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职高政治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2-27周瑜
周瑜
摘要:创新能力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在职高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职高政治;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36-01
1.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问题情境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针对政治课经济常识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与社会保障的教学,我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小王的爸爸在其化肥厂工作,每天上班8小时,月薪700元。过了一年化肥厂被私人承包了,每天常常劳动10小时以上,双休日也得上班,而又未能及时领到工资,最终因经营不善,化肥厂倒闭,小王的爸爸下岗。但小王的爸爸掌握一技之长,会修理自行车,便去街道摆设了一个自行车修理铺,恰巧此时,该镇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当地城管与小王爸爸发生了争执…… 请问:(1)这一则材料从过程上来看可分解为哪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中,你是如何看待小王爸爸、化肥厂领导、城管领导三者关系的?(2)你阅读了上述材料有何启示?放开课堂让大家各抒己见,使大部分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将学生作出的各种解答方案让全班同学评议、争辩,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一些学生看到了教材中叙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看法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脸上充满成功的笑容。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根据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适当地暴露、产生、激化学生认知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
2.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教学过程应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老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在教学中要巧妙的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积极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从而积极的参与进来。老师也要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
3.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要转变这种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政治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总结与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同样要体现出其实践的精神,要充分把政治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初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式地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主题的提出依据可以多样化,教师可利用教材本身的内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日常生活和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以及各种节假日喜庆活动等都可为课堂创设情境进行讨论学习。这种类型的情境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思考,提高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5.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在现时中学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普遍是运用终结性评价手段,即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的结果(核心为考试成绩)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体系应该一改单纯依靠考试成绩来作最后评定的模式,坚持评价的导向性与激励性的原则,要重视近期发展和长远规则,扎扎实实地达到新的目标,评价导向要从实际出发。建立一种激励改进的机制,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自尊心,激发学生潜能,满足学生发展个性的需要,使评价成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坚持评价的主体性与多角度的原则,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最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重视对学生主体的评价,调动学生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多角度评价,即从不同角度审视过程和效果,坚持评价的多元化。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