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02-28孟利芳何令敏
孟利芳 何令敏
(河北省隆尧县医院神经内科,河北隆尧 055350)
脑梗死是以神经功能缺损至少持续24 h为特征的综合征,系因脑循环障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受累引起缺血、缺氧,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灶,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大约占全部卒中的70%[1]。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梗死大小、部位。其中梗死部位影响到双侧大脑皮质或脑干束产生假性延髓性麻痹,可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吞咽障碍患者不同程度上存在食物误吸或饮水呛咳,易发生肺部感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康复[2]。近年来,护理学得到了很好发展,其中心理护理逐渐为广大医护人员所重视。若在脑梗死恢复期采取健康教育结合心理护理,可降低致残率,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009-05—2013-06,我们观察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65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并与常规护理6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并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MRI或CT)确定诊断标准。
1.1.2 排除标准排除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无肝、肾、肺及心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无急性感染患者。
1.2 一般资料全部13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二科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5例,男41例,女24例;年龄50~80岁,平均(65.3±3.2)岁;病程39~63 d,平均(48.3±10.1)d;合并糖尿病21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高脂血症38例,原发性高血压41例,冠心病6例,心力衰竭3例;吸烟33例;复发梗死10例。对照组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51~79岁,平均(64.9±2.9)岁;病程40~62 d,平均(47.9±10.2)d;合并糖尿病22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高脂血症37例,原发性高血压40例,冠心病5例,心力衰竭4例;吸烟32例;复发梗死1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压过低会引发脑供血不足,颅压过高可致脑出血,呼吸深浅度不规整为病情加重表现,应采取相应措施。失语患者应仔细观察其表情,了解其思想,及时满足其需要。语言训练尽早进行,从训练喉部发音开始,以咳嗽喘气诱导发音,语言构成后,让其听常用语的简单句或前半句,再由易到难练习说词汇。要面对面的教,反复示范。失语严重患者,可予手势或视觉信号,使其积极配合训练。将患肢置于功能位,予被动运动配合按摩,日2次,每次10 min,以防止肌肉萎缩。对肌张力高的患肢,勿用力拉,以防骨折。鼓励患者床上翻身、运动、移动肢体等。若患肢肌力达到Ⅳ级,鼓励其离床活动,帮助练习站立及行走,要做好保护工作,防止跌跤。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予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
1.3.2.1 健康教育根据病理、心理状况、文化层次、病情及病期的不同说明病理、饮食、病因、转归及治疗等。恢复期患者及家属情绪、心态较稳定,可细致、全面地进行解释,以消除麻痹心理,使其配合康复治疗。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改掉不良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做到及时预防。恢复期患者继续控制血压是防止出血复发之关键。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患者从平卧位起立或坐位起立,动作要慢,尤其夜间大、小便时要注意,避免血压突降引发晕厥。限制钠盐及胆固醇摄入。予低脂、低盐、高蛋白饮食。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 g/d[4]。避免富含胆固醇食物摄入,如蛋黄、动物肝脏等。尽力摄入新鲜蔬菜、多食瓜果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如豆类及其制品或瘦肉。吸烟可升高血压,且降低降压药疗效,饮酒可使血管紧张素系统、肾素的类固醇激素分泌水平升高,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用血压升高。故应戒烟、戒酒。指导患者起居有常,生活要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持心情舒畅,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增加食物的纤维素含量。
1.3.2.2 心理护理病程长、生活不能自理者,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而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沮丧、焦虑、烦躁不仅对康复不利,还会加重病情,因此护士应多加关心、支持和照顾,让患者多参加有兴趣的集体活动,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其以支持的态度接受患者躯体和精神方面的改变,给予关心照顾,以加强患者恢复生活能力的责任感,让患者保持乐观、自信的心境,善于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配合完成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恢复期患者治疗和休息以家庭为中心[5]。应根据需要加以调整,同时要求家人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加强思想感情交流,对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注意说话方式,说话时速度要慢,语调要和善、亲切,词句简短,吐字清晰、尊重患者,并多给予关心和安慰,有关治疗方面的事情多征求患者意见,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一套个体化、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以利患者尽快康复。社会适应是个体对环境的协调能力,如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疾病的康复不仅要求消除其临床症状,还包括恢复社会适应能力。现代护理学非常重视患者重返社会,这是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护理实践工作中应为患者重返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6]。
1.4 观察项目观察2组前后神经功能评分[1]、巴氏指数评分[1]。巴氏指数是对生活能力的评定。并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评价生活质量,包括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5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2]。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巴氏指数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巴氏指数评分比较分,±s
表1 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巴氏指数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治疗组(n=65)对照组(n=65)干预前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30.1±12.3 17.4±11.3*△29.3±12.423.4±11.2干预前干预后*巴氏指数评分30.9±4.254.7±7.1*△31.2±3.940.2±7.8*
由表1可见,2组干预前神经功能评分及巴氏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及巴氏指数评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2.2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2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治疗组(n=65)对照组(n=65)干预前干预后身体功能1.6±0.62.3±0.5*△1.6±0.51.8±0.6干预前干预后*角色功能1.2±0.61.8±0.6*△1.2±0.51.4±0.3*情绪功能1.2±0.31.8±0.5*△1.2±0.41.4±0.4*社会功能1.3±0.41.7±0.5*△1.3±0.51.4±0.3*总体生活质量5.4±1.37.8±1.5*△5.4±1.46.1±1.2*
由表2可见,2组干预前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早期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脑梗死治疗重点多集中在急性并发症和生命体征的监护的问题上,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大重视。因脑梗死患者从正常的人变为肢体障碍的患者,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的言辞、行为及态度均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良好的护理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达到早日康复之目的。在护理过程中,结合患者情况,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观察结果表明,2组干预前神经功能评分及巴氏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及巴氏指数评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前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1](美)格林伯格.临床神经病学[M].王维治,王化冰,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8.
[2]凌锋.脑血管病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4.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马素萍,纳娜,王海艳,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19):68-69.
[5]魏秀娟,王晓娟,王婧.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脑血管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 (8):107-108.
[6]胡锦华.脑卒中合并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1,9(2):141-142.
(本文编辑:董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