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识字过程中感悟文化
2014-02-25倪彬丽
倪彬丽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114-02
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为此,识字教学决不能仅仅局限在识字写字的机械训练中,还应该通过识字与写字教学,进行传统思维方式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使学习汉字的过程成为自主的文化积累、审美体验和创造性想象的过程。
现以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操场上》一课的教学片断为例诠释。
一、寓识于事,为汉字输送生命血液
师:(教师拿出一个乒乓球)看,这是什么?(画面出示一组词:皮球、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这些球呢?你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兴趣盎然地一一认读)。
师:你还知道什么球?
生:我知道排球、羽毛球、篮球。
师:你知道得真多,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让大家都知道。
生:我知道地球。
师:地球也是个球体,不过它是个星球,我们人类就居住在地球上。
生:我知道棒球。
师:你连棒球也知道,真不简单。
师:球的种类真多!这些充满活力的球要变个小礼物送给大家。看,变成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各种不停运动的球,形成一个有趣味的“球”字,再由这个趣味字变成一个放大的、美化的“球”字)
师:你能读一读吗?(板书:球)请大家记住,写字的时候横要平,竖要直,间距相等最重要。
生:老师,我知道这一点代表球。
师:说得多好!要是没有球我们还怎么活动呢?小朋友写“球”字的时候可千万别忘了一点。
生:老师,左边部分我认识,是个王字。
师:王字做偏旁时,横改成提,整个字左让右谦,看上去非常优美。
“球”是学生生活中的语言因素,教师将它以一种美好的自然状态,呈现在学生的视野中,利用多媒体将各种球滚动形成一个趣味字,并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具体的画面情境和口语交际中不露痕迹地领悟了“球”的含义,解读了“球”的变化。一个字就像一个人,要写好字须注意观察字的“体形”。在学生观察字形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渗透了“横要平,竖要直,间距相等最重要”的知识,并让学生在布局的过程中体会“左让右谦”的道理。这样,不仅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而且把一个静态、零散的汉字依附在一个完整、活动的事件中,收到拾零为整、峰断云连的效果,从而使汉字拥有了灵性。
二、发现探究,挖掘汉字的文化底蕴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怎么样?这个游戏叫“你演我猜”,请一位小朋友抽出一张卡片,大家先认一认,然后用动作演一演,让另一位小朋友猜猜是哪个词语。
生:(兴奋地)我猜出来了,是€讇祝?
师:你发现没有,这些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生:它们都是体育活动。
师:我们把这些词语读得更有活力些。
师:游戏还想做吗?第二个游戏叫做“给词语找家”。那么多有趣的词语都藏在组长的信封里,请小组长拿出卡片分给组里的小朋友,大家一起动脑筋,给这些词语分分类。
师:请小组里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生:我们把“打球、拍皮球、踢足球”分成一类,因为这里都有一个“球”字,剩下没有“球”字的分成另一类。
师:真是些爱动脑筋的孩子!
生:咱们把“打球、拔河、跳高、跑步”分成一类,因为这些都是两个字的, “拍皮球、踢足球”分成另一类。
师:这样也是一种分法。
生:我们发现“打球、拍皮球、拔河”都是用手活动的,都有“扌”,分成一类,“跳高、跑步、踢足球”跟脚有关系,分成另一类。
师:分得好!“打球、拍皮球、拔河”这些活动都跟“手”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扌”的字?
跟脚运动有关的,经常用“足”旁,它是由“足”变化而来的,当它作偏旁时,把腿一缩,多有礼貌。
汉字不单是线条组成的文字,更是融音、形、义、情于一体的表意文字。看似抽象、枯燥的每一笔每一划,其实都来自于生活中的形象。聪明的祖先用表示事物类别的字作形符,再选一个与事物名称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声符,组合成形声字。《操场上》一课出现了两类词,一类是带有提手旁的和“手”有关的词(打、拔、拍),另一类是带有“足”旁的和“脚”有关的词(跳、跑、踢)。
教学时,教师巧妙地通过分组游戏,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的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一类汉字的造字规律,再运用规律更有效地去学习这一类汉字。这样,不仅既快又牢地识了字,而且使新信息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和加强了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
三、联想拓展,赋予汉字新的内涵
师:小朋友真有本领,认识了许多字,我们的汉字可有意思了。看,这个字原先是亭子(图片),后来变成这个样子(象形),再后来是这样(接近现在的字体),你猜猜是哪个字?
生:(兴奋地)高!高!
师:一点像什么?下面又像什么?
生:一点像亭子上的角,下面像一层楼,二层楼。
师:这样有趣的字还有很多,再来猜几个,猜猜它会是什么字呢?分步出示。
生:(情绪高涨)
师:你看,学习汉字就是那么轻松简单。
唐兰先生曾有这样的说明:“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了象形字保留事物形态,表示意思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将图画、古象形字、现代汉字三者综合对比,用猜一猜的方法激起学生兴致,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认知能力,让学生从中了解古人造字的规律,了解祖国的汉字文化,并从中学到观察汉字,联想事物,识记字形的方法,为今后识记象形字奠定基础。如此教学,绝对不是干巴巴地死记一笔一画,而是揭示汉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演变过程,理解一笔一画的有理与合理,学生不仅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和创造,更是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祖先创字之巧妙。这种乐趣已经不仅仅是图画、游戏的形式上的肤浅趣味,而是融入思维、智慧的一种动脑的、顿悟的高级智趣。过去我们听识字课,教师总是一味地告诉孩子们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读,这个字不能多一点,那个字不能少一撇,漠视汉字本身所内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这样一来,汉字似乎僵化了,生硬了,没有生命力了,不再活泼泼的了。其实汉字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文字,从来都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符号。它凝聚了先人的灵气,悟性和智慧,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香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把汉字比作一座宝山:“汉字是一个阿里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面对如此灵秀的汉字,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告诉孩子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读,这个字不能多一点,那个字不能少一撇,这不是枉费了古人的一番苦心吗?我们的识字教学应该还汉字以本来面目,并且赋予她新的内涵,使汉字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田,从而让我们的学生深深挚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灿烂历史。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