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勋警探便衣警察许奎的故事

2014-03-01李功耀

人民公仆 2014年10期

■ 本刊记者 李功耀

功勋警探便衣警察许奎的故事

■ 本刊记者 李功耀

国家公务员局“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巡揽

采访报道“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记者设定了两个“门槛”:一是在“公仆”岗位上奋斗了相当长时间,并取得了不凡业绩;二是有鲜活而感人的事迹。记者以为,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其实是描绘主人公不懈奋进的人生旅程,记录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既为“史”,就要有一种庄严感、厚重感。所以记者采写公仆英雄,总是慎之又慎,对“80后”典型,不敢贸然下笔。

只有许奎例外!

采访之前,记者抄录了有关材料中关于许奎的一段文字介绍:“许奎,男,汉族,33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刑侦大队便衣警察中队长。曾获得‘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从警九年来,他一直战斗在刑侦一线,始终把‘绝不放过一个坏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在打击犯罪、保卫平安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仅2010年以来,他主侦破获各类侵财案件197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710余名,破获严重系列案件69宗670余起,被群众誉为‘热血警探’。”后几行文字让我吓了一跳,才五年时间,

就取得这么优异的成果。我在肃然起敬的同时,又生出些许疑虑——这些成果的背后,该凝聚了这位青年民警多少心血和汗水?

无论如何,我得去一趟武汉了。

运气真好!刚到江岸区公安分局,记者就赶上全区公安民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英雄事迹报告会,作报告的有五位,排在第一的便是许奎。他语调平实,口齿清晰,像讲一段平常的故事,并无澎湃的激情和华丽的辞藻。但十分钟之后,响亮的掌声经久不息,好像台下数百名公安民警都是冲他鼓掌来的。据说这掌声,在湖北省公安厅、武汉市公安局及各分局的礼堂响过无数次。

一个“80后”民警,在掌声和荣誉面前会不会飘飘然?在他走下讲台,在一间小会议室接受采访的那一会,我感觉他不会。他身高一米七二,精干而标致,眉眼炯炯有神,嘴角刚毅有力,一身新警服显得格外精神,让我这“60后”为之一振,真是后生可畏。他本来可以眉飞色舞、侃侃而谈的,但没有!这种内敛和沉稳,是天性使然?还是接受采访太多,已然有些麻木呢?

区公安分局政治处干事找来一大堆报纸,有《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长江日报》,还有《楚天金报》。最显眼的是《楚天金报》,上面有一个专栏,专门介绍许奎的事迹,评述许奎的精神。当然还有省市政法委、公安厅(局)主要领导的批示。这份量,对一个年轻民警已经够重了。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作为优秀民警,他经历了多少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他的业绩如何超越同龄人和同事,让广大群众看到他卓越的风采?

采访许奎,来对了!

记者浏览过一份《员工敬业指数调查报告》,其中说到“80后”,词句不大客气。报告说: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表现得“最不敬业”,这批年轻人一个显著特点是,遇到困难时选择“跳槽”或“消极抵抗”,而不是积极向上。这一“报告”的科学性如何,记者不敢妄评。但用在许奎身上,则错了,绝对错了!我觉得有必要写写许奎,为了武汉市公安系统培养的优秀代表,为了那些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又蒙受诸多不实评价的“80后”。

儿时就有梦

许奎祖籍河南,在爷爷那一辈,许家就落户在武汉市东西湖区。东西湖,地处长江左岸,在汉江、汉北河及府环河交汇处,为古云梦泽一部分。东西湖区因湖得名,因水而兴,往年水患频繁,野凫荒渚,芦苇丛生,人烟稀少,直到上世纪50年代,在党和政府号召下,数万开拓者围垦治理,荒湖滩才变成良田。如今,区内土地肥沃,河渠纵横,城镇社区,村舍原野,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当年,许奎的爷爷许宗富便是带着满腔热忱投身围垦事业的一名党员。许宗富文化不高,但他的坚韧和执著,引导这个家庭长期保持着围垦时代的优良传统。在新派武汉伢看来,那是“助人为乐、诚实敬业、与人为善”的“老调”和“傻帽”精神,但许家则实实在在地坚守着、传承着。

许奎1981年出生,是户籍写作“武汉”的普通农家。往上追溯好几代,许家都没有出过挺露头脸的人物,到了许奎这一辈,几代人积累的功德才散发出热能,培育出一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誉满江城的“热血警探”。身为平头百姓的许家长辈,谁不为这个上过报纸、电视,接受过共和国总理接见的后生而骄傲呢?

