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猜想题6“不”

2014-02-26吴培光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结束符切入点事例

吴培光

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我们选择说“不”的机会,实在比选择接受、赞赏的机会要多。顺境中,面对自满,我们应该说“不”;逆境中,面对气馁,我们应该说“不”;学习中我们应对散漫说“不”,生活中我们要对放纵说“不”……

请你以“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思路小指点】 说“不”不等同于六亲不认式的无情无义,也不等同于失去理智后的一意孤行。在特定条件下,说“不”是人格与个性完美的结合,它既是人类个性的一种体现,又是人格精神锻造下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意志力量。

社会是一个名利场、大舞台,形形色色的诱惑,浑浑噩噩的平庸,妄自菲薄的自卑,纸醉金迷的奢华,眉宇紧锁的忧愁……如影随形,面对这些,我们应坚决说“不”。拒绝喧嚣是为了宁静的生活,拒绝奢华是为了保持质朴的天性,拒绝世俗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拒绝强权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拒绝放纵是为了自身的更加完善,拒绝忧愁是为了保持快乐……

写作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有利的切入点,巧妙地在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和作文命题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而寻找这个切入点,必须充分考虑自己的个人特点,注意扬长避短。还要注意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语言也要生动感人。

◎ 王雪君

“不!”

小时候总会怀疑母亲对自己的爱,因为对于我的选择、请求、决定……她大都会反对。母亲送我最多的并不是娃娃、花裙和零用钱,而是令我麻木的一个字——“不!”

五岁时——

每天早上经过面包店,母亲总爱问我吃什么,而我却老是喜欢指着价值三元的火腿面包。谁会知道,我每次都是战战兢兢的,每次都希望她看不到价钱。然而,每次她都是把眼镜向上推一推,然后指着价钱牌说:“不,太贵了。”跟着就给我叫了个一元的菠萝包或等价的香蕉糕,于是我便哭着不肯离去了。

七岁时——

我最讨厌星期六,因为母亲要上四节课,没时间批改作业,于是就把重重叠叠的练习本装在红色的背袋里,命我带回家。我每次都苦着脸请求“赦罪”,可是母亲每次都板着脸拒绝:“不!”

我怨恨那背上的负担,我怨恨那怀抱中的“巨石”,我更怨恨自己是老师的女儿……

十岁时——

那天生日,我意外地收到了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一个别致的钥匙扣,粉红色的胶圈,中间是一张活动的娃娃脸。我喜欢极了,为了让同学们欣赏到这份美丽的礼物,于是我向母亲讨钥匙,可是她却边擦着镜片,边严肃地说:“不!太危险了,要是丢了,怎么办呀?”我没回答,只是用力地把房门关上。

十五岁时——

考完试以后,便跟几位同学相约到郊外烧烤。回家和父亲商议,他却要我征得母亲同意才行。结果,母亲又是:“不!太远了,而且又不是老师组织的。”“不!太危险了,几个女孩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不!怎么行呢?你跟那些男孩子又不熟。”……

“不!不!不!……”就这样,我听了17年的“不”!

一直以为母亲爱我爱得不够。可是,年前父亲入院做手术时,方才发现那份一元早餐的意义。几万元的医药费,不是父母一点一点地储积起来的吗?大富由天,小富由俭,虽然家里并不富有,可是积谷防饥,总算是一种保障。

周末时,母亲要求我陪她买菜,我却装出苦脸。想不到,她竟认真地说:“知道吗?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你有权利享用家里的一切,可也有义务为这个家作出贡献……”我这才明白,七岁时替母亲带作业,正是我的义务。

现在才知道母亲原来一直爱着我,且是那么地深,那么地沉,那么地多,只是爱得与众不同。也许,要谢谢母亲,谢谢她送给我的一大堆“不”,因为这正好代表母亲送给了我一大堆关怀和爱。只是,要感受到“不”字后面的爱和关怀是不易的。

【亮点在哪儿——片段 事例生动 叙议结合】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从小到大,撷取了四个不同的生活片段,面对“我”的一个个看似合理的要求,母亲都坚决地说“不”,事例具体形象。接着由叙写转入议论,原来那些个“不”,都是母亲对“我”的爱的体现。全文事例生动,叙议结合,感悟自然。

(边边)

猜你喜欢

结束符切入点事例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例”后有“析”方可取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下周6家公司解禁股过亿
英国脱欧可能推迟至2019年底
欧央行维持零利率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