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遣返”后的童工更该被关注

2014-02-27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1期
关键词:电子厂世袭童工

“遣返”后的童工更该被关注

近日有媒体报道,深圳一家电子厂被举报涉嫌非法使用数十名童工。最近,在公安、劳动、街道等护送人员的陪同下,41名涉嫌童工事件的员工被“遣送”回老家,交给当地政府和监护人。但有的童工却对记者说“在这有米饭和肉吃,回家只能吃土豆和玉米”、“我不想回家”。(1月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政府部门将涉事童工“遣送”回家,只算走出了第一步,而如何让这些年纪尚小的孩子重返课堂,让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要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毫无疑问,贫穷是童工现象的现实根源。即便有国家义务教育政策的支撑,对于交通不便、水电不通的贫困地区家庭来说,上学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为孩子上学既意味着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又意味着家庭要在运转之余,承担起孩子的书本费、生活费等大笔开销。于是,很多家庭为了走出暂时的困境,便让孩子辍学回家,或干脆让他们南下务工。这与其说是一种家庭教育的短视,倒不如说是因贫穷世袭而做出的无奈选择。

如今,这批童工已被“遣送”回家,他们不必再干那些与年龄不匹配的工作。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童工回家后,面对的仍旧是可怕的贫穷与遥不可及的读书梦想,那么,较之工厂的剥削,他们恐怕更不愿意回到那个破败不堪的老家。而即便回了,也可能不是回到学校,而是在家“混”到能合法打工的年纪,再坦然地外出务工,这几乎成了贫困地区的一个恶性循环。这其中家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短视”举措可能带来的贫困世袭,而是在“得过且过”中将这一乱象固化。

培根曾说:“只有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才不会世袭。”机会怎样才能平等?仅有媒体的关注恐怕还远远不够,它需要的是相关部门实实在在的努力。从这个层面讲,童工被“遣送”回家之后的生活,以及那些有可能成为“童工”的孩子才更应该被关注。这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要为这些孩子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比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保证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权不被剥夺;通过共青团、妇联以及教育等部门的联合推动,让那些被“遣送”回家的孩子多一点知识上的储备;而更重要的,乃是通过顶层制度设计,让这个地区的人们早日摆脱贫困的阴影,也只有人们的物质需求没有太大的隐忧,送孩子上学才会成为自然的选择。

猜你喜欢

电子厂世袭童工
烙饼(小小说)
某电子厂倒班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巴林王公世袭》中记载的固伦淑慧公主四子质疑
禁止使用童工的立场不能后退
世界无童工日:国际劳工组织强调加强社会保障是消除童工现象的关键
巴结侯班长
打破美欧金融“世袭”,需更多人才
打破美欧金融“世袭”,需更多人才
世界各地的童工
“童工”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