“这孩子为许家长了脸!”

然而,许奎少年时代是辛苦的。这和许多生活在“蜜罐”中的同龄人不一样。1989年,父母双双下岗,原本平实的家境出现经济危机,八岁的许奎感觉到了生活的变化,不再找大人要零花钱了。父亲东一家西一家地帮人打工,母亲做起了卖菜生意。许奎一放学,就帮妈妈卖菜,几十斤重的担子压在他肩上,也压在妈妈心上。“奎奎这伢能吃苦,亏了他了!”

1995年,许奎上了中学,学校离家远,步行得花近一个小时。贫寒的家境和每天来回十多里的奔波,虽也炼就了他的体格,磨砺了他的意志,但看到别的同学每天骑车上学,哪能不羡慕呢?终于有一天,许奎鼓起勇气,向父母提出了买一辆自行车的要求。父母不忍心拒绝,拿出几乎全部的积蓄,给他买了一辆价值700多元的山地车。许奎高兴极了,他可以和同学们并肩“齐飞”了。每天清晨,他迎着朝霞,催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心底温煦而和暖;傍晚,他沐浴金辉,追半阙斜阳缓缓西下,脸色滋润而亮堂,仿佛忘却了学习的枯涩和紧张。重要的是,他每天可节约一个多小时,也不再遭受同学的奚落了。

然而,不到一个月,他的山地车被盗了。许奎不敢再向父母要钱,但发誓一定找到那辆车。妈妈并没在意,儿子当真做起了“侦探”。从那天起,许奎放学或休息时,都要到学校周边的修车店“转悠”,有时还到旧车市场查看。三个月后,他终于看到一辆似曾相识的车,就在学校附近的路口,被一个赤膊男子推着……

许奎走近一看,车后挡泥板上一个痕迹跟他的车一模一样,而这痕迹正是他自己刻的。“这车是我的!”许奎又惊喜又恼怒,尾随赤膊男子来到一栋房前……查明了车子的去向,许奎回家找父母“求援”。妈妈简直不敢相信,人海茫茫,车流滚滚,儿子居然把车找到了。

东西湖区在武汉,实际上属于城郊,人员杂,治安差。他多次听说邻居家被盗,阿姨、姐姐的项链、耳环和手机被抢。他很早就萌生出一种英雄主义情结,暗中发誓,长大后一定做一名警察,专逮那些可恶的家伙。《名侦探柯南》、《狄仁杰断案传奇》成了他课余最爱看的作品;《江城警讯》成了他常看的电视节目……

终于穿上了警服

“警察”这个词,对许奎来讲,有一种威武、神秘的意味,还代表正义、勇敢和机智。穿着警服,惩恶扬善,多威风啊!面对高中的应试教育,他很迷茫:眼下的学习、备考和当警察有什么关系呢?客观地说,那时候,他成绩并不出众。因为那些直奔高考的课程,容不下他的机敏、他对事件的判断、对细节的推理。直到老师明白无误地告诉他,过不了文化考试这一关,做什么梦都是白搭。他才带着上警察学院的梦想,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有一次,他参观了“中华之剑”大型禁毒巡展,一部反映缉毒民警舍生忘死剿除毒魔的纪录片深深触动了他。在和平年代,警察就是最可爱的人。2000年,许奎心无旁骛,直接报考了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现湖北警察学院)。许奎在大学是勤奋的,他是带着问题学,为着将来的应用学,虽然他的专业是刑事侦查,但涉猎的范围包括警察应掌握的方方面面。平常他话语少,但在课堂上,他提问最多;每次讨论,他发言最积极。虽然家在武汉,但他很少回家,其他同学泡网吧、蹦迪厅,他不去;其他同学抽烟喝酒打麻将,他不沾。他总是泡在图书馆和资料室。当然体育锻炼,他是积极的,而且运动量很大。他不单是为了强身健体,更是为了将来的工作。体格不壮实,咋能当警察呢?他叹服一位伟人的名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作为人民警察,文武双全才带劲呢!

