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县如何走发展之路?

2014-02-27王秀平

中国扶贫 2014年1期
关键词:兰西贫困县片区

王秀平

黑龙江省兰西县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2499平方公里,有耕地260万亩,53万人口。按照当时人均收入630元的贫困标准,兰西共有贫困人口30万。

十二年来,我们共对上争取国家资金6亿元,整合各类资金10多亿元,增上扶贫开发项目上百个,重点解决了增收、饮水、行路、上学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十二年的发展变化,成效显著:到2012年末,全县生产总值实现41亿元,是2001年8.5亿元的近5倍;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15亿元,是2001年4100万元的5倍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66元,是2001年1020元的5倍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23元,是2001年1870元的5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14.5亿元,是2001年4.9亿元的3倍。

过去十二年,在国家惠民政策的普惠下,省委、省政府、绥化市委、市政府对兰西采取部门对口支援、整村推进等办法,使得兰西度过了最困难的阶段。但按照现行贫困标准,全县目前仍有8万人尚未脱贫。

十二年扶贫开发感受

十二年扶贫开发,给我们的最大感受是,贫困县实现脱贫致富,核心是发展,根本在民众增收。

兰西是农区,53万人口中有40万在农村,农民增收是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这是货真价实的硬指标。

2013年年初,我们选派县直机关500名干部与乡村干部统一编队联乡驻村入户,开展“扶贫夜话”、拉家常,算细账,搞发动,组织引导发动农民搞互助合作,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大户经营,让少数人种地,多数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到年底,全县创办200亩以上家庭农场550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8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注册种养加各类合作社达到886个,按照每个合作社吸纳贫困户3-5户计算,至少10000多人口实现稳步脱贫,人均增收上万元。

亚麻是兰西的传统产业,一直名声在外。这两年我们在亚麻产业升级上有了历史性的突破,主要标志是投资30亿元,打造了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亚麻纺编织产业园,重点吸纳亚麻服装、凉席、袜子、丝巾、拖鞋、亚麻粘贴画等企业入驻。目前,一期14栋18万平米现代化厂房全部交付使用,另外6栋正在紧张施工,28户企业已经入驻。到2013年末可安置就业1万人,实现产值10亿元,上缴税金8000万元。从目前工资水平看,入园打工的农民月收入均在3000元左右。一个家庭如果有两口人在企业打工,加上土地的收入,仅此两项农民户均年收入可达6万多元,远远高于城镇“双职工”工资收入。

我们整合就业局、劳转办、职教中心职能,在县里成立了农民工就业局,乡里成立了就业服务中心,村里成立了就业服务工作站,站长由村支书担任。500驻村干部与村里一起普查登记,给走出土地的农民到开发区企业和外出就业搞对接、找出路,变农民自发就业为有组织就业,变短期就业为长期就业。

截至目前,我们先后在北京、哈尔滨、银川、沈阳、大连、大庆等地辟建外埠劳务基地520个,专业打工屯发展60个,年收入50万以上打工能人超过600人,带动农民工就业4万人,年可创收7亿元。

消除贫困,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把不适宜人居和发展生产的村屯整合搬迁。两年来,全县建设了麻都新家园、康荣新村、远大胜利新村、红光新邨等一批新型小城镇,搬迁贫困屯12个、建设住宅楼18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入住农户2160户,让入驻贫困户一步脱贫。

据统计,兰西县105个行政村已经有37名支部书记成为“四种人”(合作社的领办人、农产品销售的经纪人、劳务输出的中介人、带动脱贫解困的带头人),占全县1/3,带动4300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已有1700多户实现了稳定脱贫。我们目标是:三年内,全县105个行政村,每个支部书记都要领办创办一个经营实体,每个主体都要吸纳1000户贫困户以上,保证这些贫困户稳定脱贫。

扶贫攻坚规划落实情况

两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片区扶贫开发政策机遇,确定了“四增”(县增实力、乡增财力、村增积累、户增收入)目标,“四化统筹”(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途径,“两开”(开发开放)战略,“两改”(改革改进)保障。目标是到2017年,较全国提前3年实现脱贫目标。

第一,强化扶贫攻坚组织领导。建立党委领导、政府协调、部门联动、乡村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对片区扶贫开发牵头抓总;县委副书记和主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扶贫办、发改、财政、农委、教育、卫生、建设等30多个单位一把手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扶贫办。在此基础上,县里又配备了一名县政府副处级调研员配合领导小组单线抓扶贫攻坚工作。各乡镇相应建立了片区开发领导组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下设主管领导、扶贫助理。县委组织部选派了105名科级领导干部到105个村挂任第一书记,协助村里研究脱贫思路,指导扶贫规划实施。

第二,坚持规划引领推进扶贫攻坚。重点做到了“三个结合”、“三个整合”、“三个集中”。三个结合是指片区扶贫开发工作与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三个整合是指整合资金、整合项目、整合科技,集中向最贫困地区投放,真正达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带动一方经济快速发展。三个集中是指项目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合作社集中,人口向小城镇集中。endprint

