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止血方防治混合痔术后出血200例临床观察
2014-02-28陆庆革李小海刘越军
陆庆革 李小海 刘越军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河北唐山 063000)
混合痔术后出血,特别是内痔结扎脱落期出血是痔术后最常见并发症。痔术后出血常用缝合结扎、局部压迫、电凝止血等方法,或使用全身或局部止血药。其中口服止血药治疗操作简便且患者痛苦小,但多存在疗效不理想、副作用较多、价格昂贵等缺点。2010-01—2013-07,我们运用凉血止血法防治混合痔术后出血20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20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依据《中国肛肠病学》[1]确诊为混合痔。
1.1.2 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且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能坚持治疗疗程者。
1.1.3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卒中急性期以及合并肛周脓肿、肛瘘等其他肛肠疾病者。
1.2 一般资料全部400例均为我院肛肠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0例,男87例,女113例;年龄21~78岁,平均(46.2±1.3)岁;病程1~13年,平均(3.2±0.6)年。对照组200例,男83例,女117例;年龄20~79岁,平均(49.7±2.4)岁;病程1~12年,平均(2.9±1.1)年。2组患者均住院并在腰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顺利,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2组术后均予常规创口换药、抗生素治疗。
1.3.1 治疗组予凉血止血方。药物组成:侧柏炭、白茅根炭、茜草炭、荷叶炭、牡丹皮炭、棕榈皮炭、大蓟炭、小蓟炭、栀子炭、大黄炭、地榆炭、槐花、荆芥穗炭、茯苓、三七各10 g。1剂,水煎取汁,嘱患者手术当晚首次服用200 mL,次日起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早、晚饭后30 min温服。
1.3.2 对照组予酚磺乙胺片(贵州光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2020932),嘱患者于手术当晚首次服药1 g,次日起每日早、晚饭后30 min各服药1次,每次1 g。
1.3.3 疗程2组均治疗7 d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Ⅰ度:创面无渗血,无便纸带血亦无敷料染血;Ⅱ度:创面未见明显渗血,偶有便纸带血或粪便表面附着少量血液;Ⅲ度:创面偶见少许渗血,出现便时滴血或排出血液、血凝块,但无需特殊处理自行消失;Ⅳ度:创面渗血较多,有明显的大量出血,甚至出现休克需特殊处理[2]。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2组术后第2 d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术后第2 d疗效比较例
表1数据经秩和检验,治疗组术后第2 d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2组术后第7 d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2组术后第7 d疗效比较例
表2数据经秩和检验,治疗组术后第7 d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3 2组不良反应情况2组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通过对患者血压、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3 讨论
混合痔术后出血是其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为手术操作或各种病理因素导致的出血。中医学认为,混合痔术后出血为风热交迫,脾胃湿热蕴结,加之手术金器所伤,导致血脉受损,使热邪易灼伤血脉而迫血妄行所致。治宜凉血止血,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方以治疗“上部出血”为专的十灰散加以化裁,加入主治下焦出血的药物作为引经药而成,方中侧柏叶、白茅根、茜草、荷叶、牡丹皮、棕榈皮、大蓟、小蓟、栀子、大黄为十灰散组成方药,共奏凉血止血之功,《济阴纲目》有“血见黑则止”之说,故均取炭入药,其中大黄、栀子相伍,正如唐容川所论:“得力全在山栀之清,大黄之降,火清气降,而血自宁。”此外方中地榆其性沉降,尤宜下焦出血,《本草纲目》载“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症,乃痔科要药”,在此尤起引经药之用;槐花凉大肠之热;荆芥穗炒炭可入血分止血;茯苓取其健脾利水渗湿之功;三七可止血散瘀,消肿定痛。全方诸药相伍,可起凉血止血、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以达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表明,凉血止血方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对混合痔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满意,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黄乃健,王玉成,宋光瑞,等.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87-698.
[2]李权,连风梅.肛肠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67-70.
(本文编辑:曹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