然而,许奎的从警之路并不平坦。那时的学校已不包分配,毕业就等于失业。在“拼爹”之风盛行的年月,他父母能给他什么呢?除了淳朴的家风和无私的爱,什么也没有。这样,一个警察学院的优等生在家“熬”了半年。什么是“熬”呢?那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惑,是不能为社会服务、为父母分担的郁闷,是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满脑子的想法、浑身是劲的许奎怎能在家呆着呢?只有出去打工。他找了份月薪两千多元的工作。他有的是力气,不怕吃苦;他特爱动脑筋,能把活儿干得漂亮,以致很多人都感慨:“还没遇到过这么踏实肯干的‘80后’。”他时刻记着父母的嘱咐:“要做老实人。老实人吃不

了大亏。”“要本份、知足。”“别着急上火,没有过不去的坎!”他觉得,这是前辈留给他的精神财富。他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尽管白天给人打工,晚上还不忘温习他在警察学院所学的课程。他在等待幸运之神向他招手。终于,这一天来了。2004年初,武汉市公安局招考警察,他满怀希望地报名参加。通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复习,他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他穿上心仪的警服,终于圆了自己的警察梦。

2004年9月7日,许奎正式进入江岸分局,被分派到台北街派出所。报到那天,一向内敛的许奎向教导员发了句高调的誓言:“这一天我等了很长时间,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然而,派出所每天面对的都是些“小案”,他在小说和影视剧中常见的惊心动魄的大案要案,在现实中咋就碰不着呢?许奎疑惑着,期待有一天能大显身手。当然,他心里明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切得从基础做起,办大案也得从小案入手。警服还没穿暖,哪能这么好高骛远呢!时任台北街派出所所长的桂仁卯默默观察着许奎,他看出这伢质朴,没有啥坏毛病,有一种警察的特质。桂所长和几个老民警商议:“好好锤打他,是块好钢!”

许奎虽然分在刑警队,但所里大大小小的事他都主动去做。那些堪称师傅的老民警在所长的要求下,为他量身定制了整套实践课程:办理居民户口、辖区活动保卫、案件现场勘察、嫌疑人追捕等等。真是好雨知时节,好苗遇春雨,许奎向所里每个同志学习,慢慢脱掉了青涩,变得成熟起来、强健起来。

进入“角色”的许奎懂得了“扎实”二字的涵义,他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对每起案件,他都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都要认真做笔录。他认定“现场是案件的灵魂”,如果不到现场,一切无从谈起。当警察的意义绝不仅仅是风光和威武,还意味着责任、艰辛和付出。

从一元小案开始

许奎的办案生涯,起于案值仅一元的小案。

2005年4月的一天,许奎接到在台北路一家餐馆打工的两兄弟报案:头天晚上他们下班时,被几个混混拦住,逼着要钱。混混在他们身上摸来摸去,只找到一元钱。这下子,几个家伙气急败坏地拳脚相加,打得兄弟俩鼻青脸肿。临走时威胁说:“明天早晨6点到青少年宫门口交五百块。识相的,乖乖听话。不然,看怎么收拾你们!”许奎一听,腾地一下站起来,攥着拳头,狠狠地捶了下桌子……他让两兄弟配合,策划第二天逮住那几个不法之徒。

次日清晨,许奎早早起床,和两兄弟一起去“交钱”。在青少年宫门口,他盘算着如何抓住那帮歹人。谁知,等来等去不见踪影。那帮家伙不知什么原因没到约定地点。或许他们觉得这兄弟俩太穷了,没什么油水,打他们一顿,解解气作罢。许奎扑了个空,一种挫败感袭上心头,他更担心那帮家伙找兄弟俩的麻烦,便留下自己的手机号,让兄弟俩一有情况立即与他联系。

捏着许奎的电话号码,兄弟俩忐忑不安地离开了。几天后,兄弟俩在台北路看到那帮家伙,赶紧告知许警官。放下电话的许奎立马赶到,不等增援力量到位,按兄弟俩的指认,一个箭步冲上去,擒住了两个家伙。原来是流窜在江岸区一带的地痞和流氓。

虽是一宗小案,但办得漂亮。他本以为会得到领导夸奖,却挨了一顿训斥:“你刚参警,不知深浅,单枪匹马抓捕两人,多危险啊!”许奎从领导的批评中听出了对他的关爱,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他把更多的精力倾注于发生在百姓身边、影响群众生活的小案上。这些案件看上去虽小,伤害的却是老百姓的利益。

2005年夏,随着武汉市车辆保有量不断增加,一种新的犯罪形式悄然出现。台北街派出所辖区撬盗汽车牌照敲诈车主的案件频发。很多车主都遭遇过这样的情况:清早一起床,车上的牌照没了,挡风玻璃上夹着一张写有电话号码的纸条,上书:“想要车牌,拿钱来!”由于数额只有几百元,群众报警后,派出所颇感为难:一是受害人损失不大,二是此类案件线索少,工作量大,没有技术支撑,加上警力有限,咋能为这等不起眼的小案劳心费神呢。受害人多半也是自认倒霉,交钱了事。当然不是面对面交钱,通常是按敲诈者指定的账户,在银行打款,对方收到钱后,再短信告知车主:到某地某角落取牌照。整个过程,见不到那帮家伙的踪影。等取到牌照后再打电话,听到的是“您拨的号码是空号”。

