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历史 放眼未来
——我国乡村医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经典回顾(一)
2014-02-27吕兴权计晓月贺丽霞赵晓军
吕兴权 计晓月 贺丽霞 赵晓军
(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沈阳 110001)
·卫生事业管理·
尊重历史 放眼未来
——我国乡村医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经典回顾(一)
吕兴权 计晓月 贺丽霞 赵晓军
(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沈阳 110001)
本文就我国乡村医生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回顾。
乡村医生教育;改革;发展;回顾
“乡村医生”这个名称前期叫做“赤脚医生”。而“乡村医生”这一名词的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我国八亿农民的健康极为关注,特别是对我国农村活跃有这样一支为广大农民健康服务的基层卫生队伍产生了极大兴趣,并建议卫生部成立为这支队伍服务的专门机构,为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为此,经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同意,并责成科教司具体负责,卫生部于1989年10月批准建立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挂靠在中国医科大学。因此,一个新的唯一国家级为乡村医生服务机构诞生了;一个新的名称——乡村医生(虽然是一个过渡阶段的名称),被官方固定并使用至今。
一、我国乡村医生教育发展主要经历
我国乡村医生教育发展已经23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步步深入,乡村医生这一特有名称将要在2020年结束其历史使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亲历了这一发展奋斗过程,因此,有必要回顾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以飨为这段历史作出贡献的全国广大乡村医生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们。23年来,我国的乡村医生教育工作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迅猛,成果巨大。受益者不单纯是乡村医生本人,更多的还是我国广大的农民朋友,他们的健康保障首先来自于这支最基层的乡村医生队伍,而广大的乡村医生教育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又使我国的乡村医生教育工作更加锦上添花。
(一)第一个《十年规划》(1991—2000年)工作成果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指示要求,为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要,提高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注重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建设,特别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以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卫生部于1990年10月在湖南长沙召开了首届全国乡村医生教育工作研讨会,顾英奇副部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会后卫生部颁发了第一个《十年规划》,即“1991—2000年乡村医生教育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在我国全面对乡村医生实施系统化、正规化中等医学教育,明确“八五”阶段和“九五”阶段工作目标,由此,我国乡村医生教育工作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95年11月卫生部在广西容县召开了“全国乡村医生教育工作研讨会”,张文康部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全面落实全国乡村医生教育(十年规划)“九五”阶段的意见》,会议总结了“八五”阶段的工作成果,布置了“九五”阶段的工作任务,明确目标,对全国的乡村医生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98年12月在福州召开了“全国乡村医生教育工作研讨会”,会议中心议题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乡村医生教育进程,确保《十年规划》的目标实现。彭玉副部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会后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九五”阶段后两年乡村医生教育工作意见》,并开展了乡村医生教育评估。会议明确要求各地要根据《十年规划》目标的完成程度,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加强乡村医生教育工作,提出要稳定规模,突出乡村医生教育特点,即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00年7月卫生部在辽宁丹东召开了“面向21世纪乡村医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彭玉副部长亲临会议,并作了“继往开来,开创我国乡村医生教育新局面”的重要讲话,会议讨论了卫生部《2001—2010年乡村医生教育
规划》(讨论稿),总结了乡村医生教育工作近10年的发展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强调要进一步做好乡村医生教育工作评估。1997年至2000年初,卫生部先后在江苏、安徽、湖南、甘肃举办了4期乡村医生教育评估培训班,为全国各地顺利开展评估工作提供了先机。根据各地上报的乡村医生教育评估工作的自评结果,卫生部于2000年11月和2001年5月组织了部分专家分别对河北、浙江、辽宁、黑龙江、安徽等省进行了乡村医生教育抽查评估,其结果为河北、浙江、黑龙江、安徽合格,辽宁为基本合格。2002年12月,卫生部在山东济南召开了《十年规划》总结表彰大会,至此,第一个十年规划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可以讲,通过第一个《十年规划》的努力,有学者称之为“疾风暴雨”式的培训方式,我国乡村医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据统计,1990年我国乡村医生数量为77余万人,平均每个应建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人数仅为1.01,其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低下。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于1990年5月对我国10省22县市的1 451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中专水平抽样测试,合格率仅为32.53%。其后,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又分别于1995年和1998年对我国部分省市的乡村医生进行了抽样测试,其结果见表1。通过培训,我国的乡村医生整体素质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表1 乡村医生中专水平测试结果表
至2000年,我国乡村医生数量上升为106万人,全国各地按照规划中的一个“1.2”和两个“80%”目标要求,全部完成。(注:十年规划目标1.2为平均每个应建村卫生室的行政村乡村医生数量达到1.2人,结果为1.56人;两个80%即≤45岁的乡村医生参加系统化正规化中等医学教育比例达到80%和≥46岁的乡村医生参加中专水平、逐项业务培训合格者比例达到80%,其培训比例结果分别达到82.27%和89.77%。)
(二)第二个《十年规划》(2001—2010年)完成情况
有了第一个《十年规划》的工作基础,第二个《十年规划》的执行工作,有学者称之为“和风细雨”式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这就是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过程,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其培训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培训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增加了学历教育、乡村医生向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和乡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化有关的知识内容。据卫生部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汇总我国26省市上报的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培训工作总结和卫生部2010年3月组织部分专家对我国8省市的调研结果,结合国家医学统计中心数据,截至2010年底,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有103.2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7.3万人。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在岗乡村医生培训制度,开展了乡村医生培训。与2000年相比,乡村医生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比例由1.7%增至>10%,中专学历者由26.3%增至约50%,执业(助理)医师比例也逐步提高,实现了新的突破(图1、图2)。
图1 乡村医生学历变化趋势图
图2 全国东中西部地区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比例
此外,取得具有全科医师资格者比例逐年提高。因此,这只队伍发生了由量到质的显著变化。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虽说经过这十年的努力,我国乡村医生教育平均指标已经达到,但有些地区,特别是老、少、边、山、穷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医生教育工作中的个别指标尚没完成。主要表现在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与农村居民健康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师资队伍薄弱,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方式的适宜性与乡村医生岗位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
距,乡村医生教育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对此,引起了卫生部及有关各级政府的极大关注。
(三)新《十年规划》(2011—2020年)中的要求
根据第二个《十年规划》的落实情况,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新的《十年规划》中指出:“要立足国情,紧扣需求,尊重规律,强化素质能力培训”;乡村医生教育要“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实用技能和医学基础知识为重点,大力开展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和学历教育,加快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进程,为筑牢农村医疗服务网底提供更好的人力支撑”。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各省(区、市)建立健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相适应的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一支以中职(中专)及以上学历、执业(助理)医师为主体、整体素质基本满足村级卫生服务需求的合格乡村医生队伍,推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绩效得到相应改善”。具体目标分为两步走:到2015年,各省(区、市)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总体上实现全覆盖,获取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率达到80%(西部、边远地区达到70%),乡村医生普遍接受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力争60%的乡村医生具有中职(中专)及以上学历,其中高职(专科)及以上学历者明显增加;执业(助理)医师所占比重显著提高。
到2020年,各省(区、市)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总体上继续保持全覆盖,获取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率达到90%。乡村医生继续普遍接受针对性的有效培训,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大多数乡村医生具有中职(中专)及以上学历,其中高职(专科)及以上学历者占相当比例;乡村医生力争总体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基本实现乡村医生队伍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按照“规划”中的目标要求加紧落实,稳步推进。
(未完待续)
1672-7185(2014)01-0032-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1.021
2013-11-07)
R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