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转型条件下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支持方向

2014-02-26于春艳

行政与法 2014年1期
关键词:吉林省融资转型

摘 要: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起步较晚,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大,并且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以融资难问题最为突出。本文分析了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和融资难的原因,并就经济转型条件下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支持方向进行探讨,提出实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与成长工程,建立科学高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构建功能齐全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体系等建议,以期对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有所裨益。

关 键 词:经济转型;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政府支持

中图分类号:F2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4)01-0032-04

收稿日期:2013-07-20

作者简介:于春艳(1966—),女,吉林榆树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

吉林省的中小企业与发达省市相比,市场化水平比较低,其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其中最突出的是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关系着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2005年以来,吉林省出台了40多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使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中小企业的社会贡献也日渐突出。2012年,全省大型工业企业占有资产比重为53.1%,创造的利润却仅为5.1%;中小型工业企业占有资产比重为46.3%,创造的利润却高达48.6%。中小企业创造了58.2%的就业岗位,而大型企业仅满足了41.3%的就业需求。[1]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滞后,存在很多不利因素。有调查显示,目前,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存在“六难”,即创办难、盈利难、成长难、办事难、创新难、融资难,[2]其中尤以融资难为最。尤其是2013年宏观经济存在的下行风险使得中小企业在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再一次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小企业资金链紧绷,调查中有80%的企业、个别县(市)95%的企业得不到贷款。[3]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导致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虽然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主渠道,但实际获得率却不高;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主要还是依赖内源融资和民间借贷,但也存在很多困难。

(一)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不畅

目前,银行贷款仍然是吉林省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渠道。近年来,为了获得贷款,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普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等诸多原因,致使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制约因素远远超过大企业。另外,由于证券市场门槛较高,中小企业能够上市的寥寥无几,很难以有价证券的方式获得外源性资金。

(二)企业内部利润留成少,融资额度有限

吉林省的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主要靠自身资金的积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留存其收益的积累一般都很少,内部融资额度极其有限。以医药企业为例,自2007年国家开始强制实行药品GMP认证管理办法以来,一些企业认为有了严格的规范,市场前景看好,于是盲目扩大产能,导致全省1/2的医药企业产品积压,设备闲置,内部融资比较困难。

(三)民间融资异常活跃,但有待规范

近年来,民间融资作为一种补充形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金融机构的功能。但民间借贷活动缺少立法约束,高利贷等违法活动比较普遍。据调查,民间借贷的年利率为10%-30%之间,个别的高达50%,有的是按月计息,而且利滚利,往往会产生不良后果,这种融资方式也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四)企业融资成本高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主要构成有:贷款利息(包括基本利息和浮动的部分)、抵押物登记评估费、担保费用、风险保证金利息。扣除融资成本,中小企业实际获得的贷款金额只剩80%。以贷款期限一年来计算,中小企业实际支付的贷款利息高达9%左右,约高出银行贷款利息的40%以上。[4]较高的融资成本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体制和制度的原因,也有融资渠道狭窄等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从吉林省中小企业自身看,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乡镇企业、家族企业,企业素质普遍不高。表现在管理水平落后,创新能力较弱,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信用度低,经营风险大,缺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这就使得金融机构不敢向其发放贷款。另外,融资需要有担保物,而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少,能提供的有效抵押物不足或者根本没有,因此,很难确保稳定的筹资渠道,致使筹资艰难。

(二)外部原因

一是从政府角度看,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缺位,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促进中小企业长期和系统发展的方针、政策,但实施这些方针、政策的机构乃至相关统计等都不完善。另外,面向中小企业的带有公共性质的服务体系不健全。二是从金融机构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依然存在歧视现象,银行从节约成本费用角度出发,不愿向中小企业投放资金。三是从信用担保体系方面看,吉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够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少,资金及担保能力不足,再加上民营担保机构受所有制的限制,只能独自承担风险,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受到制约。四是从直接融资的环境看,股权融资的上市门槛太高,吉林省中小企业通过上市筹措资金的可谓是凤毛麟角。此外,在债券融资方面,发达国家直接融资的70%是债券,而我国在债券发行规模上进行严格控制,使得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育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一些经营稳健、经济效益佳、资信良好的大型企业都难以通过债券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中小企业更是望尘莫及。

三、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支持方向

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吉林省颁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而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实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与成长工程

