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提高班《程序设计与数据库》的教学实践探索
2014-02-28陈志云
蒲 鹏,陈志云
(华东师范大学 计算中心,上海 200062)
理科提高班《程序设计与数据库》的教学实践探索
蒲 鹏,陈志云
(华东师范大学 计算中心,上海 200062)
由于我国普遍存在的计算机教育不均衡现象,使得如何兼顾学生的专业差异和计算机认知差异、兼顾授课进度和学生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提高的统一等问题被一再地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重点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背景下,学校开设了一门专门针对一年级理科本科生的计算机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与数据库》,这门课面向的对象是经过分级考试选拔出来的,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素养的学生。这是学校第一次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带有计算机专业性质的公共必修课,本论文将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针对该门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作出了客观而系统的分析,并以此为全面建构计算机基础提高班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参考。
程序设计与数据库;理科提高班;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长期不变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暴露出各种弊端,导致大学本科一年级新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时,出现很多问题,这无疑加大了上课教师的教学难度,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我校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行了差异化教学改革,通过分级考试,将理科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分到了理科提高班,而教学内容是程序设计与数据库,程序语言采用的是vb.net。这是第一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具有一定计算机专业素质要求的课程,作者将针对该门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做出客观而系统的分析,并以此为全面建构计算机基础提高班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参考。
一、进一步明确理科提高班的教学目的
大学计算机教育应贯于整个大学教育,国家教育部理工科和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相继出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若干意见》(白皮书)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3)(蓝皮书)。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目的应从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转向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的培养。就这门课程教师需重点阐述如下目的。
1.通过一些思路、算法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整体逻辑思维能力,这将全方位地锻炼学生分析、综合、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能让他们受用终身。
2.必须掌握必要的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因为如何体现、锻炼、检验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程序设计是最有效的方法。而熟练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则是程序设计的前提,否则思路和算法的学习、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将是空中楼阁。
3.培养和导向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尝试在自己的专业学科探索、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主动研究、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二、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针对上述教学目的,合理制订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将是成功的关键。尽管课程目的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开始也不能盲目地以实际综合案例为导向展开教学。因为综合案例几乎都将牵涉到稍显复杂的业务流程和更为复杂的计算机专业能力,这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讲无疑有点苛刻,所以第一学期还是以培养计算机能力素养为主。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应避免教条主义,过早地让学生感到枯燥。为此,可以适当的把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始终留给学生一个可以追逐的兴奋点。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比如通过使用combox列举出生年月,令学生既掌握combox的使用又掌握一重循环等。有些教材不太注重实例的兴趣性和新颖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准备。前面例举的几个实例无一例外地都和每个学生有关。善于发掘新颖的实例也是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而第二个学期,就可以重点把综合实例引入到课堂中,通过对整个实例的剖析,将其每个部分都贯穿到整个学期的教学中,使得案例教学与内容教学相辅相成地统一起来。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把相对抽象的知识点以另外一种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例如什么是SQL注入漏洞,为什么要使用存储过程等问题。没有一个具体的实际环境,仅靠书本的知识,学生很难掌握。如果把这些问题融入到一个大的综合实例中,那么学生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这些晦涩的知识点。这只是对于两个学期教学的大体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还需在相应教材的基础上略作修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教学中,减少vb.net和vb6.0的比较,在表达式或函数的使用方法上,鼓励学生使用vb.net提倡的写法,因为vb. net是真正面向对象的语言,更是.net framework平台的重要技术,对软件编程主流方向的发展有一定代表性。
2.由于教学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数据库的教学中,将对内容进行删减和提炼。比如,从数学中的集合到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的推导,数据库六个范式的后三个,都可略过,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并不能完全接受这些内容。因为学生对离散数学和数据表还没有整体概念,更难理解范式的概念及它们的联系。
3.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教学中,去除关于数据表、索引的创建、修改、删除等内容,因为即使是专业编程的程序员也较少地使用SQL的这些功能。另外,应当在教学中重点讲述SQL的关于数据表记录的插入、修改、删除,着重突出查找功能。可能很多教师会担心,没有建立数据表如何讲述后续的诸多操作呢?其实,教学中可以微软官方的示例数据库NorthWind数据库作为目标来研究上述操作,同时锻炼学生关于数据库附加、分离的操作。
三、丰富学习手段和学习空间
在提高班的教学活动中更应突破单一的教科书学习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室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回应Gardner(1993)对智力多元化的分析,课程目的应是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应是广阔的,学习进度应是有弹性的,教育手段除了教科书外,应尝试运用现代科技和社会资源,除了课堂的空间外,亦应重视课室环境,气氛和校园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为此应建设好如下的辅助教学手段。
1.教学辅助网站的建设:包含讲义、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还应包含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以及可以开发出考试系统等软件,它们各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各种教学形式互相补充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2.自助式学习资源的建设:包含拓展知识的横向、纵向资料链条的建设,并使用超媒体方式进行组织,还包括特定的视频教学内容。
四、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鉴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前备知识、认知风格及学习风格等个性特征都有所不同,因此对他们学习和能力的表现不能统一服从于公开考试的要求,只着重知识的吸收和记忆。反之,要配合学生的上述各种性质的差异,以分析、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等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目的,注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走极端路线,不能因为大谈教学改革就废除考试制度,也不能纯粹走回“60分万岁”的老路。可以通过两方面的考核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对一些基础知识,例如一些基本的语法和数据库常识,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核;对于注重能力的综合考核,以提交作品的形式呈现,这样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大大加强,同时学生也有很强的成就感。不要担心学生是否抄袭,即使程序员也需要一本参考书,也需要经常去百度或者谷歌,何况我们的学生?再说从网上搜索、认知、到最后解决布置的实际问题,这本身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体现。
以上就是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针对理科提高班课程设置和具备一定计算机能力的受教学生,分别从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教学思路和理念,希望对于正在从事类似课程教学的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计算机基础教学若干意见[Z].2003.
[2]牟连佳,等.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1):95-98.
[3]陶勇,林亚平.“高级计算机网络”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52-55.
[4]徐守志,谭颖,张红卫.创新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3):182-184.
G642.0
A
1674-9324(2014)01-0199-03
蒲鹏(197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Web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