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中自闭症患者的模仿能力探究
2014-02-25陆厚廷
陆厚廷
摘要:中国自闭症儿童超过160万①,这是一个让人惊叹的数字。2013年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担心孩子长大怎么办,更担心他们现在如何成长。音乐治疗引进中国后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其中运用儿童模仿能力来培养其音乐兴趣感以便达到音乐治疗初期目标占据着很大的比例。笔者将通过部分自闭症患者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这一特点来干预其相应症状,并通过案例来验证和阐述模仿在音乐治疗初期中的运用。
关键词:自闭症 中国音乐治疗 奥尔夫音乐治疗 模仿能力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autism),自闭症患者常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笔者认为用“星星的孩子”一词来形容自闭症患者很恰当,但有关这一词语的阐述却相对欠缺了。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虽直截了当的显示了自闭症患者的相关症状,但却否定了自闭症患者的人格。他们是“星星的孩子”,“像星星简单、纯真、无忧无虑,而内心却有着常人所不可估量的能源”。
在笔者问及一位自闭症患者的父亲对孩子的要求时,他这么说:“既然很难成才,那就让他成个人吧,他不会赚钱没有关系,那么我们有生之年努力一点,让他后半生在经济上衣食无忧,尽量让他给社会少添点负担,如果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就成功了”,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足以说出大部分自闭症患者家长的心声。
一、中国音乐治疗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与西方一样,中国在古代就有关于音乐与健康关系的文献,即有关“五音疗疾”的记载:《黄帝内经》②把五音归属于五行,并与五志(即五种基本情绪)相联系。五音通过调节情志变化,从而影响与之相应的五脏的功能活动。具体地说,五音即角、徵、宫、商、羽,对应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影响相应的人体内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的功能活动,同时也与人的五志,即怒、喜、思、忧、恐相连,认为宫音悠扬和谐,增加食欲;商音铿锵有力,抑燥抑怒,使人安静;角音平和,缓解忧郁,有助睡眠;徵音抑扬顿挫,血液畅通,焕发精神;羽音柔和透明,遐想无边,启迪心灵。
《素问·金贵真言论》③中记录了五音宫、商、角、徵、羽与脏腑功能的关系,五音入五脏可“动五脏之气血”。
早在2000多年前的《乐记》④一书中就已指出:“音乐对调剂人的和谐生活以及增进身体健康都具有很好的作用,不同的音乐,有的起催眠作用,有的则有兴奋的作用。”
中国当代音乐治疗的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尽管学科发展历史比较短暂,理论研究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却一点也不影响音乐治疗在临床方面的开展。不久后,全国各地有很多所医疗机构开设了音乐治疗室。
二、奥尔夫音乐治疗
奥尔夫音乐治疗也就是源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⑤于1926年创立的。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与音乐治疗的很多方法是吻合的,其中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多重感官的方法。奥尔夫认为促进儿童的学习过程应该通过几种不同的感官通道,如说话、歌唱、运动和演奏乐器。乐器可以在触觉、视觉、听觉或运动直觉的层次上为儿童提供刺激。儿童可以对乐器的形状、重量、颜色、音色,以及演奏时为了引发声音所必需的动作产生反应(Orff,1974)。高天⑥在《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一书中提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发展的四个方面,这些都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但教授音乐能力,还教授审美的感觉,儿童学习通过音乐的方式来深入地思考、反映和表达自己。
