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推进”破解企业从严管理难题
2014-02-26□成晖
□ 成 晖
2014年是中国石化“从管严理年”,在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从严管理各项要求的过程中,梳理各直属企业从严管理的制约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是一项很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制约从严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其表现
1.受社会文化影响,从严管理的人文基础不够扎实。中国国民没有经过工业文明的熏陶、洗礼和沉淀,对职业素养造成影响。有人缺乏契约精神,对职业和岗位没有敬畏之心,工作散漫消极;有人缺乏规则意识,当领导的要求与制度相悖时,选择听从领导而不是维护制度,导致管理制度走样;有人缺乏秩序意识,有意无意用“个人自由”对抗从严管理,给从严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从社会现实状况看,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导致公众心态普遍浮躁,使管理难以做细。社会高速发展导致“忙”和“急”成为生活常态,由此引起的浮躁会对企业管理产生不利影响。企业管理者如果急功近利,就不会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就不愿意踏踏实实认真细致地抓好管理。从国民个性特点看,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导致性格普遍含蓄内敛,不少领导不愿意得罪人,不敢管理;一般员工则信奉在其位、谋其政,将自己由管理的主人变为旁观者。中国人好面子,不少管理者对问题遮遮掩掩,甚至出了问题还要想办法“做工作”。
2.受遗留问题影响,从严管理的根基先天不足。多种用工并存混乱了企业管理的尺度。由于历史原因,各直属企业普遍存在多种用工形式,集体工和劳务派遣工薪酬待遇相对较低,有着利益诉求的强烈冲动。为维护企业稳定,各直属企业对不同群体的管理尺度差异较大,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区别使用,不可避免地对管理效能产生影响。改制单位优先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刚性。各直属单位依据改制企业优先的原则与改制企业进行关联交易,体现了对改制企业的扶持,也给母体企业的从严管理工作带来隐忧。在相关管理过程中可能导致制度难以执行到位,会影响企业管理的刚性。
3.受社会环境影响,从严管理的外来干扰难以杜绝。在敏感领域,有来自地方官员的影响。个别地方官员在物资购销、工程承揽、人事任免等敏感领域打招呼,这无疑会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在安全领域,有来自厂区周边的干扰。不少地方存在企业生产区域与百姓生活区域渗透交叉的局面,企业在强化安全管理时,必然要与相关市政管理部门以及周边百姓交涉,管理难度非常大。同时,各直属企业原料、产品以及自用的水电气被盗问题屡禁不止、屡查不绝。在工程领域,有来自施工队伍的压力。目前国家工程建设市场尚不够完善,因过度分包引发的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埋下严重隐患。
4.受体制机制影响,从严管理的内部功底还不过硬。从纵向角度梳理,业务链条环节较多,难以实施有效监管。企业部分业务链条长,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管理难度大。比如物资采购业务,尽管监察部门一般都参与过程监督,但因环节太多,监督工作覆盖不全,涉足不深,监督作用发挥有限,物资采购工作还存在变相独家或指定采购、规避招标、招评标过程不规范等问题。从横向角度看,部门职能条块分割,难以形成管理合力。各直属企业在推进形成大信访、大宣传、大监督等工作格局时,由于部分有所交叉的管理职责划分不够明确,联系协调的难度大,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难以真正形成工作合力。从管理层级看,机关基层各司其职,难以做到权责对等。机关应承担管理职能,基层应承担执行职能,但在工作实践当中还存在职责错位、职权不相统一的情况。相关企业推行的扁平化管理提升了管理效能,但基层的管理手段没有以前丰富,也影响了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 安庆石化从严管理,员工在操作中认真执行每一项标准。汪声君 摄
促进从严管理的对策
1.大力推进有利于强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建设。加强职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要通过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促进广大员工对自身职业身份的自觉认同和归属感,树立符合管理要求、适应岗位需要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责任文化建设,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要通过深入开展形势任务、职业道德、危机意识等教育活动,营造勇于承担责任的氛围,让各级领导清楚自身的管理责任,让全体员工清楚自身的工作责任,上下一心促进企业的管理工作。加强执行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加强执行力教育,解决心态浮躁、岗位责任心弱化、岗位责任制履行不到位等问题,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保障。
2.大力推进有利于强化管理的干部队伍建设,讲原则,转作风,干实事。各级领导要坚持原则,敢于从深层次查找整改存在的问题,对查出的问题不留情、不迁就。坚决克服“四风”,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份认真细致。切实履行好企业和职工赋予的职责,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精力集中到打基础、干实事上。
3.大力推进有利于强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及时完善制度标准,进一步理顺各单位主要业务流程内部各环节以及机关与机关、机关与基层的职权切割,形成职责明晰、权责对等、工作顺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查找管理制度漏洞。要对照管理制度,持续查找工作中的管理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强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各级领导人员必须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执行制度,发挥表率作用,树立管理威信。建立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特别是对安全、环保、质量、稳定、反腐倡廉等领域实行零容忍,切实解决管理偏松、偏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