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嘉诚被“绑架”:段子时代的狐假虎威

2014-02-26东方愚

投资与理财 2014年4期
关键词:绑架冯仑李嘉诚

东方愚

一篇既非指责他人,也无关家族隐私或企业运营的小文章,惹得这位80几岁的老人“挺身而出”消解误会。我们常说“一流的企业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对成熟的商人或商业文化而言,诚信和信任是行为准则,口碑与利益则是应然之事。即使假他之名的段子或文章饱含所谓的“正能量”,性质上和无中生有的中伤是一样的,有必要做出回应。

但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内地企业家身上,他们或许大都一笑了之、懒得理会。内地的段子文化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十分流行。拿企业界来说,严介和、冯仑两位风格迥异的中国企业家,皆为“段子红人”。严介和自称是“中小企业教父”,又是办“华佗论箭”,又是搞“郑和舰队”,即使许多人说他太能吹牛、言过其实,但丝毫不能阻挡他的大受欢迎。他一站上讲坛,便段子如梭。可如果你跟他吃过饭、深聊过,就会发现他内心很孤独,常有如履薄冰之感。他只是享受那种被簇拥的感觉,恰巧又找准了定位,用段子这一利器迎合了市场需求。

冯仑一样爱讲段子,甚至热衷讲荤段子。他讲过的与“小姐”有关的段子就有许多个“民企和国企打官司就像夜总会小姐告妇联干部”等,诸如此类。因为通俗形象,所以被竞相传播。其实,冯同学自己很不喜欢“段子”这个词的,他说如果把自己的精彩言论简单称之为段子,“那等于贬低了它们的价值”。但他仍然乐此不疲,“其实大家本质上都是喜欢庸俗的――关起门来做的事都是庸俗的,吃喝拉撒睡,做爱,发火,每天能离开吗?你用这些东西说事儿,全世界的人都懂,但你往高说,很多人就不懂。”

好段子本身没有错,高考作文常考“名言警句”,那何尝不是段子?问题在于,段子越来越成为人们困顿时的一味解药。好多中小企业主去听严介和唾沫横飞讲段子,内心深知“知易行难”,但亲临其境,感受集体亢奋的情绪,是他们愿意埋单的原因。而“九二派”野蛮生长后从事地产行业的冯仑,是中国最懂政商之道的人士之一,在金融危机和国进民退的时候,雅俗共赏的段子戳中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位。

久而久之,“狐假虎威”式的段子文化被催生。一个普通人讲一百条段子,也不及一位名人一条段子更受关注。新科技使世界变平,话语霸权被打破——譬如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至少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人人平等。但人们内心的世界没有变平,人们期待改变,期待自我救赎,但首先喜欢榜样的力量。

李嘉诚发言人说,网络上打着李氏名号的段子很多,“相信网友们有分辨的能力”。可是很多时候,人们其实是不想去分辨,这是最有趣的。又好比一个批评新闻管制的段子署名白岩松,只要形似,大家就会纷纷转发。这些个时候,李嘉诚也好,白岩松也好,就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压抑而不失动力、紧张又心怀希望的草根阶层借以形成“虚拟联盟”的工具或杠杆。

中国特色的段子文化,如果首先拿专业主义如侵害名誉权或造假等来定性,就有些简单粗暴了。如果你身边恰巧有一位朋友在写个励志的段子,并告诉你可能将它署上比尔盖茨或奥巴马的名字,如果他不是有意恶搞,相反是有情怀的人,需要体谅他。你或许可以把他先当成一位编剧,就像写《乔布斯秘密日记》的丹尼尔·莱昂斯一样。

英国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富里迪在《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在一个知识生产完全受实用主义驱动的世界里,我们已经失去了共同决定如何重视知识和肯定知识的能力。知识更多是学者和专家的财产,而不是公众财产。”他想说的其实是大众知识分子的消失。公众财产借学者和专业的名义传播,这是一种逆袭的大众知识运动吗?

猜你喜欢

绑架冯仑李嘉诚
The enhanced aerosol deposition by bipolar corona discharge arrays
想起李嘉诚的快乐
港书商亲笔信让“绑架”谣言不攻自破
冯仑:当医疗遇见房地产
冯仑装阔
冯仑装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