(一)模仿
模仿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的现象。在奥尔夫的音乐治疗中就有着“模仿”这一阶段的学习,通过说话、运动、器乐演奏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模仿的学习。如何在模仿中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现状也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模仿同样是孤独症儿童学习的重要课程。在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模仿技能的发展都是一个必要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大部分孤独症儿童的学习模仿具有特殊的困难,也有少部分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笔者在一次音乐教学中就遇到了这么一个女孩儿,她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
本次案例针对一个对音乐无节奏感、无兴趣感的学生来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通过音乐治疗中的模仿能力的探索,通过奥尔夫音乐治疗加上奥尔夫乐器的击打来干预去改善和完善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感,以达到音乐治疗的初期目标。
(二)案例
静静(化名)是一个比较文静的女孩,很漂亮,也很单纯,一直在普通学校和正常的小朋友一起上学,可自从发现患有自闭症以后,她的妈妈就把她转到一所特殊学校里面接受教育,尽管年纪已经足够达到上初中,但特殊学校的学习方法会让静静更好的去接受。
跟静静的第一次接触是源于欧皮孤独症自闭症康复托养中心⑦(以下简称为“康复中心”)的合唱团,笔者在五月份应邀担任康复中心自闭症孤独症小朋友的合唱老师,静静就是合唱团中的一员。在每次的合唱课中,静静都比其他的小朋友认真,不乱动,不说话,只不过偶尔会笑一笑,老师在台上做任何动作,她都会无意识的进行模仿,看得出来她喜欢音乐,喜欢唱歌。所以,笔者决定单独给静静进行音乐治疗干预。
第一阶段:通过歌曲的演唱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C大调音阶中,“re”发音“yue”,“sol”则发音“xio”,这样的发音并不是她故意为之,而是“re”和“sol”这两个音她无法正确发出;其他几个音也会忽高忽低,这在她歌曲学习方面成为了一个难点;在音乐与肢体进行互动的时候,不难发现她的协调性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手脚不能同时兼顾;在课上,不管老师做什么动作,哪怕是很细微的,她都能很快的捕捉到并且进行模仿;笔者在示范她的错误发音时,她却不自然的以为是在教她发音;相较于严重的自闭症儿童来说,她的接受能力是比较强的,所以在五六节课的接触后,她有了很明显的进步,比如:节奏的模仿,简单的手脚协调等等。endprint
第二阶段:通过音乐节奏来进行手脚的协调性训练(初级)。笔者在这一阶段采用的是奥尔夫音乐治疗法,通过音符的节奏型来干预自闭症孤独症儿童。
在教学中,笔者一直采用的是模仿教学法。在第一阶段进行声乐学习的时候,笔者对静静讲解如何发声;嘴型的放置;感情要如何表达等等的方法,她都不能理解,也就是说无法理解语句中的字面意思,所以经过改进,也选用了很简单的模仿模式(虽说这种教课方法并不是完全适用于所有的人,但对于孤独症自闭症儿童来说必不可少)。所以,第二阶段同样以模仿为基础,再次进行音乐音符的学习和运用。
节奏学习当中将“以固定为前提,改变为基础,灵活为重点”进行教学干预。节奏的学习是所有儿童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而且是所有音乐要素中的力量和整合的因素。参与奥尔夫合奏或合唱活动可以给儿童提供一种作为参与者,成为集体的一员,以及活动所需要掌握的身份感。
节奏先从音符学习。音符写在A4纸上,不同的纸写不同的音符,这样方便用于以后的节奏排序。如图一是所有音符中最为简单易懂的,所以一切先从这两个开始。
图一
对于自闭症孤独症的儿童来说,音符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图画,课上的一开始就可以用“蝌蚪”这个名词来说明。“符头”是蝌蚪的脑袋,“符尾”是蝌蚪的尾巴,图一中第一个是一只蝌蚪的整体,第二个为两个蝌蚪的结合(尾巴连在一起)。这样的讲解会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理解。
