾突收不能延长,甚至有稍带促音的感觉。
四、广南“客话”同音字汇
本字汇按韵母、声母、声调顺序排列。韵母、声母、声调顺序以第二节所列声韵调为序。字下加单横线“—”的表示白读音,字下加“=”的表示文读音,举例时用“~”表示本字。本字未明的用方框“□”来表示,后用下标小字注释或举例,但例句将直接用音标而不再列方框。字有两种或多种读音的,在该字右下角以下标“又音某”的方式予以注明。
五、余论
广南“客话”从音系特征上看属典型的西南官话,它一般主要分布于县域较为偏远的客家村落,其语音内部虽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也存在着地域和演变的细微差异。杨柳树与谭家湾相隔不过十五公里,两个客家村落同说“客话”,可谭家湾却有着非常丰富的儿化音③;南屏镇牛棚村的客话把中古假摄开口三等精组字读为i韵,如“姐”读ʨi53,牛棚人说“我姐家”,杨柳树人常因听成“我几家”而至误解;叶家坝老派音中甚至部分保留中古三等章组细音介音,如“蛇”读ɕiɛ42、“车读”ʨʰiɛ44等。此外,随着现代对外接触的日益增多,“客话”语音也在缓慢地发生着变化,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原ʦ、tʂ声母两分的格局如今正在演变为读单一的ʦ组声母格局,这一演变情况在越是靠近城镇的地方表现得越明显,快的甚至一代人即可完成这一演变。综上所述来看,要全面认识广南“客话”的语音特点及其演变情况,还有待做更多的田野调查和分析挖掘。
注释:
① “民族话”指少数民族语言,因为当地人称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自称都称“民族”,故其语称“民族话”;“汉话”一般是以县城话(莲城话)为代表,至于广南县城汉话的语音情况,具体可参看拙作《广南方言语音系统的调查分析》(文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一文的调查分析情况,此不赘述。
② “客家”一般是当地乡村少数民族对说“客话”人的称呼,绝大部分说“客话”的人也自称“客家”,但随时间的推移,现大多“客家”也已因应规定的族属而对外自称“汉族”了。值得注意的是,“客家”也许仅为当地土著人对外迁而来客居此地的人(或汉族或其他民族等)的称呼罢了,因考证族源或移民情况并非本文所讨论问题的重点,故文内仍沿用当地民间称呼,即称“客家(人)”和“客(家)话”。
③ 笔者的母亲是谭家湾人,父亲是杨柳树人,故笔者对这两个村寨的语音非常敏感,辨别能力很强。
[1]熊正辉.官话方言分ʦ、tʂ的类型[J].方言,1990(1):1-10.
[2]牟成刚.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在西南官话中的演变[J].文山学院学报,2013(1):76-84.
[3]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1):2-5.
A Phonological Study of Guangnan Dialect Hakka
MOU Cheng-g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Hakka generally refers to village dialect in remote places against county dialect Hanhua andnationality dialect. Yangliushu dialect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Guangnan Hakka. The paper introduces itsphonologic system, phonetic features, and its homophones based on it for people deeply knowing Guangnan Hakka’sphonetic features.
Guangnan Hakka; Yangliushu dialect; sound, prosody and tone; sound features; homophones
H172.3
A
1674-9200(2014)01-0072-09
(责任编辑 王光斌)
2013-03-20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滇东南汉语方言音韵研究”(2013Y205)。
牟成刚(1980-),男,彝族,云南广南人,文山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和方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