许奎一连几次接到这类案子,

他上心了:“决不能让这帮家伙逍遥法外!”他通过大量回访、取证工作,串并同类案件近百起。他从涉案账号、银行卡交易流水中摸索规律,发现了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在接下来的20多天时间里,他顶高温、冒酷暑,展开艰苦的布控守候,硬是把一个撬盗车牌的家伙抓获归案。

7月中旬的一天,许奎接到一起报案,他以车主名义约对方见面,狡猾的撬牌者立马拒绝,照例给了“车主”一个银行账号。许奎立即调查账户信息,分析案发特点,划出了嫌疑人作案的重点地区和时段。他利用晚上巡逻、蹲守,还约了两个民警配合。8月8日,花莲小区又有一位女士的车牌被盗。许奎决定引蛇出洞,他自己掏钱,打入嫌疑人账户,再以失主身份与其交涉。对方发短信让他某时段在马祖路口的垃圾箱里翻找。许奎迅速布控。当天傍晚,一个戴墨镜的家伙拿着一个车牌,走向马祖路口北边的垃圾箱。许奎和两同事立即包抄过去,将嫌疑人包某抓获,随即赶到其出租屋,查获各种作案工具,收缴车牌20余块。经查,2005年6月以来,包某为筹措毒资,采取撬盗汽车牌照、敲诈车主的手段在江岸、江汉区一带作案,共撬盗汽车牌照一百多块,勒索两万余元。就此,武汉市首例撬盗车牌案告破,作案者被绳之以法。

这一战,许奎打出了名气。在台北街派出所工作刚满一年,他就被领导相中,安排在江岸分局刑侦大队技术队。许奎开始很高兴,从派出所到分局,等于提到更高的平台。但进技术队没几天,许奎迷惑了。教导员看出了他的心事,告诉他:“一个技术全面的刑警,必须了解刑侦工作全过程,从技术队岗位入手,才能全面掌握刑侦技能。”教导员的话让许奎茅塞顿开。果然,他很快进入角色,各项工作赢得上上下下的赞许。当他离开技术队时,已是大伙公认的刑侦技术能手。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许奎为追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没有了普通人的生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年没节没假日;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分白天与黑夜;春绿秋黄、寒来暑往,警情就是命令,他像弦上的箭,一触即发,勇往直前。

铆上飞车盗贼

别看许奎办起案来一板一眼,风风火火,在遭遇阻力或委屈时,还哭过鼻子。这使他在同事面前多了些有趣的谈资。队友说,每到这时,准是他经手的案子陷入僵局。许奎一想到受害人那么焦急而自己破不了案,他就情难自禁,觉得愧对警徽、愧对群众。当受害人因情绪失控而不听解释时,这位铁血男儿竟急得落泪。

2011年元旦以来,江岸辖区砸撬汽车门窗、盗窃车内财物的案件频发,几乎每周都有人到派出所报案。在回访途中,面对情绪激动的受害人,许奎心里难以平静。为了尽快给受害人满意的答复,他忘我地投入到侦查工作中。一个个不眠之夜过去了,案情仍无进展。其时正值春节,他不能回去与家人团聚。有同事劝他,他却说:“案子破不了,受害人多急呀,我哪有心思回家过年!”经过明察暗访,许奎发现沿江大道一带有一个窝点。于是,他开始布控,蹲点守候。一个月后,终于有了突破。

3月10日晚,由许奎带队,十名协警兵分五路在兰陵路、黎黄陂路一带蹲守、巡弋。接近次日凌晨,有队员发现:一个背包的蒙面男子,驾着踏板摩托车闲逛,看见路边有车停靠,就凑过去窥视车内,行迹可疑。许奎带人悄悄靠近,该男子似乎察觉到什么,迅速加大油门逃离。这一夜,大家无功而返。

3月11日晚,依据前一天侦查的情况,许奎所在中队全体出动,趁夜色潜入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流。为实施精准打击,许奎调整范围,将布控路段围得严丝合缝,大家各司其职,瞪大双眼,注视着所有行人、车辆,哪怕一只耗子窜进铁桶,都会有十余双眼睛将它盯死看牢。

