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研究

2014-02-27王月林宋婧刘丽文芳封芸帙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4年5期
关键词:寄宿制中学维度

王月林 宋婧 刘丽 文芳 封芸帙

一、问题提出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因素,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感受到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1]在寄宿制学校这种相对特殊的环境中,学生生活在主要由教师和同学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与父母接触相对较少,这些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和社会支持源更多来自于学校内部,而来自于家庭的情感支持则明显减少。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和青少年的家庭支持对其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城市逐渐兴起新的办学模式的重要时期,有关寄宿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成为了本文关注的重要内容。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从长沙市某寄宿制中学选取高中年级学生612名,收取有效问卷59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其中,男生248名,女生342名;高一学生170名,高二学生199名,高三学生221名。

2.研究工具

(1)《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NHS)。该量表共60个项目,包括10个分量表: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施测者既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平均分进行评价。如被试的心理健康总均分或因子分低于两分,表示心理比较健康;超过两分(包括两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2)《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该量表共12题,每题有6个测度可供选择。施测者整合各项得分分别得出“现在自我投入”“过去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3个项目的分值,再由3个项目的分值情况可整合出6种自我同一性的状态特征:同一性形成地位(A地位)、同一性形成-权威接纳的中间地位(A-F中间地位)、权威接纳地位(F地位)、积极的延缓地位(M地位)、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M-D地位)、同一性扩散地位(D地位)。其中A与M地位属于自我同一性积极状态,A-F与M-D地位属于自我统一中间状态,F、D地位属于自我同一性消极状态。

3.施测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集体取样。研究者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在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整体施测。问卷回收后,研究者采用SPSS16.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主要进行了x2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人数分布

根据心理健康判断的标准,本研究将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分为两大类:均分<2的表示心理比较健康;均分≥2分的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2≤均分<3的为轻度心理问题;3≤均分<4的为中度心理问题;4≤均分<5的为较严重心理问题;均分=5的为严重心理问题)。

由表1可知,在MSSNHS各个维度上,都有一部分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心理问题,尤其在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学习压力感、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强迫等六个维度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2.自我同一性各地位上的人数分布

表2的数据表明,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各维度上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同一性扩散地位上,学生的人数分布最多(288人,48.8%)。另外,自我同一性处于积极状态的有169人,占到取样学生总体的28.7%,处于自我同一性中间状态的有117人,占取样人数的19.8%,处于自我同一性消极状态的学生最多,有304人,超过取样总体的半数。

3.心理健康各维度在年级上的差异性检验

表3的数据表明:在MSSNHS的心理不平衡、情绪不稳定、焦虑维度以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不同年级学生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适应不良、学习压力感、人际关系紧张、强迫维度上,虽然不同年级学生的得分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三个年级学生的得分均表明其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在心理不平衡、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偏执以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被试的得分呈现出随年级升高而增长的趋势,即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有所下降。

表2 自我同一性各地位的人数分布

表1 心理健康各维度的人数分布

表3 心理健康各维度在年级上的差异性检验

表4 心理健康各维度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

表5 自我同一性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4.心理健康各维度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由表4可知:在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体水平上,学生的得分与现在自我投入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学生的得分与将来自我投入愿望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

5.自我同一性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由于不同年级学生在MSSNHS的心理不平衡、情绪不稳定、焦虑维度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为了进一步探讨自我同一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逐步(stepwise)多元回归法分析。表5表明,自我同一性对取样学生的心理不平衡、情绪不稳定、焦虑以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虽然贡献率不是很高,但从一定程度上论证了Marcia的结论。Marcia认为:个体的同一性与其心理健康有关,完成型同一性是最健康的同一性状态,标志着个体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2]

四、讨论

1.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态

本研究发现,当前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在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学习压力感、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强迫等维度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且,学生的心理不平衡、情绪不稳定、焦虑以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年级之间的显著差异,适应不良、学习压力感、人际关系紧张、强迫各因子虽然没有表现出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三个年级学生的得分显示均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心理健康发展状态整体上不容乐观,尤其是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通过个案心理咨询及与取样班级班主任教师的沟通,我们了解到,导致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①个性特征。现在的初中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尤其作为城市里的独生子女,他们更多的是在父母、祖父母等成年人的呵护中成长,与同龄人交流学习的机会则相对比较少,在这种成长经历中,容易形成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别人的“自我中心主义”,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这样,在高中阶段初次经历独立的寄宿生活时,来自独立生活的压力以及处理宿舍人际关系的压力,容易导致许多学生产生焦虑情绪,不适应明显。②升学负担。从小学到中学,90后的孩子历经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但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学习的兴趣不浓有的甚至厌学,尤其在寄宿制中学相对封闭的管理环境中,学生娱乐和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减少,面对更多的是学习上的竞争,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许多孩子对学习产生了畏惧甚至逆反心理。③家庭的变化。90后的家庭,尤其身处城市的家庭,突破了很多传统,父母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主张独立与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与高品质的生活,在孩子寄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疏忽了对子女及时的关心与关注,而是简单地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与孩子沟通,势必让学生产生孤独感甚至挫败感。同时,调查中我们了解到,90后的很多家庭都有过拆散重组的现象,这无疑会带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伤,使他们变得冷漠与自私,缺乏应有的温暖感与亲切感。

