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是构建省级教学团队的核心
2014-02-28张艳琼李红军付承英张瑞涛王小莲吴江锋
张艳琼,李红军,付承英,张瑞涛,马 岚,陈 静,王小莲,吴江锋
(三峡大学 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3)
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是构建省级教学团队的核心
张艳琼,李红军,付承英,张瑞涛,马 岚,陈 静,王小莲,吴江锋
(三峡大学 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3)
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高校进行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的重要举措。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相互促进对教学团队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成功构建省级“医学形态学教学团队”的体会中,本文重点探讨教学和科学研究是如何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的。
教学团队;教学;科学研究;协调发展
教学团队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可以增进学校各方面的协作和整体能力,有效地提高组织效率。多年来,三峡大学医学院形态学部以相应的省级品牌专业、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和省级精品课程为依托,通过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于2008年成功地申报了湖北省“医学形态学教学团队”。现将构建教学团队的意义及构建省级教学团队过程中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关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构建教学团队的意义
2007年7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该意见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中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鼓励和支持校内及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每年评选100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强调,其重要地位得到了肯定。从各高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经验来看,优秀的教学创新团队的确起到了促进教学、培养人才和团结协作的作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协作、促进知识系统和学科之间的有机连接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学团队,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刘宝存在《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一文中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教学方面的标志性成果是构建省级教学团队的基础。在申报省级教学团队之前,相应的省级品牌专业、省实验示范中心、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三峡大学医学院形态学部申报的“医学形态学教学团队”是以在建的湖北省省级品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湖北省基础医学实验示范中心和人体解剖学省级精品课程为依托,以形态学部为建设单位,以医学专业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影像解剖学等课程为平台,以现有的标志性成果为基础,对相应的课程进行整合而组建的一支教学团队。该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和成功申报为我们的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教学过程的管理是培养团队成员的重要环节
该团队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特别是教学过程的管理。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始终把握学科方向,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视教学质量为教学的生命线。一是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开设创新性实验。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对实验结构体系进行改革调整,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中将组织学与病理学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开设了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程。二是建立形态学开放实验室。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模型以及病理学标本等集中存放,为本科生课外学习创造条件。形态学开放实验室不仅有大量的解剖、组胚、病理标本,还提供了足够的显微镜、组织病理切片等用于学生课后复习观察,同时储存大量的医学形态学电脑图片方便学生查阅,满足本科教学实验需求。三是积极开展双语及全英语教学。有三门课程均在大学率先对本科生开展双语教学,在留学生的教学中率先脱离外教,教学效果受到中外学生好评。四是成立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吸纳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近几年有10多名学生在湖北省优秀大学生论文评比中获奖。多年来,该团队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反馈系统。通过学生评教,督导听课,同行听课,院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听课等措施综合评价教学效果,教学反馈综合评估均在优良以上。2007、2008年,团队带头人付承英教授、团队成员瞿佐发教授和吴江锋副教授分别被三峡大学评为“免评教师”。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是团队教学创新的必然需求
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同实验教学基地、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教材建设相联系。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为团队建设提供了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机会,更为建设成果提供了检验的平台。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要为团队的平台实践提供政策倾斜,经费保障,保证团队的教学改革研究工作顺利开展。该教学团队采取三项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取得了六大特色成果。
1.三项措施。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有计划分期分批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外出学习,鼓励中青年教师参与各个科研团队,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每年要求副教授以上的教师申报教学和科学研究课题。二是积极进行教学研究,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这是该团队的最大特点。团队成员一直活跃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团队要求教师要将教学中获得的经验,课程融合中的体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及时总结并公开发表,鼓励大家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的教学研究项目。该团队每年都有在研的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三是加强实验及科研基地的建设。团队积极配合医学院成功申报了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参与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验收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学科建设更好的服务于本科教学。
