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的妙用
2014-02-27郭桂元
郭桂元
在你奔波于事业和生活的人生路上,要学会倾听和关注自己身体内发出的声音或信号,注意它们是否正常。当有疲惫及不适的感觉时,就要驻足审视一下自我身心的状况。
在工作所处的特定情境中,忙碌的你会常常“身不由己”。如已故著名新闻主播罗京的工作场所,可以说,在其周围充斥着“无形无情”的压力,这一感觉却只能隐埋在他的心里。“廿六载,几许风雨,始成黄钟大吕。”(同事康辉悼词)当年,送别罗京的一幕,令我潸然泪下。我想有许多人,尤其是和他年龄相仿的中年人,都会因他的溘然长逝而不禁扼腕痛惜!
康辉在悼词中说:“说他冷,其实他何其火热,尤其对待工作;如果这种热度稍微减一些,也许他的生命之火会燃烧得更久一些。”此话令人何其心酸又何其耐人寻味!
罗京在那二十几年的工作环境里,无暇顾及自我身心之音的“负反馈”,以致一病而不可挽回。显而易见,平时预防疾病并将之消灭在“未病”之时是何等的重要。毕竟“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而在人生路中明了“舍得”的哲学涵义则尤显必要:该放下的能放下,该放弃的能弃之。
我曾在发表的一篇记事散文中说道:“在某种形势下,若选择‘放弃与失去,那倒是不失为一件令人身心惬意的事!”
我国宋代不朽的大文豪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曲词的末尾唱吟道:“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樽维持生命健康的“清酒”,当要好好把饮,这就像命运被握在自己手中一样。苏轼此词的深意是要人循着“江月”运行的节奏,即赖以天地常规地去工作和生活。
“无过去心无现在心无将来心,还汝本来面目。”(佛词)而人的“本来面目”即:常驻的“童心”和抱“平常心”。因为远离了生命的正本清“原”,所以现实中才有了“英年早逝”等现象,当然其中因果关系相当复杂。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中年时曾患过“乙型肝炎”,为治此病他没少住院和吃药。这般状况搅得他许多年来“神伤精耗”。为此,他曾苦苦地思索过,“怎么着才能治好自己的肝病?”他在那倍受困扰的岁月里不知多少次的这样在心里问自己。后经美国人某种生活行为方式的启发,他于冥想之中抉择了新的治疗出路:一是尝试服食大剂量的维生素C片以抗治乙肝;二是用较长的时间,让身心彻底地放松下来以康复肝脏功能。那时期,他放弃了许多东西,尤其中辍了他热衷的文学创作活动,使之步入创作生涯的“休耕季节”。贾平凹凭借其“疾病是哲学”等睿智和超群的探索精神并付诸实施,最终肝病在其“自主疗法”之下自愈了。那些熟悉他的医生都惊奇不已……后来,贾平凹以矫健的步履又走出了文学创作上的精彩……这是他人生中勇于“舍得”才得到的硕果。
删“烦”就“简”,这就是放弃的妙用,由此“消减了你生命能量的无谓损耗”而直接让你心无旁骛(如名利、情愫)地去做你认为有价值的事。
“放弃而后拥”。拥有自己,才能拥有其他。让我们这很偶然的来到世间的“生命之躯”跟循那静谧多姿的月亮步韵,而不是一味地去追逐那“火热的太阳”……
(编辑 祝 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