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首已是百年身

2014-02-25陈静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8期
关键词:梅村词风归隐

陈静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01

吴梅村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其诗素有“诗史”之称。他亦有词作流传,存世虽仅107首,数量不及其诗十分之一,却备受词界推崇,陈廷焯赞曰:“情词双绝,凄婉无比”,又曰:“气韵沉雄,直摩稼轩之垒”,其《木兰花慢•中秋咏月》更被靳荣藩称作“仿佛苏子瞻《水调歌头》”。在梅村所存词作中,其为人祝寿的词作不容忽视。一般寿词受制于人事应酬,难脱寿比南山、松鹤延年的窠臼。但梅村寿词却能别开生面,或挥洒磊落或寓意深长,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吴梅村早年的词风较为柔婉,也写过不少香艳的闺情词,比如《醉春风•春情》、《浣溪沙•闺情》等。大抵是因梅村生于吴地太仓,耳濡目染了温婉柔美的地方特色,加之当时的晚明词坛也比较讲究浓艳绮丽之风,但最主要是其早年春风得意,师从于张溥,科举高中,并获崇祯帝“钦赐归娶”的殊荣。也正因为如此,明清易代对梅村的打击十分沉重。

据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载:“甲申之变,先生里居,攀髯无从,号恸欲自缢,为家人所觉。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儿死,其如老人何?”殉国不成,旧疴加剧,使梅村的心理和词风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而黍离之悲便是其为作不可少的一个主题,就连原该喜庆的寿词也都灌注上这种哀思悲情。

寿词本是在寿筵场合为向寿主表示祝贺而作的词,其中多写祝福之意。但梅村却在眼前喜庆之际,忆所经灾难之痛,以往寿词中并不多见。大抵缘由有三:一是这九首词的寿主基本都是先朝遗民,比如赵侍御是在天启二年(1622)举进士,任湖北麻城知县,迁陕西道御史,巡按云南;而李三一则是崇祯己卯年(1639)年副贡,好古乐善,选知县未任;还有孙本芝、龚芝麓等也都如此,他们和吴梅村一样有着同样的故国之思,这样的寿词给他们缅怀先朝提供了一个契机,亦在提醒他们故国不能忘却。二是战乱流离梅村是亲历的,有感而发并非道听途说,崇祯十七年(1644)南京官吏立福王朱由菘为弘光帝,招梅村为詹事府少詹事以图中兴,但事实并不尽人意,不久清兵就侵入潼关、攻破西安,后清兵陷扬州,大杀十日,扬州民死亡殆尽,这些梅村都触目惊心,所以与人祝寿时,丝缕的关联都会牵扯出这些,自然也就诉诸笔端了。三是崇祯帝对梅村有知遇之恩,据《梅村家藏稿》卷五十七《与子暻疏》记载:“不意年逾二十,遂掇大魁,福过其分,实切悚栗。时有攻宜兴座主借吾为射的者,故榜下多危疑,赖烈皇帝保全,给假归,取先室郁氏。”当年崇祯帝亲阅了梅村会试的试卷后,批上《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才平息了风波。可以说,梅村对崇祯帝对明朝的感情是不可估量的,其常有黍离之悲也无可厚非。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素有隐逸情怀,甚至有一些文人士大夫将之视为圭臬,成为人格理想和人生境界的一种审美追求。但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其所愿而成功归隐的,梅村恰恰就是这样的悲苦之人。

据史料载,梅村好友王翰得知国变后,悲愤至极以致焚书出了家,受法于具德和尚,释名戒显,字愿云。王翰曾与梅村约好一起入山归隐,但梅村以牵念骨肉的缘故没能践约,这点在《梅村家藏稿》卷一《赠愿云师》诗序中有述:“愿云二十而与予游,甲申闻变,常相约入山,予牵帅不果,而师已悟道,受法于云门具和尚。”

苦闷的郁结以及良心的谴责,终于使其在仕清第二年(1654)就吐露了归隐之志。他在拜访孙承泽隐居之所时作了一首关键性的《退谷歌》,诗中有“饮君酒,就君宿,羡君逍遥之退谷”句,这是种归而不得的羡慕,在梅村的寿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除直露羡意之外,梅村在寿词中还会大量选用与隐逸相关的意象与典故。如《满江红•贺孙本芝寿兼得子》:

老矣君谟,曾日啖、荔枝三百。拂袖去,筍与芒屩,弹琴吹笛。九日登高黄菊酒,五湖放棹青山宅。论君家、住处本桃源,仙翁石。门第盛,芝兰集,五福满,双珠出。看龙文骥子,凤毛特殊。竹马鸠车阶下绕,朱颜绿鬓尊前立。问今朝、谁捧碧霞觞?同年客。

这是梅村为同年(崇祯四年)进士孙朝让所作的寿词,同时兼贺其得子。词中就选用了大量的意象和典故。梅村虽借这些意象与典故来写本芝辞官归隐后的生活,但重九登高、泛舟五湖以及弹琴吹笛不正是他自己所向往的么,他心中也有一方与世相隔的桃花源的。

论及明清文学,必提梅村,主要因其诗向有“诗史”美称,殊不知梅村的部分词作同样具备了记录史实的功能且备受推崇。靳荣藩在评梅村十八首《望江南》称:“有明兴亡,俱在江南,固声名文物之地,财赋政事之区也……十八首皆诗史也,可当《东京梦华录》一部,或可抵《板桥杂记》三卷,或认作烟花账簿,恐没作者苦心矣。”可见梅村词极具史学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梅村词旧有三种本子,所收篇目多寡不一。《梅村集》收92首,《梅村家藏稿》收96首,孙默刻《国初十二家词》首101首,近人陈乃乾《清名家词》收105篇以为最全,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吴梅村词笺注》又补遗2首,故为107首。

[2]冯其庸、叶君还.吴梅村年谱[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3] 吴伟业著、陈继龙笺注.吴梅村词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 张世斌.明末清初词风研究[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5] 蒋雪艳、朱华.吴梅村词作简论[J].菏泽师专学报.2008,(8).

[6] 刘萱.吴伟业的词史观及词史创作[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7] 朱则杰.读梅村词[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猜你喜欢

梅村词风归隐
庚寅孟夏访黄梅东山问梅村
张伯驹的词风及其“豪放词”的意义
草堂归隐
天宫院
梅村体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
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归隐情结比较研究
论清初士大夫文人的戏剧创作
听瓜婆
怀柔文化政策影响下的清初词风嬗变——以朱彝尊、陈维崧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