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是个复杂的问题
2014-02-26舒胜
舒胜
本书的一些章节是按照成思危的总体思路并在其具体指导下,由其学生等多人搜集文献、整理数据、写出初稿后再经成思危审改后定稿。可以说本书是集体劳动基础上的集体成果。书中凡集体研究的成果均用“我们”,而成思危个人的观点则用“笔者”来表述,以示区别。集体制作在经济学领域并不罕见,在人民币国际化这个政策性、实践性、敏感性特别强的领域,一个集体的工作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集体之作与鲜明的理论个性是很难糅合的两个方面,尽管作者对“我们”和“笔者”做了预先界定,但仍很难避免流于繁琐和平常。好在,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宁可庸常而不可激进的领域。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在中国迅速发展,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进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提高,从1978年的9.7%增至2012年的47%(2006年曾高达67%),在此背景下,汇率的变化会显著影响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影响对外贸易的业绩和结构,甚至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
第二,由于中国具有人力资源丰富、物价较低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贸易顺差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11.4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2311亿美元,这种进出口长期失衡的状况导致贸易摩擦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第三,由于中国具有经济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人力资源质优廉价、基础设施良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等优势,对外资的吸引力日益增强。非金融类引用外资的数额从1985年的19.56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1117亿美元,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人民币汇率显然会影响它们的投资决策。
第四,贸易顺差加上外资的净流入造成中国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从1978年年底的1.67亿美元增至2012年年底的33116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虽然能够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但也会使其承担因汇率变化造成的风险。
第五,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迅速增长,2012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高达7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因此对人民币汇率及外汇管理制度均形成了新的挑战。
第六,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购买进口商品的数量和出国旅游的人数日见增多,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进而影响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
第七,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虚拟经济的影响,包括跨境短期资本流动、金融资产价格变动、通货膨胀或紧缩等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及安全的因素。
作者列举上述七个方面,极言人民币汇率是一个牵涉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慎重处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本书主要作者成思危就开始关注虚拟经济方面的问题,汇率问题也是其中之一。1999年,他提出中国汇率改革“三步走”战略,从钉住美元到钉住一篮子货币,最后到自由兑换。2007年,在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成思危于2009年写了《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下一步——建立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双层目标区》,报送给中央高层。此文经批示后转人民银行参考研究。2009年7月,成思危担任主任的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承接了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金项目——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相关问题研究。该项目于2011年年初完成,共提交了5份报告:《汇率制度选择和关键因素分析》、《国际经验研究:汇率制度改革与资本项目开放顺序、金融发展的关系》、《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化与评价》、《人民币篮子汇率指数的构建》和《汇率政策与管理——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重要问题》。
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人民币汇率问题到目前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和歧义的领域。在实践方面,虽然2011年3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又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但是,整个过程仍然没有走完,或者说才刚刚起步,足见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复杂性不仅在于金融技术层面,更重要的在于中国经济管控体制与已经实现货币国际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在于经济运行目标的不同。所以,我们在阅读本书时,必须时时去提醒自己,超越自身的局限,超越金融的局限,超越经济的局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