按照这一目标,我们在省发改委的帮助下,完成了一个“十年规划”和两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即《兰西县2011-2020年特困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发展规划》、《兰西县2011—2015年特困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兰西县2011—2015年特困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产业规划》。《十年扶贫攻坚规划》上报后,我县有交通、水利、能源、产业和小城镇五大类17个重点项目被直接纳入国家制定的《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2011-2020年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内。在此基础上,今年又聘请泛华集团为我县量身制定了《兰西县发展战略系统规划》和《兰西县榆林镇发展规划》。

第三,扎实推进扶贫攻坚项目实施。围绕十年规划,按照分年度实施的原则,我们陆续上马了一批民生项目。一是道路建设。争取资金1.1亿元,启动了安兰路兰西段59.1公里道路建设项目;投资8500万元,启动了奋斗、平山、远大三条通乡公路建设项目;投资1790万元,修建通村公路56公里。二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入土地整理项目资金1.4亿元,整理农田14万亩,惠及5个乡镇37个村2.5万户农户;投资6000多万元的17公里颜家河治理工程全面开工;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长江乡高标准农田灌溉项目,修灌溉渠道25公里。三是重点民生项目。投资1.48亿元,完成了“引泥入兰”城镇供水工程;投资2.65亿元,上马了城镇集中供热工程,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40万平方米;投资3000万元,解决了80个自然村农村人饮安全问题;投资5300万元,改造农村泥草危户10400户。四是扶贫开发项目。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5170万元,实施完成整村推进重点村17个;实施连片特困地区项目,扶持贫困村12个;投入以工代赈资金4230万元,完成泥河灌区和西北涝区综合治理27公里,修村屯道路48公里,修建配套建筑物65座。

贫困县扶贫中的“几大难”

第一,县级财政弱,收支矛盾突出,打造贫困县内生动力难。2001年,兰西的财政收入仅有5500万元(含农业税1348万元),2012年达到2.7亿元,增长了5倍。但越是发展,收支矛盾越突出。三年来,仅打造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就达到8.6亿元,民生事业投入达到20多亿元。

一方面,财政刚性支出大。2001年,全县财政收入550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2亿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10.98亿元;2012年全县财政收入2.7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9.7亿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4亿元,去除社保、低保,教育、卫生及公共安全等必保项目后,用于保运转的支出所剩无几。

另一方面,人均财力弱。2001年,全县可用财力12214万元,人均财力9825元,财政自给能力仅为43.1%;2012年,全县可用财力19.7亿元,人均财力7.5万元,财政自给能力仅为19.8%。因此,建议国家加大对贫困县转移支付力度,有效弥补贫困县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第二,建设贫困县的“运输带”非常艰难。要致富、先修路。兰西不通铁路,没有高等级公路,公路运输是兰西县境内的唯一运输方式,这客观上使兰西和哈尔滨以北7个县处在了一条贫困带上。虽然兰西距省城哈尔滨只有67公里,但“金边银线”的区位优势并没有得到释放;距油城大庆150公里,却无法承接大项目落地;距黑河口岸500公里,走哈黑路却需要9小时车程,特色农副产品无法出口创汇。

路制约已经成为兰西扶贫攻坚的突出瓶颈。一是县级公路等级低,路况差。 202国道、305省道两条道路只有单向二车道,安兰路改扩建工程由于受匹配资金制约,至今未能进行改造。

二是县、乡、村三级道路网络不健全。全县三级道路共计1582公里,已改造完成1350公里,欠账还有232公里。乡村路况极差,全县有600多公里通屯路为土路,这些路雨天无法通车。全县有危桥涵518座,多为60、70年代修建,由于超期服役,已经破损严重,无法通行。

三是乡级公路建设标准低。乡级路多数为3.5米宽,双向通行十分困难,且多数为2006年、2007年改造,因建设年限较长,全县有300多公里已建乡级公路路面破损严重,需要重新改造。

四是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近年来,随着兰西县经济的发展,入驻工业园区项目不断增多,但企业物流成本过高,导致投资回报率低,影响了项目落地和产业的大发展。农副产品遇到雨季拉不出来,上不了市,给农民造成了损失。因此,建议国家在推进扶贫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对贫困县道路投资额度,加快道路改造进度,用最短的时间破解路制约,建设发展路,扶贫路、致富路、小康路。

第三,打造贫困县的特色产业难。这些年国家在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只能缓解暂时的贫困压力,不能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从兰西情况看,亚麻、食品、蔬菜、旅游是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完全具备大发展、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单纯依靠县级的力量无法解决亚麻产业小、散、弱的问题,亟需在技术革新、产品转型、产业升级扶持;无法解决民猪产业守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窘境,国宝民猪的商业价值、品牌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无法解决百公里拉哈山、呼兰河旅游经济开发带景点建设、系统开发、卖点升级问题,只能是低水平、浅层次,守着资源换不来钱;无法解决30万亩瓜菜产业深加工、贮存、物流、返季销售的问题,致使绿色、有机产品卖出了白菜价;无法解决30万亩西北草原生态改良,旅游开发问题等等。

因此,建议由国家部委或央企牵头,因地制宜地结合贫困县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开发,在产业扶贫上给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说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从根本上增强贫困县的发展内生动力。

(作者为黑龙江省兰西县县委书记)endprint

猜你喜欢

兰西贫困县片区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爱心狗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