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应对改革?
2014-02-27吴敬琏
吴敬琏
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这个决定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用官方的提法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如果这个决定能得到完整的实施,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在规则基础上进行平等竞争的市场制度。在这个制度下,需要靠每一个企业自己有很好的公司治理,很好的竞争战略,靠真本事才能站住脚。这将要求企业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对这一点,所有企业界的同仁都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在这一段时间学习和讨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过程里,我想有两句话最为重要。
第一句话是,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一句话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现在报刊上网络上有非常多的争论。很多学者是从理论创新上理解这段话的意义。我的角度有所不同,我认为这段话最重要的意义,是对过去将近十年的一个大争论所做的回答。
我们回忆一下就知道,本世纪初以来就存在一个很大的争论,就是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不是错了,是不是应该加强政府对经济对社会的管控。习近平总书记的解释就是说,核心问题是到底在资源配置中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呢,还是由政府起决定性作用。事实在有些行业有些领域中,政府变得越来越强势,甚至成为主导的力量,这样就压制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造成了两个重大问题,一个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转不过来,另一个问题就是权力干预经济生活造成寻租,腐败猖獗不可遏制。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争论里,做出了自己的回答。这个回答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与此相适应,针对过去政府这只手伸得太长这种不好的情况,对政府的作用做出了界定。《决定》明确规定,政府要起的作用是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提供市场无法提供的产品。
第二句最重要的话,就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如果没有制度的基础,不管是基础性作用还是决定性作用,都是一句空话。现在政府对市场有过多的干预,甚至直接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就使市场体系存在很多缺陷,大致上有五种缺陷。
第一个缺陷是市场缺乏统一性,不是一体化的,而是碎片化的。行政力量总是按照条条块块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这样就把国内统一的市场切成一块块一条条的。亚当·斯密说过,市场的规模越大效率越高,碎片化的市场效率非常低。
第二个缺陷是对不同市场主体的歧视性干预,而不是对所有市场主体开放。比如对国有企业是一种政策,对民营企业是另一种政策。对小企业是一种政策,对大企业又是另一种政策。这样就使得市场机制没法发挥作用。
第三个缺陷是市场失去了竞争性。竞争性是市场的灵魂,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形成反映稀缺程度和需求的价格,才有可能有效配置资源。但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行业保护,行政垄断,地区保护等,市场就缺乏了竞争性,无从发挥它的功能。
第四个缺陷是市场的无序状态。市场需要在法治的基础上运行,但法治没有建立起来,缺乏规则,人治代替了法治,就使得各种不公正的竞争手段相当流行,恶性竞争泛滥。这样一个无法治的市场就不能保证现代经济有效运行。
最后一条是市场发育的不平衡性。商品市场好一点,像资本市场这样的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就太低。有效配置资源最重要的是要素市场,但是因为要素市场状况不良,所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是很低的。
《决定》提出的改革项目,相当大的部分都是环绕着要建设这样一个市场体系所设计的。如果这些改革措施都能落实,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能建立起来,我们这个现代市场经济才有可能有效运转。当然大家都希望这些改革能够取得成功,这样的市场体系能尽早建立起来。
但是这样一个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对我们的企业既是动力,也是压力。就是说,你必须靠自己的本事才能在竞争中站住脚,才能取胜。
这样就需要研究怎么提高竞争力的问题。其中这个会议所要讨论的定位问题,是提高竞争力的一种办法。我希望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