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时钟指向22时30分,许奎第一个发现目标:只见一男子骑着踏板摩托车行驶在前,另一人鬼鬼祟祟尾随其后,不时瞟视路边的车辆,再绕到后备厢掏弄锁眼,打开后备厢后,再探进半个身子胡乱翻找。

这一切被掩藏在暗处的“城市猎人”看在眼里,指挥员一声令下,许奎第一个出击,迎着正要逃离的摩托冲去,将那男子连人带车扑倒在地……嫌疑人高某、李某交代,三个月来,他们作案40余起,涉案金额10多万元。

案子破了,对群众才有交待。当同事谈起他未破案时落泪的情形,许奎有些难为情:“案子破不了,逼的!群众怀疑我们的能力,我着急啊!”

2011年9月7日,武汉市公安局召开全市警情研判会,表彰自启动夏季治安百日会战以来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江岸区警方连续破获飞车抢夺系列案的成果受到市公安局肯定,作为“打飞”主力,当然少不了许奎。警队的人都说,他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

7月4日,当许奎出现在黄陂区武湖街时,他已有一个多月没休整了。这天加班,就是为了抓捕躲在对面小楼里的嫌疑人万某。5月下旬以来,万某伙同他人两次飞车抢夺得手。受害人孟某报案,5月20日晚7时左右,他在黄石路附近遭遇几个家伙抢劫,价值7000余元的项链被“嗖”地一下抢走,脖子上还勒出一条深红的血印。

7月2日晚8时,市民杨某报案,他骑电动车经过中山大道南京路口时,几个戴墨镜的家伙驾着摩托车悄悄跟来,趁杨某车速放缓时,摩托车突然一冲而过,杨某觉得脖子上一紧,摩托车绝尘而去。杨某低头看时,那根价值上万元的黄金项链已不见踪影。

许奎接案后,与几个同事深入调查走访,终于锁定了嫌疑人,锁定了这栋小楼。7月4日中午时分,骄阳似火,许奎一直蹲守着,任凭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湿透。

傍晚6时左右,一男子将一辆白色摩托推出公寓楼,许奎一眼认出,这与监控录像中的嫌疑车辆一模一样,该男子眉毛上的印记也与录制的影像如出一辙:他就是万某。就在民警准备合围时,这家伙突然驾车离开。为了不打草惊蛇,许奎决定抓捕专班就地守候。

果然,半小时后,嫌疑人返回住处,正要摸钥匙开门时,许奎从背后将其抱住,众民警一拥而上,将他缉拿归案。经审查,万某交代了伙同他人抢夺杨某、孟某项链的事实,同时交代,他们仅在5月就飞车抢夺金项链三次。7月13日,万某同伙全数落网,这起飞车抢夺案一举告破。

“这个警察挺靠谱!”

黄陂区女青年丽丽(化名),现在是许奎的好朋友了。她原先对警察存有偏见。但经历那起事件后,她对警察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2010年4月24日下午4时许,丽丽手提电脑包,赶赴朋友聚会。当时江汉路上熙熙攘攘,她像往常一样朝小路穿行。就在离江滩不远的小巷,突然窜出两个人来,将包抢走。当时包里除了电脑,还有钱包和其他贵重物品。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把她吓懵了,等她缓过神来准备追赶时,摩托车载着歹徒已逃之夭夭。

惊魂未定,丽丽报警了。以前她也被抢过,也报过案,到派出所做过笔录,但至今没有结果,她对警察也失去了信任。现在又碰上歹徒抢劫,还找警察吗?找了管用吗?但不找警察找谁呢?“死马当活马医吧!”就在丽丽报警的次日,她接到了许奎的电话。由于对破案本没作什么指望,丽丽的态度不大友好:“我不相信你们能破案!”当许奎要求她做笔录时,她以“冇得空”为由挂断了电话。要是换一个人,或许这事就过去了。“就这态度,管她干啥!”但许奎认为,毕竟人家遭了损失,受了惊吓。要是把案破了,她的态度不就转变了吗?丽丽没有想到,这个警察如此执著,不停地给她打电话、发信息。好几个小时过去了,直到那天中午,丽丽才拿起手机,看许奎发来的短

信。许奎劝她:“遇事要冷静,要相信警察”,“你不仅是受害者,更是一个公民,应该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配合警方调查”。“你不配合,当初报案干啥呢?不是对警察还抱有希望吗?”最后,许奎说:“我们不会放走一个坏人,你不要给了坏人逃脱的机会!”

