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的媒体资源应用与开发

2014-02-26

农民科技培训 2014年2期
关键词:利用农民培训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农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先进科学发展理念、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农业农村用得上、留得住、扎住根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农民教育培训事业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就离不开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的开发、建设与整合。媒体资源作为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建设与利用,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也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媒体资源建设传播与利用取得的成效

各级农广校是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机构,是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业部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经过不懈努力,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媒体资源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不少省地县拥有广播电视节目时段,媒体制作与传输不断向数字化方向发展。33年来积累形成了数量多、内容实、种类比较齐全的教学媒体资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拥有《致富早班车》固定播出时段,每年播出广播节目152小时,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拥有《农广天地》固定栏目,每年播出电视节目550小时。在中组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数字专用频道播出节目365小时,极大地推动了农广校的媒体制作速度和水平。201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新开设《中国乡村之声》,每天播出农广校节目1.5小时。目前,全国拥有2368个卫星终端接收站的独立卫星网络系统,5489个农民科技书屋、29856个农村“大喇叭”广播站和250辆科技培训直通车等;创办“中国农村劳动力培训网”、“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广播、电视收视收听率不断提高,互联网、卫星网、农村大喇叭、科技书屋、VCD光盘、报纸、杂志、文字教材等媒体资源不断进村入户,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媒体资源建设传播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民教育培训媒体资源建设、传播与利用方面,存在着媒体资源内容建设不精、流于粗疏、存在空白,媒体资源建设水平较低、缺乏总体规划和一体化设计,媒体传播利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不强,媒体传播利用的质量跟踪和信息反馈不健全等问题。在农民教育培训媒体资源管理与支持系统方面,存在着资金不足、设备落后、发展缓慢,观念束缚、机制制约、管理滞后,软件建设及业务能力不能适应需求等问题。

三、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媒体资源建设传播与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1. 媒体资源的内容建设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保障

围绕农民需求制作选题。在强化选题方面,首先要从满足农民对教学内容的需求出发,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致富、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需求,加强面向多种对象层次、多种学习领域、多种媒体形式、多种传播途径的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媒体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农民能得到需要的内容,学到想学的知识和技术,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发展理念、农场经营与合作社管理、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农业性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需求。

另外,围绕政府中心工作选题制作,提供引导培训。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要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媒体资源的宣传、推广和引领功能,有重点、有步骤地为农民提供引导培训。

2. 媒体资源的传播与利用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实现的有效手段

一是媒体形式选择要力求恰当、适用和有效。由于目前媒体手段的增多,加之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种媒体资源的优化和选择显得更为重要。各种媒体都有它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培训内容不同、培训对象等条件因素不同,所用的最佳媒体形式也不一定相同。所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媒体资源选用不是技术越先进越好,表现的形式也不是越多越好。不能过分夸大某一种媒体的作用,要认真研究各种媒体的特性,切实掌握各种媒体特点和功能,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国情、地情和民情,选择适宜的媒体传播方式,创新媒体的制作形式,将各种知识、技术和信息制作成农民喜闻乐见的媒体资源。各种媒体的教育培训资源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以增强农民教育培训的生动性及吸引力,提高培训效果。

二是统筹规划媒体资源的建设传播与利用,提高制作能力与传播效果。在积极利用文字资料、磁带、光盘、文字教材、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等媒体形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要统筹规划媒体资源的建设传播与利用,改善农民教育培训的媒体资源条件与手段,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的媒体技术,实现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相互衔接与配合,不断提高媒体制作能力与传播效果,逐步形成多媒体共同推进,开发、整合和利用。发挥媒体资源的合力,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覆盖面广泛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三是更新观念完善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媒体资源建设传播利用的质量和水平。在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媒体资源建设中,要树立“以农民为本”的宗旨和理念,本着方便农民、实惠农民、智慧农民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要紧紧围绕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媒体资源建设与传播利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及时将农村新政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信息等制作成内容丰富多彩的农民教育培训媒体资源,做到“三个到位”,即服务对象到位、服务内容到位、媒体传播形式到位。

四是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媒体市场调查、传播质量跟踪、信息反馈等互动机制及服务。利用媒体资源和手段进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要在了解农民的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可以开通咨询热线电话了解培训效果及反馈意见,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还可以设立农业专家门诊,及时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对利用媒体资源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五是依托项目管理,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媒体资源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在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媒体资源建设中,利用好阳光工程、百万中专生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等重大项目,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争取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确保媒体资源建设传播与利用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更大作用。

3.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优势,搭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载体平台

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农广校系统主要是将现代远程教育与系统课堂教学相结合,采取“送教下乡”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固定课堂、空中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一体化建设。

固定课堂:以县级农广校、县级职教中心为依托,应用直接示范教学和远程教育等教学手段,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以及专兼职教师开展的系统性、规范性课堂。

空中课堂: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手段,对农民开展超越时空和距离的教育培训的课堂。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特别是要增强伴随性、检索性、更新性、互动性的移动终端的使用,实施“四上”工程,即“上广播、上电视、上网络、上手机”。

流动课堂:运用“流动教学车”等流动工具,将教学资源送到教学点和田间地头,实施流动教学的讲堂,可以大大提高教师、教学资源的运用效率。

田间课堂:主要是指通过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农民通过直接参加农业生产经营的实践教学,结合优质媒体教学资源,获得实践技能的课堂。

猜你喜欢

利用农民培训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