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班级管理”不适合我国校情

2014-02-25郭文婧

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土鳖教育领域因材施教

郭文婧

浙江四所高中试点“无班级管理模式”,即必修课选课走班改革,顿时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有人称试点为“高大上”,原来的班级制度则戴上了“土鳖”的帽子。因为在高中就开启了大学模式,也让人找到了欧美高中给学生更多选择权的影子。很多离开校园多年的人感叹,“同桌的你”要成为过去式了吗?(2014年1月10日新华网)

首先得明白,“无班级管理模式”并不是浙江高中首创,而是从美国舶来的。教育规律是相似的。“无班级管理模式”在中国行不行得通,不妨从中美高中学校的情况比较中去判断我们的努力方向。如果不顾实际,不顾条件,盲目认为别人成功的经验都是好的,都可以搬来试一下,在别的领域可以,但在教育领域则应该十分谨慎。这也正是很多家长虽然持支持态度,但又希望“能不能从别的孩子开始”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回到教育初衷上,无论是班级固定授课,还是选课,都是基于因材施教,为了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如果说选修课是出于发展学生兴趣的考虑,那么,因材施教,是不是只有通过选课的形式才能真正实现呢?学习国外的先进做法,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但如果不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实质,不注重先在内涵上靠拢,而仅仅是学习其形式,岂不是又走上了形式主义的误区。“无班级管理模式”在我国高中可不可以探索,这是不用讨论的,但问题是探索之前的基础是否具备,这才是需要认真对待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鳖教育领域因材施教
臭味相投的朋友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3D显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功运行的三大机制
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初步认识
土鳖养殖前景看好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全民戮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