谢天谢地,丽丽终于回话了,而且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三个月后,那几个在街头抢劫的嫌疑人被抓获归案,丽丽电脑包里的东西也找到了。

“这个警察很执着,挺靠谱!”当着许奎的同事,丽丽有些激动。许奎从她感激的眼神中,知道她不仅取回了自己的财物,还拾回了对公安机关、对人民警察的信任。

许奎十分重视刑侦基础工作,广泛深入发动和组织群众,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主动搜集情报,畅通信息渠道,服务侦查破案。他和战友对中山大道沿线江汉路步行街和保成路夜市的千余家门店、摊位逐一登记造册,发放警民联系卡,发展了一大批信息员。2007年9月17日11时,他接到江汉路30号“月牙儿鞋店”营业员报告,有几名惯盗正在寻找对象伺机作案。许奎立即带领民警赶到现场,在营业员的协助下,很快发现两名可疑男子,当嫌疑人抢包得逞夺门而逃时,许奎迅速追上将其制伏。经审查,两名嫌疑人对抢包盗窃30余起的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该系列案件的成功侦破,震慑了犯罪,有效遏制了江汉路周边地区此类案件的高发势头。

“信息达人”

身为“80后”,许奎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也喜欢上网。但他上网不是为了游戏、娱乐,而是为了办案。同事称他是“信息达人”,他擅长鼓捣计算机的特长使他如虎添翼,成为“破案达人”。他积极投身公安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导侦意识,统筹兼顾,多法并举,在侦察实践中不断提高网上作战、信息破案战术技能,充分运用刑事技术、网络侦查、QQ聊天、网络搜索、视频追踪等手段,在破获一些疑难案件或新型违法犯罪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3月以来,武汉市接连发生多起以投寄匿名信方式,对省、市、区党政机关领导和大型国有企业负责人敲诈勒索巨额钱财的案件。许奎临危受命,开始调查,通过比对发现,开户、寄信、取款均系同一男子所为。为尽快抓获嫌疑人,许奎以嫌疑人使用的假身份证号为线索,追溯到其使用的手机号和在一则征婚启事上留下的QQ号。许奎伪装成一名女性与其网上聊天,诱使其进行视频对话,从中清晰地看见该QQ所有人正是犯罪嫌疑人。4月30日晚11时,许奎在省厅、市局相关部门协助下,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经审查交待,该犯2009年3月以来,以写匿名信方式,对省市区党政领导进行敲诈勒索,已犯有17宗案件。

2011年四、五月间,江岸区接连发生两起持刀抢劫银行取款储户、并砍伤受害人的恶性案件。5月4日凌晨2时许,市民李某在江大路建设银行自助取款机前取款,三名男子鬼鬼祟祟尾随其后。当取款机吐出6000元现金,一个家伙突然持砍刀出现,另两个家伙抢走全部现金和一部手机。李某大声呼救,嫌疑人挥刀劈向李某,又拔腿向小巷逃窜。

接到报案,许奎和队友赶到案发现场,迅速调取视频监控资料,随后,许奎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在警务综合查询平台上,他一张张图片对比,一天下来,对比了上千人;在互联网上,他把照片与网上出现的图片逐一核对,各类交友网站、达人秀图库,甚至征婚网站也不放过。终于,他发现户籍在江汉区的代某与监控上拍摄的图片很像,随即,他通过深入调查走访,终于确认代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然而,代某基本不在户籍地居住,主要活动在江岸区新村一带的网吧和中小旅社。许奎又与战友开始逐家逐户地拉网式摸排。5月9日,许奎到一家小旅社走访时接到线索,该旅社两天前住进几个带刀的混混,通过照片辨认,其中一人酷似代某。

警方依据许奎摸排到的线索,迅速组织抓捕,20余名公安民警将小旅社围住。当晚,警方将代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当场收缴被抢手机2部、作案砍刀3把,以及一张实施抢劫作案的路线图。

经审查,这个团伙2011年2月在上网认识后,混迹于网吧、迪吧,纠合在一起先后窜至江岸、江汉等地,以凌晨时段在银行自动取款机取款的人员为目标,采取持砍刀、拍砖、殴打受害人等方式实施抢劫,共作案20余起,涉案金额10余万元。

街头犯罪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等特点,犯罪规律很难把握,现场痕迹易遭破坏,证据难以收集和固定。因此,前期的调查取证工作尤为重要。许奎牢固树立“证据先行,串并经营”的思路,对于重大多发性案件,注重案件串并,实施长线经营,充分取证,及时破案,提升了打击效果。