每个自闭症儿童对于音符的理解不一样,有很多自闭症儿童对于数字很感兴趣,所以笔者把图一的音符的符头上加上了数字:第一张为数字“1”或为“↑”,第二张为数字“1”和“2”(正如图二)
图二
音符下面的数字或符号是用来进行脚的动作练习,“↑”为跳跃,“1”和“2”代表左右脚或者右左脚(左右脚无固定的前后)。静静在刚接触这两个音符的时候,跟着笔者的模仿,单独的手拍和脚跺都能做得出来,不过每次都会用很大的力气,脚的活动也显得比较笨重,多次练习后相对好转。后来笔者直接选用最为直接和固定的办法进行教学:左脚抬起,手张开,笔者数1的时候同时拍和跺,这样的方法让静静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现象让笔者进一步加强了对静静的协调能力练习。
同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这两个不同音符的顺序,正如下图在五线谱上表示为:
图三
这四种图片也就代表着四种不同的顺序排列,也就是笔者为何要用A4纸写上音符的原因,可以方便老师把音符进行调换。
练熟了以上的两种节奏,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一步进行学习。
图四
图四中数字代表左右脚,每个符头拍一下手。第一张图片:左脚跺两次,右脚跺两次(1122/左左右右/右右左左);第二张图片:左脚跺一次,右脚跺两次(122/左右右/右左左);第三张图片:左脚跺两次,右脚跺一次(211/左左右/右右左)。这样的练习对较严重的自闭症儿童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对于静静来说就是反应比较慢,但这毕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图五
图五这个层次的练习对于静静来说就相对比较困难了,虽然图片中的符头下方都标有数字,但静静还是很难判断出每个音符的时长,尤其是图五中的附点音符和大切分音符中间音符的时长。为了让静静能更好的学习手脚的灵活性,并及早适应图五中的节奏训练,笔者把数字换成了汉字,如图五中的大切分,把“1212”改成“左右左右”或“右左右左”。
图二、图四、图五中的七张图片在老师的手中不停的变换,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考验到了学生的眼疾手快,在做动作的时候不停的要去反应节奏型。
事实也证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由老师在前面做指导和示范,学生在后面进行模仿,同样教学的模式也是可以变换的,动作的分解通常更好的利于学生的学习。
图六
图六中的三张图片是以休止符为主,其中第一张为一拍休止符,二三张都是半拍休止符,休止符同样也可运用到上文所提到的节奏型协调性的训练,应该重点运用在学生反应性的训练。图中笔者在一拍休止符下标记“○”,代表休止一拍,圆中间加一个斜杠则代表 休止半拍,其他的节奏规则都是跟上文一样,也可以进行替代。
静静首次进行音符取代的反应训练比较迟钝,任何一个无音乐相关知识的人在首次接触到这样的节奏型都会有些不知所措,过程中笔者会提醒她,这样的场景重复5-10次,变会渐渐开始熟悉休止符的出现,紧接着对图六中的第二张图片进行讲解和演示,静静开始有所感悟,同样的方法也可用在第三张图片上。
以上所讲到的节奏型训练可以用文字来代替,运用到阅读短语、句子、文章等等。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时候的节奏感并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
第三阶段:通过音乐节奏来进行手脚的协调性训练(中级)。这一阶段笔者将通过音符和奥尔夫乐器的结合来进行学习,同样要熟悉记忆模仿。
图七为部分奥尔夫乐器,也是笔者在进行案例研究时所用的乐器。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往往会对一些细小的玩具感兴趣,这也是笔者选用奥尔夫乐器进行教学的原因之一,通过乐器进行节奏型击打来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感。
把拍手换成击打乐器对静静来说不太习惯,似乎又回到了一开始学节奏的状态,这让笔者又陷入了思考,是否在一开始就应该用奥尔夫乐器来进行相关的学习。
乐器出现的第一节课,静静就好奇地走过去拿乐器,看上去她很喜欢这些小玩意儿。在复习第二阶段内容里要把原来的“拍手”改为“乐器”,因为有第二阶段学习的基础,在运用乐器的时候,静静表现得比较轻松。
静静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强度让笔者很吃惊。以一小节为基础,练习五次,每次都无任何错误;接着笔者提高练习,以两小节为基础,静静大部分节奏都准确无误,只在快结束的时候停下来;在进行了第二遍的重复的时候,她的反应很快,节奏也很正确。这样的模仿能力是笔者所没有的预料到的。endprint