2.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

本研究发现,取样中学生中,自我同一性处于消极地位的占到一半以上,处于积极地位的还不到取样总体的1/3。这说明,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不容乐观。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这更多是因为很多中学生被过于紧张的学习、考试所追赶着,他们甚至没有更多闲暇时间安静下来充分思考与探求自我。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充分利用自我同一性积极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更多的留待到大学阶段或工作实践中去弥补偿付,这种补偿式发展会带来主体发展的落后与损失。我们发现,在中学高年级,少量学生对自我价值、人生观及职业选择等问题仍然采取逃避态度,缺乏自主的思考,表现为一种突出地懒散无力状态,难以集中学习,似乎什么都无所谓,既不相信机遇的到来,也不对未来怀抱期待,对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部分学生甚至通过涉入非社会所接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来证明自我的存在,如同性恋行为、自伤行为、过早发生性行为,这即为同一件扩散状态。本研究显示,城市寄宿制中学的学生在自我同一性扩散地位(D)上所占比率高达48.8%,这个庞大人群亟需更多的心理引导从而使得自我重新进行整合。

3.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定义可以从多方面理解,从功能方面来看,自我同一感是最佳心理功能的一个方面,是同一性危机解决的精神和谐状态。埃里克森认为,同一性是心理活力的表现,是青少年健康人格的表现。[3]本研究也显示,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体水平分别与现在自我投入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并且在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中,现在自我投入是第一个进入的因子,且过去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两个因子也有进入,这说明,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现在自我投入发展状态的影响范围更大。因此,中学阶段是对学生加强自我同一性训练的关键时期,城市寄宿制中学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丰富对自我同一性的教育与训练的策略,[4]要引导学生加深了解“我是什么样的人”,尊重与理解学生自我同一性的不同体验,同时引导他们自主选择和担当社会角色。尤其,学校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己当前的处境,保养自尊、相信自己,努力保持现实进取的态度;帮助学生学习与同伴交流自我同一性的冲突体验,认清自我同一性的积极层面与消极层面,吸收别人解决冲突的经验与方法;多进行励志教育,要求学生学习加强动机奋斗的材料,从中获取进行艰苦的心理磨炼的启示与方法;鼓励学生多与积极进取的、值得效仿的同伴交流,从而积极尝试改写自我同一性状态,成为自己想做的那种被所处环境和社会所接纳的人。

五、建议

1.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亟需更多的心理关注

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的现状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去深思。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弱化“分数是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思想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学校和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来减轻学生学习上的思想负担:首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向学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理念,并为学生才能的展示和能力的锻炼搭建更多的平台,经常安排一些校园文体活动、竞赛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交流与合作,并在不同领域中达到自我实现,获得赞赏与肯定,使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其次,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家长会议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尤其要就怎样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对家长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亲子交往的质量,弥补学生因为长期在学校所产生的父爱、母爱缺失感,使其在独立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源,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学习情感表达、人际交往的技能。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着手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相关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马斯洛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他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他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同等重要的缺失性需要,它必须被满足,否则,将使主体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当前,城市寄宿制中学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与同龄人共处一室的基本技能,这也成为了城市寄宿制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城市寄宿制学校的第一课应该从如何处理宿舍人际关系开始。

2.城市寄宿制中学应突出加强自我同一性训练

每个个体的行为是其自我同一性的外在表现,也是自我同一性的投影。埃里克森认为:“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对社会不满甚至犯罪等社会问题大多来源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问题。因为自我同一性与潜意识密切结合在一起,自我同一性可以转换为潜意识,潜意识也可以成为操纵自我同一性的力量。个体有时不知道自我同一性在做什么,但是主体行为却不由自主地受到了自我同一性的支配。如果自我同一性的潜意识存在“我不配”“我不行”等消极评价,那么它将不时从潜意识中渗透出来并影响到个体行为表现。由此,一方面,城市寄宿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着力加强对学生自我同一性教育的认识。学校和教师可通过自我同一性专题课程的开设、团辅活动课的开展等形式,引导并帮助学生走向积极进取的自我同一性,着力点就是发展他们对自我的积极看法与态度。另一方面,城市寄宿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提高对自我同一性训练的水平。自我同一性的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化工程。许多学校在心理教学计划中虽然都有涉及自我意识这部分内容,但大多是蜻蜓点水般的课时安排,很难真正达到指导学生建设积极自我同一性的目标。因此,学校应该在自我意识这部分内容中保证充足的课时,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加深了解“我是什么人”,并尊重、理解学生在自我同一性上的不同体验,同时引导他们自主选择和担当社会角色。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大力推广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常看讨论成功人生的励志书籍,多读能引发新观点、新启示的书籍,在读书过程中刻画自己理想发展的样子,增强自信,从而建立对理想的追求,并在学习加强动机奋斗的材料中,获取进行艰苦磨练的启示与方法。

[1]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Marcia,J.E.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ego identity statu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6.

[3]Erikson,E.H..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A reissue[M].NewYork:Norton,1980.

[4]俞瑞康.720名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2):413~416.

猜你喜欢

寄宿制中学维度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