2010年7月中旬,汉口上海街、一元路和沿江大道一带相继发生多起针对酒吧女服务员和女客人的抢劫、强奸、猥亵案。许奎根据案发特点,深入走访调查、调取现场录像、回访被害人,认定江岸区、汉阳区的5起案件为同一嫌疑人所为。他及时提取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从被抢赃物入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工作,发现本市居民程某有重大作案嫌疑。8月17日,程某被传唤到上海街派出所,经初审发现,程某反侦查意识强,对相关情况矢口否认。许奎因情施策,采取迂回战术,开展内查外调,通过程某的女友了解其有戴帽的习惯和玩枪的嗜好,还经常把帽子和枪放在摩托车尾箱内。许奎调出程某女友手机中的照片,发现程某的衣着与江汉辖区一起同类案嫌疑人特征一致。他迅速组织指认,对摩托车进行检查,在尾箱中搜出仿真枪、匕首、黑衣、黑帽等作案工具。在强大的政策攻势和充足的证据面前,程某的心理防线瓦解,对2010年6月以来深夜尾随、伏击年轻女子,劫财劫色的五起案件供认不讳。

赞许和支撑

2011年 9月以来,湖北《楚天金报》推出“热血警探许奎”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了许奎敬业爱岗,全身心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典型事迹,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众多读者拨打金报热线电话,表示对这位“80后”刑警由衷的敬佩。

湖北警察学院的学弟学妹们都在谈论许奎,他们说:“许奎是咱学院的知名校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有学生在网上留言:“当初考进这学校,有些迷茫,不知毕业后能不能当警察,也不知将来的路怎么走。看了许奎的事迹报道,我们感觉学习有了方向,人生有了标杆。”不少学生点赞:“奎哥真给力!”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从许奎身上,他体会到人民警察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过去我有一种‘愤青’心理,觉得一些亲民爱民的提法很空洞。看了许奎学兄的事迹,我觉得真正的亲民爱民就要像他那样,把警察工作当做事业,全身心为老百姓看家护院。”

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的网友留言:“没想到现在的年轻民警,有这么强的责任感。”“希望这样的警察越多越好!”“过去听到一些年轻警察的负面消息,感觉‘80后’年轻人靠不住。读了关于许奎的报道,我们看到正义的力量在‘80后’身上传承,我们的国家大有希望!”

许奎的事迹带动了分局每一名公安民警,他所在的警队更形成争相破案的风气。一些报案人一开口就要找许警官。每到这时,面对他们的民警都会说:“我们都会像许警官一样,全心全意为您破案。”

被评为“优秀人民警察”的江岸分局老典型桂仁卯、杨玲芳、陈春枝谈到许奎,感到非常欣慰。四唯街派出所副所长陈春枝说:“我们这代人的理想信念,在许奎身上

也有体现。看着许奎,我们这些曾经的模范反而有些汗颜,他能学到我们的精神,我们向他们的优点学习却很不够。”上海街派出所教导员杨玲芳表示,许奎身上体现了两代民警优秀品质的薪火相传。她寄语许奎:“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也很艰苦,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改变,发挥带头作用的精神不能变。”

江岸区公安分局、武汉市公安局、湖北省公安厅领导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全区、全市、全省公安民警向许奎同志学习。批示指出:“许奎的精神,是一种敬业的责任,一种为民的感情。有了这两条,就会无私无畏。许奎精神彰显了新一代公安民警的风范,值得敬重、学习和推广。”武汉市政法委发出倡议,号召全市公安民警学习许奎同志群众利益至上的百姓情怀,立足本职、尽职履责的敬业精神,执著追求、不断创新的进取意识,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和工作需求,探索新时期公安工作特点和规律,不断丰富自身技能,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实现“保一方平安,让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面对远道而来的记者,许奎把自己成长的功劳一部分归于爷爷。他说,爷爷原是生产队里的领导,一向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教育子女。许奎记得,当年有人求爷爷办事,或是爷爷按政策帮人解决了困难,对方给爷爷送礼,总是遭到拒绝。许奎参警后严格依法办案,廉洁履职,正是受了爷爷的影响。每次许奎拒收红包,爷爷知道了都会表扬:“咱孙儿明事理。真要吃了、拿了人家的,还咋办案啦?”时至今日,许奎破案无数,有过无数人登门致谢的经历,但他始终坚守一条底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面对受害人的千恩万谢,他总是两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我要拿了你们的东西,我爷爷那关就通不过。”

