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雁:我是大山的儿子

2014-02-27马丽文

中国扶贫 2014年1期
关键词:多罗彝族村民

马丽文

在丽江拉市海上游的高寒地区,有一个只有31户、96人的纯彝族自然村寨,叫做波多罗。波多罗座落在横断山一个小山坳中,距离丽江20多公里,村寨北边有宁静的拉什海,往西便能俯瞰蜿蜒的金沙江。

“希望工程”召唤下重返校园

28岁的村民刘雁是波多罗村历史上第一位大学生,也是目前村里唯一的大学生,这成为了他带领村民走出贫困,寻觅发展途径的机缘。数十年来,刘雁融入乐施会在波多罗的村庄支持发展项目中,带领这个长期被边缘化的彝族村落展开了一场坚韧的反贫困实践与探索。

波多罗曾经密布原始森林,但1980年代开始的森林大肆砍伐让这里满目疮痍,雪灾、风灾和泥石流经常光顾这个小山村。近20年的大肆砍伐虽维持了波多罗村民的温饱生活,但也拆毁了为他们遮风挡雨的自然屏障。环境恶化、农业急剧衰落,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但已严重退化的土地上只能产出比鸡蛋还小的土豆,村民一年收成只够吃4-5个月。由于条件太艰苦,村里的小学老师都待不住,换了一个又一个,到了1999年,所有孩子都辍学在家,刘雁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山上不通公路、不通电,村里20多户人家除了村长家有瓦房,其他都是木楞房。父亲总是天不亮就背着洋芋下山换玉米和白面,天黑了还没回家,换来的玉米和白面大人舍不得吃,只留给我和弟弟吃。每天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妈妈刺绣,我和弟弟翻来覆去地看辍学前用过的课本,我们真的很想上学。”与记者聊起以前的生活,刘雁眼眶湿润了。

虽然,刘雁和很多孩子一样都希望能回到学校学习,但很少有人关心、帮助他们,很少有孩子能够继续上学。

2000年,乐施会及其合作伙伴绿色流域开始帮助波多罗村的发展。与此同时,波多罗也迎来了“希望工程”的进驻。从那时起,刘雁和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重新走进了校园,再也不是满村玩耍了。

读书的问题解决了,村里人的温饱仍然是个大难题。

波多罗犹如被世人遗忘的一个角落,它的贫穷同样没多少人知晓。在外人眼中,波多罗美若天堂,站在村里,可以看到远处的玉龙雪山和奔涌的金沙江。山间树上如柳絮般的松萝随处可见,只有在没被污染过的环境才会出现。原来的一片名为“六家地”的草甸也被游人取名“罗马大剧院”。

虽然有了NGO组织的帮助,但刘雁认为村里的发展最终还得靠村民,“继续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把山外的信息带进山里,帮助村里走出贫困。”不忍心看到村民世代贫穷,刘雁暗下决心。

成为波多罗第一位大学生

在刘雁看来,波多罗的贫困源于三方面:缺人才,缺路,缺电。脱贫心切的刘雁一边学习,一边关注着乐施会与绿色流域对村里的发展规划。当他第一次听说要保护森林时,他觉得环境保护的话题太远,年长的村民们也不例外。

生态专家的现场培训,让刘雁及村民们刻骨铭心地认识到他们实际上是砍伐森林的最终受害者。培训后,村民们制定了《波多罗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他们设定的保护目标是石灰岩森林和大树杜鹃林,猕猴等野生动物也在保护之列,打猎和捕鸟被禁止,稀有药材品种得到绝对保护,即便资源丰富的药材也要有控制地开发。为了让被重创的森林得以休养生息,在未来的五年里不伐活树,薪柴完全靠此前储存的干树枝。村民们为了确保规定有效执行,又制定了《波多罗关于护林员的规定》。全村选出两位护林员,由每户村民每年出10斤大米作为报酬,护林员由村民轮流担任,全村共同监督。

