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教育中的拔苗助长行为
2014-02-28梁建林
梁建林
孩子入学前,望子成龙的爸爸妈妈们、爷爷奶奶们,都在各自按自己的心愿精心打造孩子的未来,可谓呕心沥血。孩子咿呀学唱,想打造音乐奇才;孩子信手涂鸦,想造就丹青手;孩子会背几句古诗,想成就文坛枭雄;……所有这些愿望,无疑是人人所想、家家所望的。仅有这些愿望就足够了,但随之而来的带幼子四处求学,弄得孩子苦不堪言,无所适从,则是不可取的。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威逼下逆来顺受,以致成人后落下性格缺陷的坏毛病;有的孩子为争得自己玩的权利,遭到父母的毒打,他们还美其名曰“苦其行励其志”;有的孩子甚至为此付出了幼小的生命。单从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结考虑,这也不算错,但这些家长们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自然规律。孩子初涉人世,兴趣异常广泛,但若使他们朝单一兴趣发展,那是很可悲的。一是,他们无此强烈需求;二是,孩子心理需求具有强烈的功利性。这时候若强行让孩子学这学那,将无异于拔苗助长。其后果不堪设想。其实,作为家长,只要从孩子兴趣广泛性方面加以培养、引导,用孩子的心态看孩子,做孩子成才的启蒙者,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即可。
孩子入学后,进入校园,对他们来说,这是人生一件大事。那里有可爱的伙伴,有和蔼的老师,有疼爱自己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用自己幼稚的双手构建自己的乐园。
对老师来说,他们心中也在构想:我班的孩子如果个个都是爱迪生该多好啊。我可以轻松地教学,年终考核全优也不必考虑末位淘汰。但爱迪生只有一个!作为教师,必须正视这一双双渴求的眼睛,他们是人。智力的先天性差异,使他们的成绩出现优劣;性格差异导致他们行为举止上的不一、人生角色的定位不同。以上差异构成了我们纷繁多变的人类大家庭。那些靠反复做练习题利用学生休息时间威逼以致损害学生健康的人,其行为也无异于拔苗助长。
这种产生于教育中的拔苗助长危害面大,遗害深,是当今教育中必须根除的一种恶习,2013年,国家教育部又明令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做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减负”也出台了一些措施。各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也都遵照“减负精神”去实行。但要做好这一工作,我的理解是仍需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心态要调整。旧有的教育手段有的已不可使用,陈旧的教育理念必须更新,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教育成功的首要保证。尊重孩子的求知权,把握孩子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在教育上不容许存在“强权”。
(2)教育导向要有现实性。“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封建遗毒。
现代的人不可再深陷上述泥潭。教师不以学习成绩高低论学生,家长不以子女学习成绩优差定好恶。一切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自由中全面发展。教师和家长们只要把握住引领原则,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帮一把,让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有自由的择业空间即可。
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慢慢长大,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好好陪她一起欣赏沿途不同的风景。孩子的路还很长,不要过多的被眼前的荣耀蒙蔽了双眼,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酸甜苦辣咸,需要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会去感受,这样经历过风吹雨淋后,孩子才会更坚强,将来才能够在社会上独当一面。沉甸甸的谷穗和香气四溢的果实都要经历炙热阳光的暴晒,需要经历狂风暴雨的洗礼。同样的道理,孩子的人生也需要自己经历风风雨雨去创造,我们当父母的只是领路人、引导者,而不是掌舵者。
拔苗助长危害甚大。为人师长、为人父母者必须痛下决心铲除拔苗助长的恶劣手段,让孩子自由成长快乐成才。
(摘自教育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