问到许奎最该感谢、最有亏欠的人时,他说起了妻子马卉:“她辞掉月薪5000元的工作,为我和家里做了很多事。她可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没有她支持,我不可能取得这些成绩。”

马卉则说,许奎办起案来心无旁骛,一连几天不回家是常事。她不得不经常打电话“查岗”,有时一定要领导作证才罢休。对男人来讲,这看起来是件没面子的事,但许奎知道,妻子是真心挂念他。

马卉与许奎2005年7月相遇,她第一感觉就是这个警察很特别,眼里有一种诚实、自信和果敢,让人放心。马卉说:“我看上的倒不是他的帅,而是他那股认真劲、那种责任感。”三年的恋爱,时间不算短,但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却很少。结婚后,马卉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爱人的支持。许奎也非常顾家,只要没案子,他就尽可能多做家务。只是他没案子的时候太少了,往往是一个接一个,一个套一个。“他办案时什么都可以丢开,关键时刻却还记得我。”马卉流露出得意和幸福的神情。2009年,马卉被怀疑患上甲流,许奎把妻子隔离在家中,自己住在办公室,每日三餐都把饭菜送到家门口,看着她吃完,直到隔离期满。

马卉时常为许奎担忧:“熬夜太多了,哪吃得消啊。他经常带着伤回家,叫人提心吊胆的。抓了那么多坏人,人家不报复他吗?真要遇到亡命徒,咋办啊!”

当许奎的事迹见报后,尤其当他获得那么多荣誉之后,很多人视他为英雄楷模。许奎在“受之有愧”的同时,感到有一种极大的压力,他怕辜负大家的信任。他说:“我对本职工作,还是很自信的,但现在面对的不仅是刑侦工作了。每隔一两天,都有群众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我。他们是带着期盼来的,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如今,许奎头顶“光环”,经常参加各种先进事迹报告会。许奎所在的刑警大队,“80后”同龄人不在少数,他们对许奎的评价是“打心眼里佩服!”“那些荣誉都是他应该得的!”“他没有别的爱好,工作就是一切。”“他天生是做刑警的,破案中总能想到我们想不到的地方。”“他处事低调,从不张扬,修养好。一有空就看书,或者摆弄电脑。现在他成大名人了,还是和过去一样,没有任何架子。”

政治处一位宣传干事饱含激情地写道:许奎对自己梦想的事业,倾注着全部热情。他曾经,大海捞针抓逃犯;他曾经,驰骋网络觅贼影;他曾经,蹲守数月擒疑凶;他曾经,攻心一举释案情。太多的曾经,使他以痴狂的追梦情怀书写着绚丽人生。

并非后记

写到这里,仍没有什么大案要案,既无悬念,也无惊悚,更没有令人断气回肠的故事。但许奎依然是英雄。英雄是时世造就的,靠事件和矛盾冲突来冶炼。事实上,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本身就是英雄之举。江岸区、武汉市、湖北省公安系统的领导和广大公安民警都知道许奎不易,以各种荣誉表示对他的肯定和赞许。九年来,许奎先后荣立个人一、二等功各一次,三等功七次。2011年,他被授予“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武汉警星”、“荆楚十大爱民警察”称号。同年,武汉市总工会授予他“五一劳动奖章”和第十五届“武汉市劳动模范”。5月,公安部授予他“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和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12月,他被评为武汉市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他所在的便衣警察中队被江岸区委政府授予“红旗班组”称号。2013年12月,他作为湖北省公安民警的优秀代表,被中组部、中宣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新闻媒体对他进行了系列报道,省政法委、市政法委专门发出通知,号召政法系统广大民警向他学习。党和群众给予的肯定和赞誉接踵而至,年轻的许奎还是那样淡定。他还年轻,今后的路很长,他用满腔热血书写着一个优秀刑警的动人篇章。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奎及其战友们将以令人感佩的形象,让我们读到一部震撼视听的惊险与传奇。

夏夜的江城透着难得的凉爽,汉口的江滩聚集惬意的游人。江风浩荡,江涛拍岸。许奎接到报案,又去蹲守了。记者感到,正因为有许奎这些公安民警的坚强守卫,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华中重镇才这么祥和、安宁与繁荣。两江四岸明灭着灯火,江流上空闪烁着群星,记者向远方眺望,许奎该是最亮的一颗,他折射出光芒,让记者不能不把深深的敬意投向静静的、璀璨的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