2003年项目支持的“流域管理小组”成立了,全村集体做出了不再砍树的规定,如果需要砍树建房、修房,要向流域管理小组事先申请。同年,刘雁也如愿考上了丽江师范专科学校,成了村里唯一一名大学生。在老村长的召集下,村民们为刘雁举办了欢庆会,帅小伙牵手靓小妹着盛装,围着篝火跳起了彝族打跳舞。老村长念起了彝族最神圣的毕摩经,为刘雁祈福。在彝族,毕摩被视为神灵的使者,而老村长是目前村里唯一会毕摩经的有着很高威望的传承者。刘雁享受了彝族最高的礼遇,意味着村民们寄希望于他,期望他能成为村里很了不起的后辈。

从此,波多罗有了文化人。刘雁成为了村里对外交流的翻译,因为语言障碍问题,村民们几乎从不与外界接触,用村民沙正英的话说“去城里不认识厕所”。自从有了大学生刘雁,村里孩子补课、新生儿取名、亲戚来信、传达乡里文件等都已不成问题。

放弃铁饭碗 投身家乡建设

2007年,大学毕业的刘雁本来可以在丽江找到一份当老师的工作,但他绝然放弃了好机遇,选择回到几近与世隔绝的波多罗,投入到绿色流域的工作项目中,探索和研究村子的生计与发展。在项目中,他主要负责灾害管理,指导村民们预防风灾、雪灾,对房屋加固,修建蓄水池,也给村民们做些培训。“这几年,受灾程度减少了很多” ,刘雁说。

有人认为,波多罗太穷了,不应该再留守了,而对于刘雁来说只要肯努力,希望就在眼前。在帮助农民们在物质与精神上“双脱贫”方面,刘雁认为扫盲和打开波多罗与外界的联系是关键。可喜的是在乐施会支持下,波多罗有了路、通了电,举办多年的妇女夜校也已初见成效,不少青壮年开始外出打工,带回了新思想、新信息。同时,在绿色流域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波多罗逐渐恢复了生机,山里的鸟儿多了起来,猕猴、狗熊等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得到恢复,美丽的风光再次骄傲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波多罗的改变也许不是快速而均衡向前推进的,但一直在发生。如何找到一种途径能让波多罗持续有效地发展下去,迫在眉睫。刘雁认为,基于波多罗美丽的自然环境、保留良好的传统文化以及纯朴的民风,让村民们自食其力地发展生态旅游项目,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于是,在绿色流域的支持下,村民们梳理出村子周边的十多个“景点”,设计了几条徒步游览线路;请老师上山给村民做培训。村民们对新事业相当积极,打理自己的住宅,腾出房间做住宿接待,费用由村委会统一向客人收取,再按各家贡献程度分配给村民。

然而,波多罗村生态旅游蓝图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打开局面。2012年,山上的杜鹃花从花开到花败,一直没有客人上山。刘雁再也坐不住了,他鼓起勇气,下山寻找游客资源,在丽江客栈做宣传,还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资源介绍波多罗的美景,吸引游客。2013年,很多客人都由这些客栈推荐上来。渐渐地,波多罗的照片越来越多出现在游人博客里,还出现了刘雁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不管山下市场规则如何冲击,公平、共享始终是波多罗发展不可动摇的原则。生态旅游由全村共同参与和管理,住宿是每家每户轮流接待,用餐统一安排在妇女夜校,农户们轮流做饭。收入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除去成本和公共资金,剩余的利润由全村人分红。

对于波多罗今后的发展前景,刘雁充满信心。下一步他们将改善游客住宿环境,每家每户建冲水厕所和沐浴设施。在刘雁的脑海里,带动波多罗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让波多罗青山绿水永驻、更加美丽富饶,是激励他不断向前的源动力。“我是大山的儿子,大山养育了我,我就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大山,献给大山深处的父老乡亲”,刘雁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罗彝族村民
彝族海菜腔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纪实摄影师多罗西娅·兰格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藏传佛教图像与文本结合叙事方式的变迁——系列多罗那他祖师传记唐卡的单幅解读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