中小企业转型是指体制机制转型和发展模式转型。转型问题从来都是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深层次原因。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传统中小企业不转型升级,不转变发展方式,信贷永远不够。[5]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关键是中小企业要做好转型升级。

⒈要从体制建设入手,实现体制机制转型。吉林省现有70%以上的中小企业是传统家族式企业,管理处于粗放状态,市场竞争力弱,65.2%的私营企业从成立到倒闭都不满5年。为此,必须帮助中小企业转型,提高其管理水平。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的企业制度。中小企业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体制机制转型,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既是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前提,也是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条件之一。

⒉推动创新,促进企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吉林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比较弱,科技投入经费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万分之三,企业发明专利仅占全国的0.5%。因此,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企业减负、管理提升等工作。支持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服务平台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集聚,使中小企业成为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重点扶持先进、成熟、适用、有较好市场前景的科技创新项目。

⒊加强人力资本管理。目前,吉林省的中小企业90%以上人才紧缺,尤其缺少优秀的企业家及管理人才。为此,中小企业要着重加强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改善人才结构。同时,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优秀的企业家及管理人才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资产利润率,增加企业内部资本积累;而且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系数,增加融资的可得性。

(二)建立科学、高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⒈加大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政府机构的工作力度。我国管理中小企业的官方机构是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和地方中小企业局。吉林省中小企业局成立于2003年,目前最为主要的任务是结合本省实际,推进中小企业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转型,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保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⒉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吉林省与发达省份相比,市场化进程落后,为此,必须实施市场培育工程,使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能够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积极组织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一是由财政拨款,省、市两级网上在线信息咨询公司联合协作,建立较为完整的企业信用档案,以供金融机构与企业即时查阅。二是组成省、市两级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把金融机构和各类信用评价机构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加快建设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三是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服务中心,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对中小企业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中小企业的信用满意度评价提供客观依据,以消除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障碍,提高融资成功率。

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目前,高额税费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之一,这个问题在2013年更加明显。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税费成本竟然高达其营业收入的50%以上。[6]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降低。对国家出台的取消与停征百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提高出口退税率、增值税转型、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应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以最快的速度加以落实,以减轻中小企业的各种负担。省(市)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公共事务服务平台建设。

(三)构建功能齐全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体系

⒈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广专利和商标权质押贷款、存贷抵押贷款、预期收益保障贷款、不相关联企业联保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贷款项目。继续增加小额贷款公司并扩大其规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服务。开发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居民房屋及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对于创业期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指导,提供市场分析服务,支持其可行性项目,发放建设贷款;对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提供各种业务服务,如贴现、结算、信用证开具等;对于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如果是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领域,应为其提供长期的、必要的金融服务。

⒉拓展新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融资方式和渠道不断出现,中小企业不应局限于传统的银行贷款、债券和股票融资方式,而应通过典当、租赁、同业拆借和票据贴现等多种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进行融资。

⒊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担保机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鼓励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组织。由政府牵头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互助协会,协会成员包括银行、担保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其宗旨是“信用为本、互助创新、中介协调、服务至上”。[7]提高担保机构风险防范能力和融资担保能力,鼓励担保机构降低收费标准,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担保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⒋大力开拓资本市场。由吉林省中小企业局组织牵头,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资源库。每年从资源库中选择优质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使其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并积极创造条件使其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发达国家企业直接融资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债券,我们要借鉴其经验,创造条件培育债券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企业私募债、短期债券、集合债券等。规范发展证券市场、PE/VC市场、产权交易市场、金融租赁市场等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林梅.吉林省工业利润较高增速背后的隐忧值得关注[J].吉林经济最新动态,2013,(02):12-14.

[2][3]王儒林.在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上的讲话[N].吉林日报,2013-02-25.

[4]王大力.加大力度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N].吉林日报,2012-03-12.

[5]刘明康.广东转型升级方向非常正确[EB/OL].http://opinion.hexun.com/138992243.html,2012-03-06.

[6]李子彬.致信马凯副总理 中小企业危情时刻[N].经济观察报,2013-07-12.

[7]林海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缺陷及其制度创新[J].经济师,2012,(07):22-24.

(责任编辑:高 静)

猜你喜欢

吉林省融资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奔跑的小浪花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反腐
5月重要融资事件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