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游人行为心理需求的公园景观设计
2014-03-01方佳蔚吴晓婷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313000
方佳蔚 吴晓婷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313000)
公园,在古代是指官家的园林,有关书籍记载着周文王的“灵囿”, 秦代的“上林宛”等古代园林。在现代一般指作为自然观赏或是供公众休憩游玩的公共区域。《公园设计规范》中这样定义:“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随着社会变迁,公园的发展从古代园林逐步转变成近代公园。公园的设计也逐步近代化,公园中加大了绿化力度,增添了大量娱乐和服务设施。公园对于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闲暇生活需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今城市内各类的景观公园越来越多,但许多公园在设计上仍存在着不少问题。设计师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美”,却忽略了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设计师应该以人为本,营造符合游人行为心理的、舒适休闲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公园生态环境。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霅溪公园中游人的行为类型和特征进行实地观测和问卷调查,以观测和调查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游人的行为与环境,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切实寻找符合游人行为心理需求的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一、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行为、心理
环境是相对于一个中心而言的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一般指相对于人类这个主体而言的一切自然环境要素。
行为是指人们一切有目的的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人的行为与个人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二)环境行为心理学
环境行为心理学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和生理上发生发展的规律。它的内涵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费舍、贝尔与鲍姆等人认为,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和构造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
二、公园中游人的行为、心理与环境的关系
(一)公园中游人的行为类型
在公园中游人行为活动主要可以分为四种:步行活动、逗留活动、休憩活动和娱乐活动。
通过2013年10月-2014年5月,对霅溪公园进行的多次观察与问卷调查发现,步行又包括散步、过路等行为,逗留又包括站立、停留等行为,休憩又包括坐憩聊天、看书等行为,娱乐又包括戏水玩耍、喂鸽子等行为。
(二)不同行为的环境需求分析
1.散步行走对环境的需求
散步行走等步行活动是游人最常见的行为,霅溪公园地理环境靠近湖州市妇保院,许多检查完身体的妇女会来公园休息,清晨傍晚会有老年人散步。因此在观察中发现游人一般会选择较为平坦,无台阶变化的路面来行走,除了快速过路的人不太注意周边景观,其余散步者会对步行路径的周边景观做出一定选择,或追随树荫、花木行走,或沿着观赏水系行走,在步行的同时享受公园环境、放松身心(图1)。
2.站立停留对环境的需求
站立停留等短时间内的逗留行为,看似具有偶然性,但实际上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环境的必然选择。例如霅溪公园内设有一堵“吴兴赋”景观墙体(图2),设计初衷是希望人们可以停留下来看看古人对于湖州的优美文字描述,但实际观察中发现在该景墙前停留的人少之又少,主要是因为景墙前均为裸露的铺装,无一定的遮荫设施。其次公园内曲形水池的一端具有跌水假山,跌水下方养有红色锦鲤,该处是观测到短暂停留人员最多的场地。可见,短暂逗留对于绿荫、能吸引人眼球的景观元素具有一定的要求。
3.坐憩聊天对环境的需求
游人坐憩聊天等休憩活动主要发生在公园内有休息座椅或是长廊花架的区域 (图3)。通过初冬至初夏为期半年的观察,发现坐憩活动对于光照有强烈的选择性,冬季时节多发生在阳光充足的休息设施上,初夏时节则发生在浓荫遮盖的休息设施上。其次对周边景观也更为挑剔,有花可赏、有水可观的环境对需要坐憩的人们更有吸引力。再次需要有适宜的空间尺度和较好的视野,背后有适当的遮挡,前方视野良好的场地比较受人青睐。
4.戏水玩耍对环境的需求
进行娱乐活动的主要为儿童和少年,观察中发现此类活动主要发生在可以进行戏水活动的水景区域,具有地面图案的雕刻区域、鸽子饲养区域。此类以娱乐、游戏为主导的活动对于绿荫、花草等景观设施,以及空间尺度等影响人心理感受的因素均不挑剔。
图1 步行区域图
图2 “吴兴赋”景观墙
图3 坐憩区域
三、符合游人行为心理需求的公园环境设计模式
(一)整体设计模式
从游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出发,公园的整体设计模式需符合安全性、私密性、社交性、生态性设计要求。
所有设计的初衷都要考虑使用的安全性,设置树篱,种植树木,将公园范围与城市街道分离开来,再不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尽量保证游人的安全。按不同活动的需求将公园划分成开放区域、半开放区域和半私密区域,开放区域主要针对步行、健身活动,半开放区域针对逗留和儿童游戏活动,半私密区域则针对休憩活动。公园内的设施设计要满足交往需求,休息座椅的摆放,景观小品的设置都要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繁华喧嚣的都市公园里,绿化必须体现生态性,无论是种植一棵树还是种植草坪花卉,都要考虑到环境效益的发挥,并满足游人对于绿色的渴求。
(二)各区域环境设计
1.步行环境设计
对于步行环境,一般人常有这样的心态,喜欢选择近距离且平坦无障碍的路面进行步行活动。所以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路线布局设计时要考虑游人的心理,尽量少设计高低台阶,在铺装设计上使用自然平缓的材料较为合适。同时要兼顾游人的观景心理,在步行道路上精心配置植物景观,使人们可以享受绿荫,可以四季观花,可以亲近水体,鼓励步行者做一定的短暂停留。
2.短暂停留环境设计
短暂逗留的空间一般与步行环境穿插设计,可采取设置雕塑、水景、四季花卉等景观元素来吸引游人驻足观赏。在这些景观元素的最佳观赏点设计师应合理布置遮荫环境,因采取相对平坦的地面设计,并与纯粹的步行区具有一定的分隔。
3.长期坐憩环境设计
对于休憩的环境人们常会谨慎选择。在冬天对阳光的需求以及夏日对树荫的需求下,公园的坐憩设施需设置在落叶大型乔木的附近,并在乔木下设置四季观赏花木,让坐憩设施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使休息者感受植物的魅力。同时视野所及之处又需要有自然景色或人工景致可供观赏,整体环境要吸引人,才能让人做更长时间的停留、观赏。
4.儿童活动环境设计
儿童活动区域首先考虑安全性,其次是设置满足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娱乐设施,以满足儿童的“兴趣度”“探知欲”和“表现欲”。另外在设计儿童区域时还应考虑监护人的休息区域。在儿童活动空间的边缘区域设置座椅、长凳等休闲设施,满足儿童监护人休息及监护儿童的需求。
5.健身活动环境设计
以健身为主的活动需要一定的活动器材。公园常见的有健身运动器材、老年娱乐器材等。空间上也要进行划分,对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可以设有健身器材供游人使用,而略微开阔的空间常用来开展老年集体舞活动。
四、总结
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精神文明逐步成为人们追求的重点。公园景观设计要侧重以人为本,考虑人们的行为心理,以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进行设计。本文以实地调查的方法探讨游人行为心理对公园环境的需求,寻求符合各年龄段游人需求的公园景观设计模式。
(指导老师:刘佳妮)
[1]CJJ 48-92,公园设计规范[S].
[2]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阿尔伯特J·特拉里奇(美),王求是,高峰(译).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克莱尔·库·马库斯(美),俞孔坚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