2.六大特色。一是团队设置特色。该教学团队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影像解剖学等形态学相关课程的优秀师资组建而成,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医学院于1995年成立了形态学部,便于团队集中领导、统筹规划、方便管理,使这个团队既有组织保障,又有专业学科支撑,为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二是课程融合的创新性改革特色。该团队所承担的形态学课程涉及几个专业,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相似。在课程建设上,注重基础与临床的相互渗透、融合。一方面使基础课程的教师通过与临床的联系,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拓展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使临床外科、影像、病理科老师回归基础,为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将解剖学与影像学融合,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融合,使解剖学、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知识相互渗透,使学生在影像诊断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最后,在知识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课程,并公开出版了相应的配套教材。三是双语教学特色。随着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双语教学近几年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展开。在付承英教授的带动下,教学团队积极开展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和病理学等课程的双语教学,并参与编写双语教材、实验指导等。双语教学的开展亦为我校招收外国留学生进行全英语授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目前这三个学科均能独立承担留学生的全英文专业课教学。经过多年的双语教学和留学生全英语教学实践,目前,付承英教授负责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正在为申报国家级双语课程做准备。四是实验和实践教学特色。该团队积极探索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大力整合实验内容和实验资源。在组织学与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将各组织器官按正常与异常,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编排,使学生在学习组织学时,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习病理学时又能及时方便的翻阅组织学内容;在病理课中,增加了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突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对实验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形态学实验室,由形态学部的一位副主任直接领导管理,这样充分利用了资源,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五是资源建设特色。该团队以省基础医学实验示范中心为依托,以形态学实验室为资源平台进行建设。在三峡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形态学实验室教学和科研设备,实验室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7年累计投入1050多万元的设备。配置了全套的光镜和电子显微镜制片以及图像分析系统。现有实验室面积1200多m2。其中系统解剖学实验室4个,约320m2,局部解剖学实验室2个,约180m2。显微镜实验室8个,320m2,双目显微镜160台。同时还配备有尸体存放室、尸体灌注室、标本制作室、外检室、尸检室等,另外还有组织病理切片室、染色室、细胞培养室、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高级精密仪器和设备,200m2影像PACS实验室使学生能共享医院所有图像资料,为保证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提供了强力支撑,也为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提供了硬件条件。2009年,三峡大学投资100万,建立了两套数字显微网络互动教学系统(网络版),投入到病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实验教学中。六是网络教学特色。该团队所有课程都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网络平台系统连接互联网上,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全面开放,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四、教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相互促进
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支教学效果好、协作精神强、梯队结构合理以及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成效突出的教学团队。
1.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省级教学团队成功申报的基础。自组建以来相继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0项,发表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18篇,获得湖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公开出版教材21部,获奖教材2部。团队成员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和参与了在建的省级品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省级基础医学实验示范中心、省级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
2.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的研究在省级教学团队成功申报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近年来,团队成员获得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厅局级项目,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的文章55篇,其中有6篇被SCI收录。自然科学的研究为我们的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研究生的培养和本科生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3.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团队成员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时应用于教学中,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电脑还未普及时,就着力于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开发了组织学CAI软件,并获2001年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运用教学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和“以问题为引导,以病理为中心的学导式教学法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获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团队成员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其中“医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与实践”获2001年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也是十分必要的。黄利鸣教授等的研究成果“运用教学评估,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到目前为止,我校仍沿用该成果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评定。很多高校也采用相似的办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提高教学质量。1997年以来,病理学教学一直在推广应用“以问题为引导,以病例为中心的学导式教学法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研究成果,将学导式教学法贯穿于病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该成果在我校也应用于其他专业的教学,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付承英教授的“组织胚胎学CAI课件”在全国基础医学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和展示,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参会的70多所高校中,有7所院校购买了该教学软件。2008年11月,由教育部主办,三峡大学协办的“教育部医学免疫学双语骨干教师研讨班”在我校举行,付承英教授的双语示范教学获得广泛好评。团队成员主编和参编的10部教材先后应用于教学,得到学生及同行的好评。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2]赵宇.论高校教学质量工程中的高效教学团队建设[D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08-31].
[3]孙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05).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2012年教学团队(三峡大教(2012)30号)。
G645
A
1674-9324(2014)01-0018-03
张艳琼(1975-),女,湖北当阳人,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讲师。
吴江锋(1970-),男,湖北五峰人,三峡大学医学院形态学部,硕士生导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