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2014-02-28陈梅琴
陈梅琴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以其显著的多样性、差异性、独特性、情境性、社会文化性和创造性给现代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开发学生多元智能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需要,信息技术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提供了实施的技术保障和促进条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造就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元智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06-02
一、问题提出
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Gardner)教授于1983年首先提出。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有8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8种基本智能彼此既联系又相互独立,每种智能都由不同的核心组成,并以不同的形式得以表现和发挥。加德纳指出,智能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加德纳还指出,智能还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将人们的教育视野向人的发展可能性聚焦,通过开发人的潜能塑造人的健全人格,达到提高人的素质的目的。多元智能理论把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作为教育的宗旨,认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因此,我国的学校教育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应该怎样向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怎样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展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丰富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至关重要。既然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那么环境也应当提供各种智能得以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教育应当为每一个孩子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开发他们的各项智能,使他们的智能形成优化的结构。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只涉及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身体运动等方面,对于空间智能、社交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则没有足够的展现与发展的环境。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好能为多元智能的发展创设这样一种适应性、触发性和诱导性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和强化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构建的情境中,学生既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作图绘画、电脑谱曲、多媒体创造,使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节奏智能等多种智能得以发展,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和展示各种虚拟现实的学习情境,开展学习,模拟活动,使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通过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人际交往智能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应通过给学生提供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以发展这种能力,因为只有在共同的工作中学生才可以学会分担责任,倾听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协商,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等,从整体利益出发进行合作,欣赏合作者的特别贡献等。应用信息技术,就可创设这样一个有利于沟通、交流、合作的学习情境。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工具的支持下,教师可利用开放、共享、交互的信息化资源,为学生创设开放、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学生可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小组课题等合作性学习活动。通过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和责任心,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
3.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多种智能协调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多种智能的组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到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多种智能的组合。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与此是相吻合的。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是指运用网络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首先,研究性学习课题,往往跨越学科界限,课题所涉及的问题总是要包含多方面领域的知识,超出了单一智能的范畴,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种智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兴趣、爱好、智能强项等不同的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其次,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学生自己分析任务和条件,设计活动方案,选择研究方法,通过Internet查询网上信息资源,以同伴协作方式解决问题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各种基本的信息技能,还要组合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智能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组合和发展。
4.通过整合,增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整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也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能力。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二是信息技术与多元智能发展的整合。这种整合的思路就是把多元智能的特点与相关的教育技术结合起来,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予以实施,以此增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例如,对于那些具有音乐节奏智能优势的学生,他们所具有的智能特点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等表现出敏感,对环境中的声音刺激特别是音乐刺激能够作出灵敏的反应。根据这个特点,教师既可以设计针对音乐节奏智能的课程,使用一些音乐文化辅导软件、唱歌软件等,可以增进他们优势智能的发展,还可以使用音乐节奏智能作为教学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缓冲剂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帮助学生进入愉快学习、有效学习的境界,同时也增进了学生音乐节奏智能的发展。endprint
5.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结构和认知过程都不相同,所以传统的标准化考试的批评家方式难以了解学生在认知上的个别差异。教师在多元智能的素质教育中,应该从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出发,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和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智能发展。评价或测验的目的不应该是对学生分类和排名,而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同时也是为了帮助教师和家长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每位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智能,帮助他们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一条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有效途径。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创建多元智能的评价体系,开展多元智能的测评,并且在评价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情境创设,现实虚拟,使教师能够在学生的作品创意、建模、创作、操纵、自我评价等过程中,较全面地对他们的多元智能进行测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作为多元智能发展的评价工具,注重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如各种基于计算机的多元智能测评软件系统,可以忠实地记录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时间、方式和结果,并且可以给学习主体提供信息反馈。在这种评价过程中,学习主体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信息反馈,帮助学习主体阐释和表达所学知识,帮助学习主体反思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支持学习主体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系统体系以及支持学习主体进行创造性思维养成等。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以其显著的多样性、差异性、独特性、情境性、社会文化性和创造性给当代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完成这一重大课题的有效性提供保障。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造就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致谢:本项目研究得到心理学教授黄远春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钟祖荣.人人有八能,扬长育英才[J].北京教育,2003,(11).
[3]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
[4]黄宇星.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J].教育评论,2003,(3).
[5]薛惠芝.论素质教育与多元智能理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3,(7).
[6]梅汝莉.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J].北京教育,2003,(10).
基金项目:西昌学院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民族地区学生多元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研究(XY09-2B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