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2-28杨文明向国红
杨文明,向国红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杨文明,向国红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实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符合国家政策,是我院建设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需要。科学制定方案,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参加的积极性,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准备充分,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但教师专业方向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场地设施器材不足,评价机制尚不系统制约着我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策分析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随着体育教育改革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体育教育模式研究。它是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需求,培养和建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充分发挥个人的体育才能,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的一种以俱乐部形式组织进行的体育教育模式。其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定位不够准确,活动场地及经费短缺,俱乐部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一、我院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
1.我院体育教学现状分析。2009年前,我院体育教学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按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致使课堂教学格式化、强制化,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模式下,体育教学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体育教学缺乏总体的安排和规划,教学内容贪多求全,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体育课常常成为自由活动课,学生干其他事情的现象比比皆是,干扰了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学模式落后外还包括教师自身的因素。长期以来,教与不教一个样,学生兴趣不大,严重制约学生身体素质提高。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工作责任心,形成了体育素质教育表现不好的恶性循环。
2.体育教学实行俱乐部制模式的依据分析。①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教育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只要能完成上述任务,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采取“体育俱乐部”形式。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是建设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需要。目前我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多采取选项教学形式或是传统体育教学,尚无一所高职院校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我院如能先行一步,可以形成特色。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内其他省份高职院校在建设体育俱乐部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完成我院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工作。③体育俱乐部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几年来,我院健美操、跆拳道等项目的课外开放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客观上帮助学生提高了综合身体素质,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将为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运行模式
1.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建设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励学生自主锻炼、自我管理,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全院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局面,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养学生1~2门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提高体育教学效果;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三自主”(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时间)教学,营造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气氛。
2.体育俱乐部日常运行机制。体育俱乐部为学院直属教学机构,在学生处设立体育俱乐部秘书处,负责全院体育俱乐部工作。学院各行政部门承担一个单项俱乐部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体育教学部负责体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工作,其他系部组织学生开展俱乐部各项活动。院单项俱乐部主席由学院行政中层干部兼任,主要负责俱乐部建设与管理。俱乐部副主席由学生会、团委会干部担任,主要负责组织全院性竞赛活动。俱乐部总教练由体育教师担任,主要负责组织选项教学,负责本项目的教学研究工作,培训学生裁判员队伍,组建并训练运动队。体育俱乐部活动形式包括专项教学、晨练、课外活动、体育竞赛四项内容。学生在校期间三年修完体育课程,其中第一学年参加院俱乐部专项学习和课外活动,第二、三学年参加系俱乐部课外活动。院俱乐部总教练负责所在俱乐部教学项目的课程设计,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班级需要组织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三、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模式成功经验
1.“系统地解决问题”。领导的工作是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好的课程。更好地反映和落实“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体育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注重体现“以生为本、选项自由、师生自主”的原则,寓教于乐,相得益彰。教师的工作是有目的的组织教学。通过合理的体育健康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和主要的练习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素养的课程目标。行政人员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人文环境。俱乐部的建设发展管理工作直接纳入二级行政部门的工作范畴,中层管理人员直接担任单项俱乐部主席,二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明确责任追究制后,体育设施、器材的管理比较到位,采买比较及时,为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器材的管理。其他行政人员通过参与俱乐部的工作,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拓宽了了解学生的渠道,提高了管理与服务水平。学生能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学生只有对某项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可能积极参与该项运动,并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从而养成自我终身锻炼。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终身体育思想才能深化。
2.“君子以作事谋始”。通过学习取经,不断完善方案,准备工作充分。学院分批次派出相关人员到外省兄弟院校取经调研,多次召开教务、学生管理、体育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会议,就如何运作实施进行了充分论证研讨,成立相关工作机构,起草了体育俱乐部运行模式和考核评价的制度标准,为具体实施做了精细准备工作。经过两年的调研和准备,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于2010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从总体上评价,运转正常,体育专项选修上课有保障,学生参与热情高,体育课外活动空前活跃,较好地促进了学院体育素质教育工作。
四、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的不足之处及对策分析
1.教师专业方向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体育俱乐部的均衡发展。随着社会健身、娱乐、休闲运动普及与开展,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以往的体育项目转变为一些时尚的运动项目,由此造成了现有的教师业务专项结构不能满足学生选项的要求。现有的教师结构大部分为传统的体育项目,缺乏现代俱乐部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缺乏一些时尚运动项目的专业教师。另外,体育教师分散到各行政处室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举行体育教研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关键。制定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计划,为教师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使教师及时了解体育运动的发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要,保证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持续发展。解决对策:①营造一个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良好外部环境,让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知识,建立终身学习机制。②定期开展体育教研活动,持续不断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③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选拔补充时尚运动兼职教师。
2.经费投入缺乏持续性,场地设施器材不足。体育俱乐部应学生不同兴趣与需求开设项目。近几年我院实行扩大招生政策,在校学生日益增多,对俱乐部的开展形式、质量提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首当其冲的是运动场地、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开展体育俱乐部的质量。其二,由于体育器材的价格不断上涨,学校的体育维持费增长速度跟不上物价上涨速度,从而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解决对策:①获取体育赞助。通过体育赞助活动,高校可以获得来自赞助企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弥补俱乐部活动资金的不足,有利于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体育活动的水平。②提高认识,把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和实践教学设备仪器的添置处于同样位置。③对于热门项目,需要学生承担部分自己的费用,可以减少参加学生人数,也可以缓解经费投入不足。
3.评价机制需要完善。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中,虽然借鉴了国内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俱乐部考核、教师评价和学生成绩评定方法,但在改革运行的过程中,执行和实际情况出现了一定偏差。二级行政单位在俱乐部的建设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俱乐部数量少于二级行政部门数量,有几个行政部门就没有俱乐部的管理建设工作。学生成绩评定标准迟迟没有出台,过程性评价没有具体的标准,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解决对策是建立选项、择师、评教机制。学生选项、择师完全是一种动态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是随机的,把学生评价满意率作为教师考核重要的依据。随着这种评教机制的建立,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给体育教师带来职业危机感,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领导的规划和重视是成功的关键,教师思想转变和积极行动是成功的根本,行政部门的参与与配合是成功的保证,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成功的基础。
[1]姚毓武,张大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9):35-37.
[2]许斌,戴永冠.俱乐部制体育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7):115-116.
[3]何建东,骆秉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2010,(10):81-85.
G712
A
1674-9324(2014)01-0189-02
本文系湖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新两国职业教育文化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XJK011CZJ085)。
杨文明(1963-),男,湖南慈利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